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宫街第三社区 首页
胡集镇的风土人情
胡集镇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应当算在1985-19***,此间,民间艺术也空前高涨。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杂技"和"猴戏"。因此,胡集镇素有"杂技之乡"和"猴戏之乡"的美称。 (1)杂技 早在30年代,河北省吴桥镇杂技艺人来皖演出,胡集镇龙湾刘国兰第一个拜师学艺,成为胡集杂技第一人。以后相继发展了张广锦、张可法、张可远、刘怀堂、赵俊宇等杂技队。荒欠年,作为外出谋生之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杂技艺人不断增多,农忙务农,农闲外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倾向"遭批判,限制外出,农村多余劳动力寻找致富之路,发挥自身优势,长郢、龙湾、贾桥等杂技团体纷纷组建,学杂技、演杂技的青少年日趋增多。20人以上的为团,15人以上的为队,当时胡集区杂技艺人有2000余人,你一团,我一队,亦农亦艺,农忙回乡生产,农闲外出演出。除台湾以外,胡集的杂技演出遍全国各地,深入边远山区、农村,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演出的节目有吃火喷头、穿火圈、顶碗、晃板、蹬坛、中幡、马术、走钢丝、上刀山、爬竿、蹬梯、车技、顶椅、滚环、转碟、空中飞人大型魔术等数十种节目。胡集著名杂技艺人有张广锦、张继敏、张可远、刘怀堂、赵俊宇等。1982年胡集艺人张继敏成立的训兽团,走遍全国各地。近年来,农村杂技在向更高级、多元化、组合发展。 (2)猴戏 历经反复,胡集的猴戏于1985年再次回复常温,1988年达到了顶峰。顶峰期,境内玩猴艺人多达3000人,艺猴有1500只。养猴、驯猴遍及全境各村,不仅有张长营、龙湾、窝刘庄、刘凤庄、李圩等以养驯艺猴的专业村、专业户(刘凤庄42户人家就有43只艺猴),而且还有炉店村赵庄的赵万里、陈营村陈营的陈秀清、大刘村郑庄的郑永河,长王村王桥口的李顺成等驯猴专业户。他们所驯之猴猴技堪称全国一流。 1984年在安徽省固镇县召开的"全国精细农业技术研讨会"上,李顺成的艺猴应邀表演了"识汉字"、"辨英文"、进行"数学运算"等精彩节目,被与会人员一致称赞为"神猴"。1986年赵万里、陈秀清等人带着他们的艺猴进入广州巡回演出近一年,后以被深圳"民俗村"邀请进行表演。1983年,应河南电影制片厂的邀请,郑永河带着他的艺猴作为艺术指导并参与出演了《玩猴人 》的拍摄 。后又应山东、济南铁路局俱乐部和西安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邀请拍摄了《越轨者》、《步入密林》、《金猴献瑞的2004年》。胡集"猴戏之乡"不仅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上海申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报导,而且在1998年还吸引了日本记者的兴趣前来参观报道。2001年苏州人独资百万兴办了"皖北实验动物繁殖中心",养猴、驯猴、玩猴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