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桥社区 首页
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关于人际关系的 3300 字读书笔记

⬆️

每周二、五晚八点更新,

这是@白与寻 的第022次分享

你好,我是白与寻,非常感谢你愿意花时间停留,一起观察世界,不断探索自己

最近几天,我在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一位“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形式,系统阐述了阿德勒(一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在看到人际关系那一章节时,感悟许多,就写了这篇文章。

希望能够带给你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新视角。

▲《被讨厌的勇气》豆瓣评分

01

人的一切烦恼

都来自人际关系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阿德勒甚至认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人在本质上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不可能做到与他人完全隔离,所以生而为人的烦恼不可避免。

比如,孤独感。

所谓“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就是这样的道理。

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人、社会所疏远才会孤独。

再比如,自卑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对比,有对比就有高低,不管是身材上的高矮胖瘦,还是财富和地位的差距,一旦“低于别人”可能就会引发自卑感。

总的来说,人需要(至少更倾向于)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并检验自己的价值。

我们总是在不停和人做着对比,进行竞争,这几乎是一切烦恼的来源。

人也不可避免会对他人抱有期待,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当期待没有被回应时,就会失望、烦恼。哲学家萨特所言的“他人即地狱”,就是对这种情形的极端写照。

如何理解并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终其一生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日剧《孤独美食家》

下面,是阿德勒心理学对此给出的一些建议和说明。

02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而人可以选择改变主观

《被讨厌的勇气》中的“哲人”,年轻时因为身高只有 155 厘米感到非常自卑,甚至将人生的不如意都归咎于身高问题。

有一次,他跟朋友倾诉,说如果自己能够再高哪怕 10 厘米,人生肯定也会大不相同。朋友是这么回复他的:

你有让人感到轻松的本事啊!

朋友的回答给了“哲人”启示,他突然意识到,虽然高大强壮的体格会给人震慑感,但矮小的个子却能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

随着视角的转换,“哲人”慢慢不再为身高问题而烦恼了。他说,“155厘米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许会被认为是劣等性。但是,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同时,“哲人”也开始明白,所谓的自卑不过是一种主观性的解释罢了,“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

既然身高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那就改变自己的主观解释——虽然个子矮小,但是却能够让对方放下警惕,更容易获取信任。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阿Q 精神式的自欺欺人,但如果这样想,其实就是在把自卑当做借口,

即不想面对现实又不愿改变自己,于是用自卑的借口来维持现状。

改变主观解释不止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点,更是为了通过观念的转变带动行动的转变,进而能够不断向前,逐步完善自我。

书中有一句尖锐却在理的话: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你可以选择自卑,也可以选择自信。

▲日剧《四重奏》

03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人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阿德勒认为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因为一旦把人生比作竞争,你就会意识到胜负,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的想法,这样不仅容易产生自卑感,还会陷入无法相信、无法衷心祝福别人的竞技场思维,不知不觉把旁人甚至整个世界都看做敌人。

试想一下,当你产生“A君上了名牌大学,B君进了那家大企业,C君找了一位那么漂亮的女朋友,而自己却是这样”的想法时,又怎么能平心静气与人来往、生活?

事实上:

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而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

主观上来说,抱有这样的信念,你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被外界的纷扰打乱自己的节奏。

客观上来说,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所以没必要剑拔弩张,不要活在紧张和猜忌中,人际关系的烦恼也许就会大大减少。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日剧《凪的新生活》

书中“青年”的童年经历,也让我看到过分强调竞争对人的负面影响。

“青年”有一位年长 3 岁的哥哥,学习运动样样精通,而且非常听父母的话,他自幼就常常被拿来和哥哥比较。跟那样“优秀”的哥哥相比,他什么也赢不了。

但他的父母根本不管这一点,他们只会强调哥哥如何优秀,而“青年”又是如何差劲。“青年”觉得自己总是被压制、被忽视,

像是从未真正沐浴过阳光的丝瓜,因为竞争导致的自卑感而扭曲。

“青年”的经历,让我联想到之前九月份开学季,“儿童精神科爆满”的新闻……

希望东亚家庭盛行的“鸡娃”教育方式,能在我们这一代销声匿迹。

▲韩剧

《天空之城》

04

人际关系中的「

权利斗争」

是让你不快乐的圈套

《笑傲江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阿德勒心理学里,可能也会有一句类似的“台词”:

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

所谓权力斗争,是指

有些人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主动挑起斗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举个例子。

我以前玩游戏,局势逆风时,往往就会出现“主动挑起斗争”的玩家,最开始他可能只是埋怨几句,但如果发现队友不听他的指挥,言辞就会越来越激烈,甚至谩骂队友,说出“你这样的 xxxx,不配玩这游戏”之类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

他的目的不是进行游戏沟通,而是想要通过「权力之争」让对方屈服,证明自己更强。

如果我是那名被骂的玩家,面对这种挑衅和攻击,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予理会,直接屏蔽。因为

你一旦回应,就会正中其下怀,卷入无休无止的权力斗争中,白白耗损时间和心情。

之所以说权力斗争无休无止,是因为就算你暂时压制了对方,败下阵来的对方也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策划着“复仇”,反过来说你也会这样。

比如在游戏中,言语上没有胜过对方的人,可能会通过故意被击败导致输掉比赛的方式,来完成“复仇”。

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体验。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膈应。所以,

不要上「权力斗争」的当,卷入其中只会让我们不快乐,赢了也没什么好处。

就算你是正确的,也不要和“烂人”纠缠,退出斗争,甚至承认自己错了,不代表你是“失败”的,反而说明你能意识到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生命不应该浪费在无意义的斗争中。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04

关于人生的「三大课题」

阿德勒把人际关系分为三个“课题”,分别是:

「工作课题」

「交友课题」

「爱的课题」

“工作课题”,指的是因为工作(包括不在职场坐班的工作)产生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事、上司、下属、客户、合作伙伴这些。

“交友课题”,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可以理解为你主动去认识并与之来往的人。

“爱的课题”,是恋爱关系,以及与家人、特别是亲子的关系。在这三个课题中,“爱的课题”是对人影响最大,也最难处理的课题。

阿德勒称之为“人生课题”。

这些都是人在社会上生存,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

其中,工作关系因为有“任务”这样简单明了的共同目标,即使你和对方不投缘也能够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且,因工作结成的关系会在下班或者离职后,又转变成他人关系,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人际关系。

在朋友关系中,不必把太多人请进你的生命,多去结交那些让你感到舒适、能带给你力量的朋友。

有多少朋友并不重要,有什么样的朋友才重要。

爱的关系,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在恋爱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中,

学习如何去爱以及享受被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关于「爱」,书里有一段我很认同的表述:

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限于篇幅和个人水准,这里就不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阅读《被讨厌的勇气》或者其他阿德勒心理学相关书籍~

希望上面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处理人际关系。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觉得还不错,求关注/在看/转发

可以的话,点击下方名片“星标”我

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