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河口村 首页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42人出自醴陵


1921年,根据共产国际马林建议,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建立反封建武装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方志之声: 怒潮澎湃拍长洲 黄埔风云九十秋 先烈英灵垂后世 不废江河万古流 九十四年前,一大批热血青年为“打倒列强,除军阀!”,集合在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旗帜下,慷慨赴难,视死如归,构成了中国革命威武雄壮的前奏曲。那时候国共两党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工农运动在全国特别是南方诸省的蓬勃发展,中国革命的形势如火如荼,大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 醴陵钟灵毓秀,物华人杰,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中,醴陵人就有42名。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大浪陶沙,洗尽铅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湖南著名作家李陵先生的脚步,去追忆他们的青春芳华! 

 

左权(1905—1942),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指挥部队突围转移,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培养军政人才的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地在黄埔,世人称这所军校为黄埔军校。5月5日,军校第一期学员入学,同年11月底毕业。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有醴陵县(现醴陵市)城区的傅鲲翼、王祯祥、蓝运东、程邦昌、杨光文、史书元、易珍瑞、李隆光,姚家坝(现属株洲县)的张迪峰、刘味书、刘咏尧、刘岳耀、张雁南、游逸鲲,新阳乡(现左权镇)的陈显尚、李万坚、李人干、李昭良、左权、李光韶、朱元竹、杨光钰,嘉树乡(现嘉树镇)的叶彧龙、叶谟,黄獭嘴乡(合并到枫林镇)的黄振常、黄再新,沈潭乡(现沈潭镇)的刘佳炎、刘国协,渌口(现属株洲县)的唐金元、周建陶、苏文钦,清水江乡(合并到船湾镇)的张烈、张本仁,枫林市乡(现枫林镇)的傅正模、南桥乡(现李畋镇)的陈明仁、板杉乡(现板杉镇)的贺光谦、神福港乡(合并到茶山镇)的杨润身、茶山乡(现茶山镇)的张际鹏、枧头洲乡(现属东富镇)的蔡升熙、东富乡(现东富镇)的温忠、白兔潭镇的邓文仪,东堡乡(现沩山镇)的张际春共42人,除了白兔潭的邓文仪编在第一队外,其余都编在第六队,年龄最大的27岁黄再新,最小的18岁邓文仪。

 

陈明仁(1903—1974),历任国军少将、中将、 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率部在长沙起义, 后任解放军第55军军长、上将 如果以县计,第一期学生中,醴陵学生应该是最多的。 这批学生中有***人史书元、李隆光、左权、李光韶、黄振常、黄再新、苏文钦、杨润身、蔡升熙、张际春等10人。 但从1928年起,这10人中,有3人脱党,1人自首,6人牺牲或阵亡,分别是: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十师团长的李光韶,1928年2月,奉命到醴陵组织工农武装暴动,在长沙联系工作时被捕就义。原湘南暴动农军副大队长黄振常,1928年秋,在井冈山保卫战中牺牲。曾任第二军五师副营长的黄再新,在闽东地区不幸牺牲。时任特务营连长的杨润身声明脱党,后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炮兵团长,1928年在江苏灌云与北洋军作战时阵亡。任左右江地区红七军第二十师师长的李隆光,1931年2月,在率部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途中,牺牲于广东乳源梅花村。时任中共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的蔡申熙,1932年10月,指挥第四次反“围剿”时,在湖北黄安(现红安)河口镇仙人洞战斗中不幸牺牲。任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副总指挥的张际春,于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和彭拜一起被捕,后自首,任南京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3年病死。 蔡申熙(1903—1932),军事家。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曾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军长 原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在1942年5月的反“扫荡”中,为掩护部队转移牺牲于山西辽县十字岭。曾任红八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的史书元,1932年脱党。后任国民党兰州市公安局局长、交通警察总队第四支队司令,19***在台北病逝。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0军第3师参谋长兼参谋处长的苏文钦,1928年脱党。后曾任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中将主任委员、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随程潜参加湖南和平起义,1996年病逝于武汉。 而在25年后的1949年8月,以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为首,率领傅正模、周建陶、唐金元、贺光谦、苏文钦、程邦昌,在长沙举行起义,倒向了***。 

 

李隆光(1903—1931),协助张云逸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二十师师长 除了左权和蔡申熙、黄振常、黄再新、李隆光、杨润身外,死于战场的还有:1925年2月,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发起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在攻打淡水城战斗中,教导第二团连长叶彧龙,在棉湖战斗中英勇献身。10月,广东革命政府发起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副连长李人干在惠州战斗中牺牲。时任第1师2团3营9连连长的张迪峰,1926年9月24日在江西南昌阵亡。时任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师警卫第二团上校团长的刘岳耀,1927年5月10日在江苏与孙传芳部作战中阵亡。时任中央教导一师团长的傅鲲翼,1927年8月28日在龙潭战役中阵亡。时任第二十一师上校团长的朱元竹,1928年7月在江西与中共游击队作战中阵亡。

