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乡 首页
南昌县南新乡龚芦花-村姑书记化身防汛堤上的铁娘子


在南昌县南新乡大堤的防汛棚里,一个身着迷彩服,卷着裤脚不修边幅的女同志吸引了路过老乡们的注意。“这是我们新来的乡党委书记,嘘——别吵着她,她每天巡三遍堤,是我们的‘铁娘子’,现在累的睡着了。”

连日来,被太阳晒得乌黑的南新乡党委书记龚芦花身先士卒,沉着应对,科学调度,带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抢险救援第一线,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村姑书记”化身防汛堤上的“铁娘子”

6月14日龚芦花换届走马上任南新乡党委书记。40岁的她在应对繁杂交接任务的同时,一个更大的考验摆在她的面前。“刚来,人都认不齐,这边7月初就接到指示要防大汛。”在双重压力下,龚芦花不等不靠,立马全面部署。

拿着防汛部署文件,她立即成立南新乡防汛指挥领导小组,防汛指挥领导小组与每个片区责任人都签订了责任状,要求责任人保证自己片区堤坝安全,及时清楚安全隐患,确保长达57.07公里南新联圩无安全“死角”。

“我们这有21个村,80个堤上的防汛棚,几百号人,刚来的时候我对不上人,就拿笔记,认识一个后就勾一下,现在基本上都熟悉了。”防汛部署的几张纸被她记满了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放在包里,已经被翻得和腌菜一样皱巴巴。

57.07公里生命长线,龚芦花书记每天要巡查三遍。一路巡查下来,每天只有三到四个小时休息。而每天日晒风吹,使得她显得有些不修边幅。大家戏称她为“村姑书记”。

喉咙哑了,实在发不出声,她悄悄抽空来到卫生院,医生要求她三天不能说话保护嗓子。“那怎么行,现在是关键期,所有工作都要安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声音沙哑,随身带着一杯瓜子精泡的茶。

经验老道 成为大家口中的“女大禹”

事事冲在最前面的她,干劲充足,经验老道,除起堤旁的杂草是好把式。当被问到为何能这么快作出防汛的指示,龚芦花笑了笑说到:“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工作我有经验。”

在南新乡的抗洪工作中,由龚芦花提出的堤上“有灯”“有电话”“两公里有一个棚”“有党旗”“有交接班记录”等“八个有”作为示范典型在全南昌县推广。

“7月9日中徐电排站出现泡泉群,这也是我带领处置的第一个险情。”龚芦花回忆道,而后7月10日大口湖电排站出现泡泉群,泡泉位于藕塘内,情况紧急。当时值班的一位刘大爷告诉记者:“当时情况紧急,龚芦花带着乡里的人,立即赶到了现场,并指示用卵石、细沙,堵住喷涌口。”

随后,周坑电排站泡泉群,同样得到控制。据悉,入汛以来,南新乡共排除11处险情,堵住三处泡泉群。有着丰富水利知识的龚芦花,被队友戏称为“女大禹”。

群众的“定海神针” 女儿却吃“百家饭”长大

为保证抢险物资能够迅速有效地运到需要的地方,连日来,她每天带头巡堤,堤上堤下都是她忙碌的身影,遇到险情,立即奔赴现场指挥处理。

面对人一样高的杂草,作为一个女性,她没有退缩,而是与干部群众一道清除抢险通道旁的杂草,手上磨出血泡,鞋子沾满泥泞也不停歇。连续多天的奋战,每天就睡3到4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严重透支着她的身体,疲惫的她又走上堤坝与干部群众一起清草除杂,砍刀一挥就是一整天,手掌已磨出几个血泡,真真正正是一位“铁娘子”“真巾帼”。

如今,龚芦花已经成为南新乡的“定海神针”。但是却有人对她不满意,那就是她的女儿。

今年7月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大日子,身为高考生的女儿却没有得到特别的关爱,自己坐着车从莲塘家中来到母亲工作的大堤上。她等待母亲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来指导自己填报高考志愿。

“最终,我女儿被四川传媒学院录取了,还是比较争气和懂事的。”谈起她的女儿,龚芦花满脸愧疚。“我女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有时候会开这种玩笑,因为我常年不在她身边,而她父亲也工作繁忙,她就在亲戚家轮流吃饭。我有时候找不到她,就把亲戚电话全部打一遍。”

洪水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在暴雨洪灾面前,龚如花同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舞全体南新干部群众的斗志,为打赢防洪战役奠定良好基础。(首席记者 徐景)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