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社区 首页
[拥抱丝路•启航]天赐福地,养老养心总相宜

澄迈借助人文遗存、长寿文化和富硒土地等发展养生旅游


天赐福地,养老养心总相宜

澄迈县金江镇黄竹村的老人茶园,许多老人到茶园免费喝茶、看琼剧。海南日报记者李英挺摄


俄罗斯游客品尝桥头富硒地瓜。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澄迈县,2012年被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专家委员会评选为“世界长寿之乡”而闻名中外。这座建于1000多年前的县郡,它的原先县治老城镇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驿站,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无数商贾文人从中原大陆乘船南下而来,从这里踏上海岛奔向岛屿四方。

这些中原人的匆匆步履,给老城镇和附近地区遗留下了许多丰富的人文遗存。而历经千年更迭,这座古老县郡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改革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借助海上丝绸之路遗留下的丰富人文遗存,欲将澄迈打造成为养生福地。

-海南日报记者孙慧

海上丝绸之路古驿站

澄迈县老城镇,在目前海南官方和民间所掌握的史志资料上,尚未发现这座城镇的原始名字记载。

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隋炀帝决定恢复海南州县行政建制,纳入中央管辖时,这座从中原跨上海南岛的第一站城镇就被选作澄迈县治的所在地。

修府第、筑城墙,建书院,起民居,设市场……伴随商船南下而来的商贾文人,为这座港口遗留下了三纲五常的文明秩序、咏怀千古的名言诗句,还有精美坚固的人文建筑。历经千年寒暑秋冬,行走老城,依然能发现当年峥嵘岁月给这座城镇留下的点滴痕迹。大成殿、广德桥、永庆寺、通潮阁……老城的古文化节点比较丰富,从南北朝至明、清历代均存有历史遗存、遗址。

在老城,一座被拥挤在高楼大厦中的石石矍村总能引起很多初来游客的注意。在这座村庄村口,一弯清澈、明镜的小池塘边上,衣着古朴的老人围坐在大榕树下打瞌睡、聊家长里短,边上以此坐落着三座古庙,里面供奉的冼太夫人、冯宝将军神像。据海南《冯氏家谱》载,澄迈“石石矍”湾是冯宝、冼夫人子孙后代渡琼置崖州的登岸之地,也是冯氏先祖最早居住之地。

穿过老城的闹市区,在原先的古渡口东水港前有一座宋代建立的石拱桥,曾是琼州驿站的交通通道,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广德桥仅剩下三个被野藤环绕的石拱,石拱下澄江水因地势落差,水流形成两米来高的瀑布,万马奔腾般向港口泄流而去。

给海南文化带来启蒙的宋代文豪苏东坡,与这座广德桥有千丝万缕联系。公元1097年,苏东坡从琼州海峡经过海浪颠簸,在澄迈渡口登上这片孤悬岛外的土地。在海南度过三年时光过后,幸获赦免的苏东坡同样又从澄迈渡口渡海北归。两次路过澄迈驿站的苏东坡,留下了《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古诗,将其中瀑布飞流的广德桥称为“眼明飞阁俯长桥”,让隐藏在闹市中的广德桥流传千古。

海南省地方史志办巡视员符和积说,迄今为止在海南岛上老城镇所遗留的文化遗存具有最完整的历史序列性,以点成线地折射出澄迈县历史文化的发展。

南渡江畔育千年长寿文化

海南母亲河,世界长寿江。南渡江,从中部山岳腾泻而下,一路穿山越岭,进入澄迈境内后,平原地带开阔,南渡江也放缓脚步,缓缓向东流淌。这条温柔的母亲河孕育了澄迈人豁达、稳重的性格,被视为该县的福寿文化象征。时至今日,人们发现从南渡江畔的土壤、气候、饮食、生产等都找到了对长寿有益的科学依据。

青山绿水廿万顷,十里常逢百岁人。享受上天厚爱的澄迈,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长寿福地。行走澄迈南渡江畔的乡间村落,你常常会发现,许多百岁以上的老者或树下休憩,或茶馆品茶,那一张张如菊花灿烂的笑容,是澄迈的一道别样风景。

