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 首页
“一块邮票大小的故乡是我的诗和远方”


○读书,是张道发的最大爱好

○这片田野是张道发创作的源泉

○平时有了灵感,就随手记录在纸上

○张道发仍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很多权威的散文诗选都收录有张道发的作品


肥东钟灵毓秀、人文厚重,俊彦辈出。肥东是包公故里,庐剧之乡,数千年文才绵绵不绝。近年来,肥东更是通过农家书屋、公交流动图书室、便民图书角、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倾力打造“书香之城”。书香肥东,满城书香。从今天开始,本刊将陆续采写刊发肥东的文化名人、文化现象,以飨读者。

在肥东县张集乡,有一位小学老师,他叫张道发,今年50岁。打从年轻时开始,张道发就痴迷于散文诗写作,多年来,他行走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他的作品还多次获得国内散文诗奖……

打小酷爱读书写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张集乡东岗村,见到了张道发。虽说已过知天命之年,可眼前这位乡村教师依然意气风发,戴着一副眼镜、穿着得体,浑身上下无不透露出一丝书卷气。

在其家中的二楼创作室门口,记者看到一个“青柿舍”的牌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原来,张道发家门口有五棵柿子树,也记不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张道发在树下写诗创作,所以,他给自己的工作室起了“青柿舍”这个名字。

说起对写作的兴趣,其实,张道发打小就酷爱写作了。“记得我七八岁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把我写的作文在班里读了一遍,并表扬了我。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就喜欢写作了。”张道发表示。

从小学到中学,张道发的学习成绩倒不算优秀,可他对写作的热爱从没有停歇过。高考那年,张道发也“顺理成章”地没有考上大学,之后先是回家务农,几年后便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可无论在哪,他都依然酷爱读书,酷爱写作。

作品充满乡土气息

据介绍,在年轻打工的时候,张道发跑了不少个省份。每天,当工友们在干活的时候,他也在一起干活。当工友们休息的时候,他会读书写作。1994年,当时的张道发在凤阳打工,每天一大早5点他便起床,因为要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打工的地方。在路上,他总是怀揣两本书,一本《李清照词选》,一本《范成大诗集》,一边走路一边背诗。晚上,工友们都睡觉了,他依然还在看书。为此,工友们经常喊他“书呆子”,并取笑他“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也不能挣钱”。可张道发依然坚持自我,在他认为:“读书写作是他的爱好,是他的追求,是他的精神境界,与金钱无关。”

从2000年之后,张道发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那些年间,他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的诗歌报刊上发表散文诗,还曾获过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值得一提的是,张道发写诗的创作背景全是乡村,他还为自己的家乡专门写了一篇《东岗村笔记》诗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所写作记录的,就是一块邮票大小的故乡。”

为她写诗收获爱情

张道发如今与父母住在一起,妻子孩子均在外地上班。谈到妻子,用张道发的话说“也是因为写作而相识相爱的”。

高中毕业后,张道发与一帮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曾在当地办了一家文学社。在那个年代,文学社出版的报纸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进行交流。一天,张道发收到了一封四川女孩的来信。一开始,两个年轻人只是通过书信交流写作的心得,久而久之,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女孩叫杨晓梅,后来也就成为了张道发的妻子。

张道发永远都记得第一次与妻子见面的情形:当时他卖了家中唯一值钱的电视机,凑齐了路费,便去四川和她见面。

在张道发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他的一本诗集里记录了当时与妻子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我时常想起那年在泯江边的石溪镇,十九岁的你涉过夏日雨街的积水,提裙小跑迎我的样子,浑身透出青玉米的气息……”

“那么多年我一直酷爱文学创作,给妻子也没带来多么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我有些愧对妻子,愧对孩子。”张道发坦言:如今,他把他的写作经验通过课堂传授给孩子,看着孩子们写作一天天进步,他也觉得十分欣慰。


推荐网站:八斗镇南钟村

下一篇》》周阳 现代农业“创客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