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镇 首页
讲输电故事 扬楷模精神

讲输电故事 扬楷模精神


——内蒙古“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集锦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创新有为的进取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电力职工及社会各界履职尽责、实干圆梦,乌海市委宣传部、乌海市文联、乌海市作家协会与乌海电业局联合举办了内蒙古“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对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讲。此次报告会,由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段丽娜、带电检修工王帅、带电检修工刘昊东的母亲韩凤莲、输电管理处海南运行班班长严萃乾、乌海广播电视台记者任敏婕及乌海市朗诵家协会主席于俊茹组成的报告团,从不同侧面宣讲了输电管理处的先进事迹,让现场观众切身感受到了输电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团结和谐”的精神,全面认识电力人不为人知的艰辛,体会万家灯火背后电力人无悔的坚守。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前排左一)为“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颁奖。

输电工人在高空作业。

可敬可爱的输电人。



我骄傲,我是一名输电人

宣讲人:段丽娜


   在乌海电业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担负着乌海地区35至22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107条1360公里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27年来,他们行走在荒漠和崇山峻岭间,风里来、雨里去,从事着线路运行、高空检修和带电作业,面对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以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迎接着每一次挑战,积淀了以“相融聚合力,山高我为峰”为内涵的团队文化。

   就是这些爱岗敬业的输电人,靠着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攻坚克难的亮剑精神,为输电处这个团队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2011年和2015年两年实现220千伏线路全年“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同等级线路安全运行最高纪录;荣获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奖,自主研发的各类创新成果荣获全国优秀成果奖7项、自治区级QC成果一等奖9项。

   这支团队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其中,有1个班组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个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班组荣获自治区工人先锋号,涌现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人,内蒙古好人3人,自治区金牌工人1人。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倾注了输电人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写满了输电人对“责任”的担当,对“敬业”的注解。

   输电线路和铁塔绝大部分架设在高山、河谷、荒漠中,输电工常年在野外巡视和检修,经常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着山风吃面包、喝凉水,早已是家常便饭。去年7月的一天,李利平带着几个人在220千伏千库线更换光缆线夹。一连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工作,每个人的工作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连绝缘手套里都能倒出水来。尽管一大早出发时每人都备足了水,可是架不住骄阳似火,出汗太厉害,不到中午水就喝完了。怎么办?远远望见离铁塔大约3里远有一户牧民的房子,大伙儿满怀热望跑过去,发现牧民家废弃的院里有一口储水井,水面上漂浮着枯草烂叶,还有两只蹦蹦跳跳的癞蛤蟆。大伙儿划拉开水面上的树叶柴草,赶走癞蛤蟆,摘下安全帽,每人舀了一帽壳水,喝得好痛快……

   2008年正月初十,乌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黏雪天气,6条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冰冻灾害。当时导线被冰包裹着,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发生导线断裂、甚至倒塔的危险。险情就是命令,输电处全体人员无一缺岗,全员投入到抗冰救灾的战斗中。当家家户户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享受着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输电人却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趴在导线上除冰,跪在铁塔上清雪,腿脚早就冻得麻木了,呼出的哈气在眉毛上结成了白霜,手里的活却一刻也没有停下,站在塔下监护的兄弟们泪眼朦胧地注视着塔上的他们。就这样,经过连续10天的抢修,终于保证了电网正常运行。

   贾鹏今年36岁,在高压线路带电检修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6个年头,过硬的专业技术,受到徒弟们的崇拜。去年全区电力行业技术比武前,贾鹏和同事们一起参加封闭训练。前后一个多月他竟然没回过一次家。妻子电话里告诉他,自己和孩子都生病了。同事们知道后,都劝他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他说:“我是班长,我走了,大家学习的劲头万一松懈了,就会影响比武成绩。”善解人意的妻子也在电话中安慰他说:“你又不是医生,回来也没用。我和孩子已经退烧了,你安心学习吧。”刚满5岁的女儿在电话中委屈地嚷道:“爸爸,我这么难受你都不回家来看我,我是不是你捡来的?”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都会热泪盈眶。

   为了准备去年的技术比武,参赛队员们提前1个多月就在模拟训练场进行封闭备战,队员们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手套、多少条裤子,也不知道在30米高的铁塔爬上爬下多少回。在他们眼中,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好、更快。在封闭培训期间,新婚不到一个月的王森把妻子撇在家里,心怀愧疚;刘昊东的妻子已经怀孕7个月了,可他都顾不上照顾;张瑞鹏的儿子出生20天了,他还没见过一面;越志军在一次登塔练习时被角钢划破了腿,鲜血浸透了身上的迷彩服,可他下到地面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咱们这次多长时间?比上一次快了几秒?……