 

黄振常(1903—1928),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湘南农军暴动。1928年上井冈山,同年秋在作战中阵亡 除了张际春,另外还有5人因病早逝,他们是;教导2团排长刘国协,1925年夏病亡于广州。游逸鲲,1925年10月17日晨病亡于广州。教导团见习张烈,1925年冬病亡于广州。时任第八十九师二六七旅旅长的温忠,1932年9月7日病逝于武汉。时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人事室副主任的易珍瑞,1942年初病逝于重庆。 除了左权,还有2人是牺牲于抗日战场,他们是: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10师参谋长的蓝运东,1937年12月,在参加南京保卫战时牺牲。时任第12军20师副师长的王祯祥,1938年8月,牺牲于武汉保卫战。 只有杨光钰当了解放军的俘虏,在战犯管理所呆了12年。 还有3人未见有任何记载,他们是;杨光文、陈显尚、李万坚,也或许是改名了,(那个时代改名很容易,)除了黄埔同学录上有他们的名字之外,不见有任何其他文字记载。

 

黄再新(1897—1926),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副营长。1926年12月参加北伐战争在福建阵亡 这批学生中,有国民革命军中将陈明仁、傅正模、张际鹏、贺光谦、刘咏尧、周建陶、杨光钰、史书元、苏文钦、邓文仪10人。有少将(含追赠)王祯祥、蓝运东、程邦昌、张本仁、张雁南、刘味书、温忠、唐金元、刘佳炎、左权、叶谟、易珍瑞、李昭良、傅鲲翼14人。 只有陈明仁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左权、蔡申熙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军事家。 最长寿的是邓文仪,活了93岁。最短寿的是游逸鲲,只活了22岁不到。 他们当中,任过军长职的有陈明仁(国军第71军军长、解放军第55军军长)、左权(红军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蔡申熙(红军第15军军长、第25军军长)、傅正模(国军第14军军长、解放军第二军军长)、贺光谦(国军骑兵第3军军长)、张际鹏(国军第14军军长)。

   

苏文钦(1907—1996),曾任红军师参谋长,1928年脱党,后任国民党中将,1949年8月随程潜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晚年任武汉市政府参事 解放后,当过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的有:傅正模(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苏文钦(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贺光谦(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程邦昌(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唐金元(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当过全国文史专员的有杨光钰。跑到台湾去的有邓文仪、刘咏尧、张际鹏、史书元、刘味书、叶谟。 死于东征北伐的有7人,死于两党纷争的只有4人,死于抗日战场的有3人,病死者则有6人之多,也就是说有几乎一半的人没有熬到和平的到来。 单就军衔而言,陈明仁做到最高,被授予了上将。但就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还没有登堂入室,进入“家”的行列。在军职上,他做到了国军第一兵团的司令官,左权做到了红军第一军团的参谋长,蔡申熙做到了中共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而左、蔡二人则是中共的36位军事家之一。 

 

程邦昌(1902—1974),国军少将,1946年在南京参与了中山陵哭陵大会,揭发蒋介石的政治阴谋。1947年退役返乡,跟随程潜参与湖南和平起义,后任解放军21兵团第3军副军长、湖南参事 这批学生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左权,据不完全统计,写他的书籍,共有16部之多,并且有一部专门写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抗日名将——左权》,已经在央视播出。山西有一个县叫左权县,醴陵有一个乡镇叫左权镇,县城还有一条很长的街道叫左权路。 陈明仁在醴陵县城的旧居“良庄”,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光钰在醴陵县城的旧居,被列为醴陵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42位醴陵学生中,共产生了2位军事家,1位上将,10位中将,14位少将,这是一个离我们已经远去了的热血时代的真实写照。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渌口镇和姚家坝乡,直到1959年才划归株洲县管辖,这之前的将领,仍然属于醴陵人。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说明;随着清朝末年株萍铁路的通车,在铁路线上的姚家坝乡设立邮局,醴陵北边许多乡村的邮路,由姚家坝邮局管辖,家信的投递和通讯地址,一般就写株萍铁路姚家坝邮局转某某村,现在许多人认为,通讯地址写着姚家坝邮局转的,就都是姚家坝人,这其实是一个谬误,例如傅正模,当年去黄埔之后,留下的通讯地址,就写的是“湖南省醴陵县株萍铁路姚家坝邮局转黄村”,而这个“黄村”,则是醴陵北乡枫林市乡的黄村村。 好在现在的株洲县和醴陵市都归株洲市管辖。

   

