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 首页
“老革命”的大胸怀


○老人身着正装、佩戴党徽

○朱老与征迁宣传员谈心

○朱老朴素至简的家

○朱老家中无处不在的红色元素

○老房门前的空菜地

○浮槎南路项目公房


农历四月,店埠镇的老城区,正在进行一场生活空间的“革命”。为了打通现有的浮槎路,同时改造周边环境,浮槎路南段项目又开启了第二阶段,正集中开展沿线单位公房的征迁工作。

在征迁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探望了一位年逾九十的老新四军——朱家勤老人。他虽没有赫赫战功,也没有奇特的革命经历,但他像所有普普通通的新四军老战士一样,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面对当下的征迁“革命”,这位“老革命”坚持一贯的立场,服从组织,毫不犹豫地割舍居住几十载的老房子。

“老革命”朱家勤是一名老新四军战士,也是一名老党员。他曾在抗战后期加入新四军,1953年定居肥东。先后在县供销社、工会、一中、移民组、县医院、卫计委等多个单位工作。老人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卫计委所分的公房,距今已有三十多年。

在公房区体育场的西侧,沿着一条狭窄的水泥小巷,我们走进了卫计委的公房区。这里的房子一律是红砖青瓦的低矮平房,房与房之间偶有空地,有的种了一些树,有的整理成一两畦菜地,零零散散地种了些菜。身处其中,让人几乎忘了这是肥东县店埠镇的城区,倒像是宁静破败的乡村。朱家勤老人的房子就在这里。同样的小平房,同样的小菜地。朱老的房子是两居室,房后有一个更小的附属房,家具家电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

走进朱老爷子的家里,干净、整洁,窗户上贴着“福”字,墙上挂着中国结,冰箱顶上摆着一盆花,处处透着生活的恬静。客厅正中靠墙,立着一张陈旧的餐桌,桌子上方挂着一幅早已泛黄的中堂,两侧的对联上写着“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为朴素至简的环境增添了一些文化韵味。

听说征迁报道组到访,老人拄着拐杖,从卧室走出来,一袭深色的中山装,胸前佩一枚党徽。照顾老人起居的阿姨告诉我们,老人向来装束严谨,很注重自己的仪表,大多数时候他都戴着党徽,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

老人见到我们,很热情地和我们握了手,然后以军人的一贯端正姿势,坐在靠墙的桌前。90多岁高龄的朱家勤,因岁月侵蚀,听力下降,但说起话来依然思路清晰。老人对我们的到访很是高兴,还饶有兴致地跟我们述说了他的“青春芳华”。他感叹说:“一路走来,都靠党的培育和教导,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过好生活。”他还告诉我们,在肥东近70年,目睹了“肥东的大变化”。由于腿脚不便,老人如今很少出门,但他依旧关心肥东的发展,县里也经常组织他们到周边走走,看看新城区。看到新城区的变化,他很激动,高兴地说:“肥东现在是合肥的‘东大门’,发展很有劲头,也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当我们问起拆迁的事情,朱老很支持地说:“我们这边其实早就该拆了,体育场这一带,都是老旧的平房,车辆进出不方便,基础设施也太落后了,跟不上这个时代喽!”而对老房子的依恋与不舍,老人却只字不提。

照顾他的阿姨跟我们说,朱大爷的孩子都在市里,老伴儿也早搬去市里住了,就他舍不得肥东,舍不得这个老房子,他喜欢住在这。除了不舍,朱老还面临租房的困难,由于不能马上安置,老人得租房住,但如此高龄的老人,房东难免有所顾虑,不过朱老告诉我们,孩子们正在给他想办法。

对于此次浮槎南路征迁,老爷子诚恳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相信组织,这么多年,一直跟着党走,跟着组织走。对于征迁,我是肯定支持的,这是国家的需要,政府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

胸襟宽广、胸怀坦荡,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共同特征。在风云激荡、炮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他们英勇无惧、视死如归;在和平年代里,他们宠辱不惊、云淡风轻……朱家勤老人用他的“大胸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老革命”,什么是真正的“党性”,为我们店埠征迁人上了一堂最美的党课,激励着一线党员干部们在这场生活空间“革命”中,奋勇前进。


推荐网站:八斗镇胡祠村

下一篇》》哪怕折了翅 心也要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