   就是靠着这样一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团队6名参赛选手以包揽个人前6名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历史纪录。就是这样一支团队,连续4届蝉联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输电专业团体第一名。

   2013年,乌海电业局考虑到一些老职工年纪大了,不便从事野外作业,所以想为他们调岗,安排到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上。可是通知贴出来半个月,输电管理处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请调。领导找到几位年近半百的老职工想问个究竟,他们说,我们在输电干了一辈子不想离开,哪怕苦点累点也舍不得走。

   这支团队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是那样普普通通,可是,他们舍弃儿女情长,忘掉浑身伤病,铸成铜墙铁壁的战队,谱写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华美的篇章。


儿子,妈妈支持你

宣讲人:韩凤莲


   我是一位普通的母亲,输电人刘昊东的妈妈。


   刘昊东今年28岁。 2010年底从部队复员,通过培训之后,分到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工作。儿子刚入职的时候,我觉得进了电业局,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其实我对电力行业并不懂,也不知道儿子具体干什么工作。有一天,儿子回家吃饭,我无意中翻看他手机里的照片时,看到一个人在高塔上干活,带上老花镜仔细一看才发现照片里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他满头大汗,身上只有一根细细的带子绑着。我吓了一跳,我万万没想到孩子进了电业局竟然干的是这样的活儿,爬在那么高的塔上,掉下来咋办?这电线有没有电?触了电可咋办?心里担心的不得了。


   那段时间里,儿子的工作成了我的心病,每天只要他一出去干活,我就坐立不安,干什么也干不到心思上,饭都不想吃,好像心也跟着他走了。每天,有两个电话我是必须要打的,一个是下午三点来钟,因为这个时候估计儿子从塔上下来了,我想要第一时间听到他的声音;第二个电话是晚上九点来钟,这个时候儿子第二天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就想知道他明天干点啥,心情咋样,仔细听着他的声音,揣摩着他的情绪,生怕听到他有哪怕一丝的不高兴。


   这样担惊受怕地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和儿子爸爸商量着想给他找找人看能不能换个工作。刘昊东知道这件事以后,当即就不乐意了,他说:“妈,我才舍不得呢,我每天工作得高高兴兴的,在这里我工作的很愉快,和同事们也相处得很好。您别看我在荒郊野岭爬高上低的,那可是技术活儿啊”,看着昊东那么喜欢这个集体,我反而被孩子的那份执着打动了,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


   刘昊东到输电处工作后,变化很大,以前不咋爱看书的他没事竟开始学习了,还常拿着一些东西比划这比划那的。有一次局里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他拿回个第一名,看着他那个高兴劲,我的那些担心也就慢慢没有了。因为我知道,一个好单位还真能让人学好,碰上好师傅还能学到硬本事,到了这样的单位有啥不放心的!儿子和我说:“输电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师傅们个个有技术,处处争第一,我是个新兵更要多学习,绝对不能掉链子。”那一刻,我觉得儿子成长了,感到很欣慰。


   看着昊东一天天给我显摆输电处不断拿回的各种荣誉和技能大赛的大奖,我的心越来越宽了,儿子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年轻人不吃点苦咋能成个大事?趁年轻不奋斗还要等到啥时候!儿子,你放心大胆干吧,妈妈支持你!


寻找英雄

宣讲人:严萃乾


   我是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海南运行班的一个普通输电人,在这里,我已经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二十多年这里有数不尽道不完的感人故事。

   徐国烜师傅今年51岁,他从输电处成立那天就来到这个单位,是我们第一代乌海输电人。记得输电处刚成立时,有一次徐师傅和同事负责巡视宁夏到乌海的供电线路,工作结束后,他俩忍着饥渴赶到附近火车站准备回单位,此时站台只剩一趟运煤的货车,和火车司机一番沟通终于答应捎他们一段,可火车开了他俩才知道这趟车不在乌海停,俩人是又好气又好笑,一路晃晃悠悠,眼看着路过家门却下不了车。火车向东多走了一百多公里,到了临河才停下,等回到单位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

   曹小平也是运行班的一位老师傅,说起曹师傅,我就想起那次他满脸煤灰的场景。那是一次矿区巡线,天已经黑了,路也不好走,曹师傅一不留神踩空掉进了煤灰堆里,煤灰一下子没到了胸口,工友们赶快往出拽他,当时,曹师傅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灌满了煤渣,他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回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他仍然准时来上班。这些艰难困苦从来没有阻挡住像他这样老师傅们巡线的脚步。

