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路社区 首页
看一个人的格局, 就看他闲下来的样子

你最近闲下来了吗?

我相信有80%的人会回答:“Yes。”

疫情之下,生活如同被按了暂停键,“闲”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有人曾说:“如果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优秀,那么就看看他闲下来的样子。”

曾经看过一个网友的提问:“读书很好,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去读书呢?”

其中有一个回答这样说,因为大家每天都很忙,根本没有可以去读书的时间。

当时,我深以为然,可是当如今我们都有了充足的时间,每天不必去应酬,依然有很多人还是不去读书。至于这次不去读书的原因,肯定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来。人都是擅长找理由的动物,看上去合情合理的理由,很多时候不过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当这一理由不再成为障碍时,你会发现你还有更多的理由。

时间不够、机会不好、运气太差…… 而所有的背后,根本原因不过就是意志力太差了,一点都管不住自己罢了。

近日,一位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走红。

病床上,他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专心研读,全然没有发现记者的镜头。

当这张照片被传到社交网络上后,“读书哥”立马“出圈”,就连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条新闻。

病毒来袭,无所事事的空虚和闲居在家的焦虑占据着国人的心,但总有一些人,能在灰暗的日子里散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护佑着自己,更激励着他人。

 

比如这位“读书哥”。

当我们还在为如何打发闲暇的时间而烦恼时,“读书哥”用行动告诉我们:闲暇时候,是最好的增值期。

疫情期间,即使身体被隔离了,心也不该被隔离。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

当你惬意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漫无目的地刷着微博、抖音时,你以为你在消磨时间,其实是时间在消磨着你:消去你的斗志,磨掉你的锐气,最后还给你一个100多斤的肉体和萎靡不振的灵魂。

更糟糕的是,当你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时,有的人却在读书、写作、健身、学习烹饪,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也不断拉开了与你的差距。

洛克菲勒曾说: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病源。生活中那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它们的本质不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我们不懂得克制。

《我的前半生》里有句台词:

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

既能排忧解闷;

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至于没了依靠就倒下,走不动路。

以前总觉得闲来无事是最大的幸福。

最近却突然明白了:太闲,并不是一个人的福气。

好的人生,不能太闲

《菜根谭》里有句话:“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当我们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时,就很容易胡思乱想,渐渐地,内心的杂念潜滋暗长,人就会渐渐变得敏感、焦虑、无所适从,最后,痛苦不已。

《劝民》诗云:“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人啊,总要让自己有点事情做,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去患得患失、去纠结不清。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世上本无事,闲人自扰之。

男友明明在为你们的未来打拼,结果你一脑补,一出移情别恋的大戏就拉开了帷幕;

同事好心指出你工作中的一个小失误,结果你闲得无聊,非觉着人家是在故意打压你;

闺密已经忙到脚不沾地了,结果你百无聊赖,一通乱想,友谊的巨轮在你脑海中说翻就翻;

……。

有个词叫“无事生非”。太闲,真的会毁掉一个人。

人生上半场太闲,下半场就会被嫌。

克制的人,往往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所有你所艳羡的生活背后,都离不开克制。年轻时,陈道明因拍摄《围城》认识了钱钟书。去钱钟书家做客时,发现他们家里没有录像机、电视机,也没有电话,唯一的电器就是煎药的药锅子。看着钱先生书架上那一排排的书,太太杨绛在旁认真看书,那种场景深深触动了陈道明“突然发觉自己贫乏、可怜乃至丑陋。”从那以后,之前还有点享受外界追捧和赞誉的陈道明变了,他开始变得低调、克制。

他努力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 甚至回到天津老家的时候,陈道明都从来不看电视,书房里的床堆满了书,他就睡在一堆书中。正是多年以来这样的克制,就连季羡林都曾说过,陈道明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所有我们羡慕的生活,没有一个不是用长年克制换来的。

平坦的腹部,那是对食物的克制;

专业的技能,那是对懒惰的克制;

平静的内心,那是对脾气暴躁的克制

……。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克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过想要的生活。

不管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都要拥有能够驾驭内心欲望的能力。

不管你想获得尘世间的成功,还是内心的幸福,都是需要通过克制让我们更加强大。

正如康德所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那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那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