在清代《澄迈县志》就有记载,清代长福村村民曾景熙一生好学不倦,百岁之年仍参加乡试,感动朝廷,钦赐举人等等,都曾传诵一时,流传至今。

澄迈人长寿的秘笈也与其土壤、水质有着较大关系。澄迈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型降低,中部和东部属于南渡江沿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富含硒元素,南渡江支流众多,田畴千里,物产富庶。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和富硒的农产品等,孕育了人的健康与长寿,造就了澄迈众多的长寿明星。

截至目前,澄迈县尚有127位百岁以上老人,全村8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3.3%以上的长寿村庄有20个,且这20个长寿村大多分布在南渡江两岸,尤其是在北岸百岁老人较多,从地理上形成了一条长寿带。

如今行走澄迈乡间,仍能发现很多与长寿有关的文人遗存。在金江镇龙寨村张氏宗祠里,现存着清朝探花郎张岳崧题赠的“孝友遗风”匾额,意在鼓励该族子弟要把孝敬父母、友善兄弟作为家风祖训代代承传下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澄迈县人均预期寿命高达77.79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77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59岁。2009年,澄迈荣获全国第十一个“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2012年,澄迈又荣获了“世界长寿之乡”称号,成为我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称号的市县。

富硒土地助力养生农产品

“妈妈,你看我又摘到一个大杨桃!”1月31日下午,在澄迈伯乐园养生农庄里,一群自驾游客正在果园里摘杨桃,让游客大喊好吃。

上天厚爱澄迈,这片2072平方公里土地上,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壤类型多为火山熔岩灰、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红土壤,有机质和硒元素含量高。勤劳务实的澄迈人从这片富硒土壤里培育出了652个农产品品牌,2014年农业完成增加值60亿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9年居全省前列。

据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检测表明,澄迈县表层土壤硒元素的平均含量达0.51㎎/㎏,全县富硒土壤(大于0.4㎎/㎏)面积117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是我省富硒土壤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大的市县之一。澄迈人抓住富硒土壤的优势,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近年涌现出了福橙、福山咖啡、桥头地瓜等享誉岛内外的农产品品牌。丰富的农产品让澄迈形成了春摘地瓜、夏吃无核荔枝,秋有福橙、常年喝咖啡的民间风貌,并以此推出了地瓜文化节、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等农业休闲观光品牌。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下,澄迈借助其丰富的农产品和富有特色的火山岩古村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把乡村游同吃农家饭、学习劳动技术和体验乡风民俗相结合,把农庄游同学习种植技术、采果实、品水果相结合,把海滨游同休闲度假、游泳、帆船、沙滩排球等项目相结合,把休闲旅游同购物、品尝风味小吃相结合,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古街道、文明生态村、观光采摘园、红色旅游地、农业庄园等休闲旅游新产品。

多重优势发展养生福地

澄迈拥有发展长寿养生产业的先天优势。长寿养生是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疾病医疗、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果。发展长寿养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要求较高,澄迈在自然生态、气候条件、历史渊源等有先天条件,对于长寿养生产业的发展,可谓提供了产业长足发展的前提保障。

2013年8月13日,澄迈县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以打响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为推手,加快发展长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该县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兴办档次高、服务优、管理精的医疗、养生、康复、康体、美体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澄迈特色的康复康体美体养生胜地。

2013年澄迈健康服务业发展研讨会在海口召开,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澄迈县如何发展健康服务业进行把脉。体现了该县紧跟政策、紧抓机遇的超前意识。杨思涛表示,澄迈将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利用“世界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将健康服务业放在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

杨思涛表示,澄迈将依托澄迈优质的环境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放宽健康服务业市场准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具有澄迈特色的高端康复康体养生胜地,推动海南建设成为我国的健康服务中心。同时加大投入,支持公益性养老事业的发展,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进一步扩大健康服务供给,缩小居民享受城乡健康服务的差距,尽快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衡化。

下一步,澄迈将依托优质的环境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实行倾斜政策,大力兴办档次高、服务优、管理精的医疗、养生、康复、康体、美体产业集群,促进高端健康服务业实现“四化”,即市场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打造具有澄迈特色的康复康体养生胜地,推动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中心。

澄迈农业

澄迈人抓住富硒土壤的优势,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近年涌现出了福橙、福山咖啡、桥头地瓜等享誉岛内外的农产品品牌。丰富的农产品让澄迈形成了春摘地瓜、夏吃无核荔枝,秋有福橙、常年喝咖啡的民间风貌,并以此推出了地瓜文化节、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等农业休闲观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