   我永远也忘不了1998年的那场黄河凌汛,滚滚的河水卷着大块的冰块奔涌而来。冰块撞到担负着向乌达地区供电的一基电杆上,转眼就成了碎片。如果这基电杆一旦出了问题,将会使整个乌达地区面临着停电的危险。我们立即赶到了现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沙袋扔下去,转眼就被滚滚的河水冲得无影无踪。时任运行班班长的张华纵身跳到了河水中,我们一见急了,纷纷跟着跳进齐腰深、冰得刺骨的河水中,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很多人问我,再有一次这样的险情,你还会这么做吗?我毫不犹豫回答他:会。因为我们一生的工作,就是为了万家灯火的光明。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勤勉敬业的他们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最真实的英雄,他们就是我要寻找的真正的英雄!


镌刻在输电塔上的忠诚

宣讲人:乌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任敏婕。


   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近距离接触了上百个单位,唯独对输电处的采访带给我无比的震撼,有种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想把他们的精神传播出去,把他们的大爱和担当播撒到北疆的每一寸土地上。

   输电处有一间面积不大的陈列室,以现任输电处处长郑璐的名字命名,被称为“郑璐创新工作室”。这里摆放着一件件他们自主研发的工具、张贴着一张张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荣誉证书,汇集了56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成果,有6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专利技术。

   打开师傅们的作业柜,工具、衣帽、用品摆放非常整齐,在每个作业柜最显眼的位置上张贴着师傅们和家人的合照,同时还写着家人的嘱托,“家里的事不让你分心,我和儿子只希望你每天都能平安回来。”“亲爱的,我知道你很累,再坚持一下,我在家等你。”虽然这些话语都不华丽,但亲情的穿透力让他们身上的责任又加重了。也许一个不规范的操作,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许一个稍不留神的疏忽,就会和家人阴阳相隔。“等你”,最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亲人最深情的呼唤。

   如果说,荣誉带给我的是震撼,外出作业带给我的是惊险,家人的嘱托带给我的是感动,那么,输电处的故事带给我的是心疼。谁不是为人子女,谁不是为人父母,在我们理所当然享受优质生活的时候,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别人的儿子还在输电塔上爬着,别人的爸爸还在野外饿着。

   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创造了27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辉煌成绩,我想,这是因为忠诚,是对岗位的忠诚,是对事业的忠诚!忠诚,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是发自内心的力量,是最为宝贵的品格,是压不跨、打不倒的堡垒,是对所有百姓的深情厚谊。

走出输电处,我看着纵横交错的电网,看着万家灯火和城市的幸福安宁,仿佛看到了输电人奉献后的满足和笑容!


青春在这里闪光

宣讲人:王帅


   我是一名90后。上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新闻学播音主持,毕业后备考公务员时,偶然得知电业局招人,就报了名,笔试面试一路畅通,机缘巧合的在输电处扎了根。

   来电业局工作之前,在集中培训期间,老师在讲课时屡屡提到输电处,说那是一支长期战斗在野外,需要爬到几十米的铁塔上工作的队伍,他们能打硬仗、不怕吃苦。但当我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才明白了这里的苦脏累险是什么含义。有时在高温下工作,安全帽里就像灌了水一样,汗成柱儿地往下流;有时在工厂附近工作,塔上的粉尘堆得就跟长了白毛一样,爬塔时都能被眯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有时从塔上下来,腿上的淤青就像起了麻疹一样密密麻麻,这是输电人的工作写照。

   去年去库布棋检修时,因为线路长工作量大而且在无人区,我们得搭帐篷驻扎在戈壁滩上。当时我想着这多刺激啊!工作变成了野外探险,晚上头顶浩瀚的星空,围着火堆熬奶茶,一帮人谈天说地多潇洒呀!可没过几天,大家体力上就有点吃不消了,长时间爬杆登塔风吹日晒缺水少菜,嘴唇都裂开了大口子,每张一次嘴就生扯伤口一次。

   还有一次金兰线电缆头爆炸,全处出动连夜抢修。接到通知时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这本来就是双回线路,还有一回线路能正常运行,第二天天亮了再去抢修不就行了么。可是来到现场后,师傅开班前会时告诉我们,这趟线路承担着半个城区的负荷,虽然还有一回线路正常运行着,但一旦那回线路也发生事故,整个城区就会陷入黑暗。这时,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责任”两个字的份量!

我曾经所学的专业是主持一档节目,主持一台晚会。现在的我,所主持的是一整座城市的光彩盛宴。如果你现在再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会告诉你,因为这里有理想有信仰,因为这里能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