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庄西村 首页
最差的一届家长,终于拥有了姓名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最近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失落感。

网课已经一个多月了,它有一个好处——效率肯定不如面对面那么高,所以老师要跟学生说点啥事,本来就嫌慢,着急,更不想找家长又增加一道工序,于是为了压缩沟通环节,老师加了所有同学的微信和QQ。

有的老师我都没有联系方式,但打开儿子现在的好友通讯录,发现里面全是老师,那场面壮观极了,我感觉我快退休了。

现在老师经常和孩子在网上直接就完成了催作业、订正错题、布置任务、小毛小病批评教育啊什么的.....这些家长力所能及的小事,现在我们竟望尘莫及了。

于是家长心里 一阵失落。

一顿狂喜

老师您这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了?

说到老师和家长那微妙的关系,我们总有喝不完的啤酒和说不完的故事,还记得我在去年教师节写过的那篇献礼之作吗——

《老师,我是不是您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家长》

可以说是“贺节篇”最佳春秋笔法铁熊奖必提名的佳作之一了。

果然,它深邃的内涵,优雅的表达,狂野不羁与深沉隽永同在的气质,以及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触感,终于使它成功破圈,登上了最新一期《见字如面》的舞台。

本来以为我们这种“小众之作”仅供家长圈子内部娱乐使用,但在另一个维度,有人则善于挖掘它背后深藏功与名的“潜台词”,正如许子东老师对它的

商业互吹 

真情赞美:

我认真看了,我不仅惊讶于朗读者海一天老师竟能把这文章演绎得如此灵动自然,我更被嘉宾围绕“家长”这个话题展开的深度讨论所征服。

其,着实令人感动。看完三位老师的聊天内容,我感觉可以总结出《中国家长为何苦逼》和《中国家长苦逼的具体表现》两篇5万字论文......

尺度之大,逻辑之清晰,内容之全面,剖析之彻底,体验之接地气

更欣慰的是:家长们,我们现在已经光明正大地走入聚光灯中央,我们也配拥有姓名了!

首先谈到的是“中国家长的现状”。

吴老师到底博学哥,人狠话不多——

“有人形容家长状况是因为孩子而被迫复读”,确实,吴老师口中“有人”就是我,假如看过我写的另一篇献礼大作《

别得罪中年人,他们狠起来什么都学

》,各位就会深入浅出地理解家长们的复读之路有多崎岖。

但关于家长的压力,不仅是“复读”这么简单。吴老师又说:“学校减负,但中高考不取消,总压力不变,学校负担少了,那么另外就有人压力就大了,另外那些人就是家长。”

哇哦,我们家长突然间又拥有了一个姓名:“另外那些人”。

这里面蕴含了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哲学的力量博弈啊,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以后出去报名号:您好,我是

真·二次教育的赢家·狠起来什么都学的勇者·最差的一届家长·另外那些人

关于的解读,陈晓楠老师在这里担当了重要角色——现身说法,落地到具体细节。一看就是我们家长界的同仁,举的例子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当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个通知”的时候——

“家长压力”

再比如,当老师在家长群点名批评某同学的时候——

以前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家长好面子”是很多亲子矛盾的原因,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很多时候老师出于负责,对孩子管理严格,家长出于负责,对老师的建议全盘采纳,最后老师很累,家长很累,虽然内心都向着同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行,却一直不是互相抱团取暖,而是互相赠送焦虑。

接下来谈到,这真是一个特别深度的探讨,但又是吴老师,短短几句话戳到点子上了,一点没跑偏——焦虑看似来自陪读本身,更来自陪读背后隐藏着的阶层竞争。

“家长的焦虑从何而来”

保持竞争力是焦虑来源,担心阶层滑落也是焦虑来源,以前我们可以闭着眼睛不看不比,装傻,但现在做得到吗?

那些声称“心态放放好不就行了”的人说得轻松,却不知道这个社会环境,发达的网络,密集的信息,扭曲的竞争和攀比,大家心里想的那几斤几两能躲得过哪个家长的眼睛?孩子的情况透明,学校的情况透明,家长的内心世界,更透明。

在这里我们又多了一个名字:“小透明”。

现在我们的名字是:

真·二次教育的赢家·狠起来什么都学的勇者·最差的一届家长·另外那些人

·小透明

透明的世界里,自然烦心事也就多了。“牛娃”就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物种,结识几个牛娃是给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增加负担、焦虑和矛盾的最佳捷径。

而不管你的孩子是“牛娃”还是“渣娃”,对教育来说,都是一颗尘埃而已,而我们,正是尘埃身下那坨垫底的托盘,这正是家长感觉苦逼的原因。

尽管如此,面对这些不争的现实,家长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面子,做一个不给孩子拖后腿的家长。

老板批评你,你可以辞职。客户批评你,你可以毁约。老师批评你,你诚恳道歉就完了。

此时我们有了更完善的新名字:

真·二次教育的赢家·狠起来什么都学的勇者·最差的一届家长·另外那些人

·小透明

·不拖后腿

当然,家长的压力和无奈除了大环境,还有小问题啊。比如我们常说的“知识量不够用”。

辅导孩子脱发事小,掉尊严就不好了。但这偏偏又是这届家长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有些作业它就是没法辅导,有些题它就是变态啊。

每一个信心满满“复读”的家长,最后都被迫把自己补成了差生。

吴老师说得很好:“我不知道他们想训练什么东西”,现在有些考题,不为增长学生的学识而考,只为增加考试难度而考。考的那些东西拿高分的人往往不见得能力和人格都超群,而拿低分的呢,又很有可能是一棵好苗子。

所以这又增加了家长的压力——,如果没猜对或没撞上,就焦虑更多了,想更多办法去猜,去撞。

家长要靠“猜”和“撞运气”获得很多成功路上的捷径

但整个社会走得有点偏,大家对“成功”的定义太单一,也是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因为本来有多种成功的可能性,现在为了随大流而被限制了很多,自己真的不知道那条路是对,哪条是错。

其实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在整个教育大背景下能维持成现在的样子,已经是很不错了。因为它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一边倒”,家长的七寸在学校呢,我们总是要报以最大的拥护和支持,只为保住七寸,自己才能活得久。

最后我们华丽的名字暂时在此定格:

真·二次教育的赢家·狠起来什么都学的勇者·最差的一届家长·另外那些人

·小透明

·不拖后腿

·保七寸

海一天朗读

《这

届家长不好带》

点击观看 或点“阅读原文”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