傅正模(1904—1968),抗战时期参加武汉、忻口保卫战等战役,1949年8月,随程潜、陈明仁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 作者简介:李陵,醴陵人。生于云南西双版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铁血读书网签约作家。已出版个人专著六部。著有网络长篇小说六部,三部获奖。 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株洲人名录 第一期: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第一队(130人) 邓文仪:1905-1998.7.13 湖南醴陵(醴陵东乡),国民党 林芝云:1901-1952 湖南湘潭(后划归株洲天元区),国民党 颜逍鹏:1900-1982.12.31 湖南茶陵(茶陵尧水乡),国民党 贺光谦(1904—1958),抗战期间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国军中将。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后任解放军21兵团第二军副军长 第二队(128人) 张际春:1904-1933 湖南醴陵 (醴陵东一区珊田冲,*** 第三队(137人) 叶彧龙:1902-1925 .2.15湖南醴陵(醴陵南乡豆田),国民党 李正华:1902-1931.7.30 湖南酃县(酃县西乡八合团),国民党 霍揆彰:1901-1953.3.9 湖南酃县(酃县西乡八合团,国民党 尹荣光:1900- 1968.9 湖南茶陵(茶陵腰陂),国民党 唐金元(1896—1972),国民党少将,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1952年回乡。后任湖南参事 第六队(118人) 李光韶:1901-1928 湖南醴陵(醴陵北一区新阳桥),*** 丁德隆:1904- 湖南攸县(皇图岭),国民党 黄振常:1903-1928 湖南醴陵(黄獭嘴),*** 周建陶:1900-1959 湖南醴陵(株洲转横下桥),国民党 刘味书:1902-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书坊坑),国民党 左 权:1905-1942 湖南醴陵(东城转睦华村),*** 刘咏尧:1909-1998.8.22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塘湾),国民党 刘咏尧(1909—1998),曾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他的孙女是著名歌手刘若英 傅鲲翼:1901-1927 湖南醴陵(醴陵曹家巷),国民党 傅正模:1904-1968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黄村),国民党 王振斅:1902- 湖南攸县(皇图岭),国民党 陈明仁:1903-1974 湖南醴陵(醴陵东乡),国民党 刘岳耀:1904-1927 湖南醴陵(姚家坝),国民党

 

邓文仪(1905—1998),蒋介石侍从秘书、中将,到台湾后任“行政院”内务部政务次长,1990年曾秘密回到大陆,与***、***、徐向前会面 王祯祥:1901-1938.8.23 湖南醴陵(醴陵北正街),国民党 蓝运东:1899-1937.12 湖南醴陵(醴陵北正街转高登岭),国民党 苏文钦:1907-1996.1.8 湖南醴陵(醴陵渌口),国民党 刘佳炎:1900- 湖南醴陵(醴陵沈潭) 国民党 游逸鲲:1903-1925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 易珍瑞:1903-1942 湖南醴陵(醴陵姜湾),国民党 黄再新:1897-1926.12.26 湖南醴陵(醴陵北四区黄獭嘴),*** 

 

杨光钰(1903—1970),国军少将,1947年在 清风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1966年释放 刘 进:1904-1950 湖南攸县(攸县南城张家巷),国民党 贺光谦:1900-1958 湖南醴陵(醴陵板杉铺),国民党 叶 谟:1903- 湖南醴陵(醴陵豆田),国民党 杨润身:1901-1928.5 湖南醴陵(醴陵神福市转檀山湾) 张际鹏:1904-1970 湖南醴陵(醴陵西一区),国民党 杨光钰:1903-1970 湖南醴陵(北一区新阳桥转沙窝里),国民党 朱元竹:1904-1928 湖南醴陵(醴陵姜湾转赤竹岭),国民党 张雁南:1900-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国民党 

 

周建陶(1902—1969),国民党中将,1940年因贪污问题被撤职查办,后复职。1949年8月,参加 湖南和平起义,1950年4月因“历史问题”被捕 蔡升熙:1903-1932 湖南醴陵(醴陵东二区枧市转蔡家棚),*** 张迪峰:1903-1926 湖南醴陵(姚家坝转枫树塘) 陈显尚: 湖南醴陵(醴陵北一区夏坪桥) 李万坚:1902-1927 湖南醴陵(醴陵北一区新阳桥) 李隆光:1903-1931.2.3,又名李谦、李刚,湖南醴陵(芋圆),*** 李人干:1898-1925.10.13 湖南醴陵(醴陵北一区新阳桥),*** 张 烈:1902-1925 湖南醴陵(醴陵清水江) 刘国协:1902-1925病故 湖南醴陵(醴陵南二区) 程邦昌:1903-1974.1.16 湖南醴陵(醴陵东城丁家巷),国民党 史书元:1902- 1989 湖南(醴陵西山蕨园),***

 

张际鹏(1904—1970),国军中将。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9月移居香港,1955年定居台湾 温 忠:1902-1932 湖南醴陵(醴陵南一区楚东桥),国民党 唐金元:1896-1972 湖南醴陵(醴陵渌口转张公岭),国民党 李昭良:1899- 湖南醴陵(醴陵北乡花草桥),国民党 张本仁:1899- 湖南醴陵(醴陵南乡清水乡),国民党 杨光文: 湖南醴陵(醴陵北门) (注:本名录由株洲志办陈北宏同志提供)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世人称这所军校为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