北居委会 首页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07/22 06:00 小柳爱说唱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以不如叫“三邪天”更为贴切。

而7月22日,就是大暑了,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提醒大家,在预防中暑的时候,更要当心“阴暑”伤人。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俗称“中暑”,与之相对的便是阴暑。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一般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

入伏养生,谨记“二不宜”

一、不宜洗冷水澡

不少人在夏天喜欢洗冷水澡,认为这样对于去热有很好的帮助,其实不然,洗冷水澡,会伤害身体。

冷水淋到身上会造成皮肤受到很强的刺激,通过神经的反射,会使得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的状态,影响到正常去热。另外,洗冷水澡容易造成风寒湿邪在经络中堆积,容易让人产生关节炎、风湿病。

二、不宜急喝水

夏季炎热,出汗口喝是正常的,很多人口喝了,会喝下一大瓶水来解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猛喝水会导致心脏增加负担。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这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利。

入伏养生,谨记“三热”

炎热的天气,很多人会选择食用冷饮消暑,然而,这样只会让寒气凝聚体内,整个人都会更加困倦无力,更可能会落下病根。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应当“以热制热”。

一:热水泡脚

脚是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能量,中医认为,“热则血行、寒则血凝”,热水泡脚可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血液流速、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另外,热水泡脚时水温以42℃~45℃为宜,辅以花椒、生姜、白醋、艾草等中药材效果更佳。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二:热水泡茶

热茶利于汗腺排汗,达到散热的效果。另外,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除了传统的茶以外,三伏天还比较适合喝一些花草茶,可以自己动手做上一杯别样花草茶。

解暑祛湿——蒲公英薏苡仁茶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薏苡仁茶包即可。

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对湿邪偏胜者,可以与竹叶同用。

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芡实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槐米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收敛,消炎,镇痛。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之效,健脾祛湿效果佳!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三:热水洗澡

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热毛巾擦脸擦身,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排汗降温透气。

入伏养生,谨记“四防”

一:眼睛防晒

据调查研究,眼睛长期处于紫外线下,易增加患白内障的几率,配戴防晒眼镜是眼睛在夏天必备首先。

二:肠胃防凉

夏季是冷饮热卖期,也是肠炎高发期,习惯性的喝冷饮,吃冰镇食物,肠胃根本受不了,同时也会使寒气入侵身体。在炒菜时放些暖胃的佐料,让胃少承受些寒气。

三:鼻子防炎

鼻炎也是很多人在夏天易得的疾病,夏天高温,潮湿,使得灰尘等混入空气中,被鼻子吸入,引起炎症。必须勤打扫卫生。

四:颈椎防吹

三伏天开电扇,吹空调是常事。可是也是颈椎病的高发期,很多人会在第二天早起时,发现后背酸痛、颈部不适等等,都源于颈椎被凉风吹到了。颈椎病的危害很多,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等。不要让颈椎长时间暴露在冷气之下,可稍加遮盖。

入伏养生,饮食有“三原则”

原则一、益气生津

在夏季,人们更应该吃一些益气生津的食品。并且性质要平和、微凉。这是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群的一种养护,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说,吃温和、微凉的食品,例如:绿豆、西瓜、桃子等水果。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暑功效,也可以防止身体落下不好的病根。

推荐:绿豆汤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制作方法:1、绿豆提前浸泡一小时,薄荷摘取备用

2、将绿豆、薄荷放入过加一倍的水烧开,焖30分钟

3、再加入冰糖,焖30分钟,直至煮烂。

原则二、健脾和胃

夏季在饮食上,应注意脾胃的养护。因为夏季暑湿之气盛,而湿气容易困于脾,从而伤及脾胃的阳气。并且,夏季人们容易多吃一些冷饮之类的食品,也容易刺激肠胃,再加之,夏季饮水较多,会导致胃液被冲淡,降低了肠胃的杀菌能力,导致细菌滋生,出现胃部疾病,因此,健脾和胃也是饮食之重。

推荐:橘皮粥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制作方法:橘皮50克、粳米100克。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每日1次。

原则三、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入伏养生,晚睡早起午觉补

早睡早起,每天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由于子时是肝经运作的时间,此时进入深度睡眠能够帮助身体调养生息,第二天也会元气满满。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

入伏养生,消暑切莫动“肝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入伏之后,谨记“二不宜”“三热四防”,养生也有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