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狮街道 首页
稻米进仓,象山小村热气腾腾做年糕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2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 通讯员 郑丹凤 胡星艺 吴敏勇)

“来,趁热尝尝我家的年糕!”前不久一天的15时左右,象山贤庠镇西山下村一处加工点,来自该镇乌屿山村的王菊青老人“塞”过来一大块快晾凉的年糕。

王菊青今年71岁,与老伴傅应松凌晨4点就赶到西山下村,排队做年糕。

  整整等了13小时,终于等到了自家的年糕。

加上淘米、浸米等,为了这一口美食,两老花费了两天一夜的时间。

“这是今年做的第二批年糕了。”

傅应松年过七旬,他说,自己一年365天天天吃年糕,用水浸着吃一年,身体倍儿棒!农历十月,稻米进仓,傅老就赶早做年糕,炒年糕、汤年糕、煨年糕……都是他的最爱。

  新做的这批年糕,是应儿女要求特意到西山下村加工的。

“孩子们都在城区安家工作,这两年土特产兴起,小辈们都喜欢上了年糕,临近年末,亲戚朋友送一些。”傅应松表示。

  做出又香又糯大块头年糕的秘诀在哪呢?

老板娘贺爱华带着记者走进位于村头的年糕加工厂。

说是厂,这里更像一个作坊。

近百平米的室内,一条年糕加工流水线衔接有序:秤斤、轧粉、拌粉、筛粉、团粉进甄、煮粉、捣粉、取糕摊晾……

  “这些工序看似简单,门道挺多!”贺爱华介绍,她的公公胡庆华于1978年盘下村里的年糕加工厂,年糕好吃,看的就是手艺和设备,现在加工厂的“工人”都是村里做年糕的“老手”了。

  除了熟练的“手艺”外,工具也很重要,早年间,用的是石臼,后来有了半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只是当是不少老客反映,铁质机器捣出的年糕,总有一股子“铁”味,不够“拧”“糯”“香”。

对此,加工厂集思广益,几经周折,设计了一款石制的半自动化设备。

投入后,广受好评。

  每年腊月,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如约而至,这几年,西山下捣年糕的口碑不断提升,县内外加工订单越来越多。

今年从11月12日开始,这里的年糕加工一天24小时不停歇,日平均加工稻米在1万多斤。

  不仅订单加工,贺爱华和妯娌还自产自销,“玩”起了西山下水磨年糕的微信直销,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最远的我卖到了北京、广州,年糕重量重,50元的年糕,快递费得100元,但客户还是买买买,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