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 首页
30年风筝情怀:徐州57岁手工风筝艺人“小钟”
 徐州自张良放风筝起,至今沿袭了二千余年,然而传承至今的民间手工艺人却寥寥无几,57岁的钟义臣老师是徐州鼎鼎有名的风筝艺术家。
IMG_9685.jpg
  拿起竹材就非常专注的“小钟”
  钟义臣,中国风筝协会会员、江苏省风筝协会理事、徐州铁路风筝协会理事。30年前进入中国民间传统风筝界,传统风筝界的手工艺人们平均年龄60-80岁,无论当年还是现在,他都是全国最会做风筝的手工艺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家都略带玩笑的称呼他“小钟”。
中国人也有“工匠精神”
IMG_9692.jpg
  烧弯竹条制作风筝骨架
  如今一提到“工匠精神”,人们总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其实,“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及今绵延百代,这一基因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IMG_9769.jpg
  龙头和满墙的风筝
  “小钟”扎风筝是从小跟着爷爷学的,因为这个爱好,他拜访了很多省市会做风筝的艺人,潜心钻研。从简单的蝌蚪风筝、八卦风筝,到现在,30年的技艺已形成独帜风格。他制作的龙类风筝和沙燕风筝全国有名,最钟爱的“硬翅沙燕”为他夺得了多个全国工艺奖项,在国内风筝界人称“沙燕钟”。
IMG_9699.jpg
 细致的搓平竹条
IMG_9690.jpg
  磨出茧的手上还有前两日的不小心刀刻的伤
  《诗经》中,把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风筝也是如此,一个精致风筝的经常要做上十天半个月,若是型体再大一些复杂一些,一两个月也是经常,其精细程度不亚于琢磨玉石。
IMG_9704_副本.jpg
  “小钟”30年对风筝的坚持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人的“工匠精神”
这些风筝你肯定没见过
IMG_9739.jpg
  民间工艺画与风筝结合
IMG_9764.jpg
  “小钟”工作室里最小的风筝,风筝骨架仍清晰可见
IMG_9777.jpg
  6米长的老虎风筝
IMG_9747.jpg
  可以滑动的风筝配件:煽动翅膀的蝴蝶
IMG_9754.jpg
  装裱在画框里的迷你风筝

外国人当作宝贝,在中国却被城管满街追
  “徐州太不重视民间手工文化了……”小钟无奈说。
  “在北京、南京、潍坊等城市,都有专门的民间文化街,徐州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元宵节卖花灯、春天卖风筝,平时也可以买泥人糖画什么的,常年固定的地方,都在那里卖,让全徐州都知道有那么个地方,可以感受民间手工文化。”据“小钟”说,现在的订单也是外国人定的多,而且出价比国内高,国内其他城市又比徐州高两三倍,徐州人都很会砍价,风筝基本卖不上价,现在城管查的严,到处不让摆摊,生意就更不好做,只能在微信和网上售卖。
IMG_9751.jpg
  “小钟”最宝贝的新作:蚱蜢风筝
IMG_9753.jpg
  蚱蜢风筝的所有节点都是自己打磨的木钉一个个挖孔连接的
  就在上个月花灯节,“小钟”像往年一样做了几百盏花灯拿出去卖,不料不仅找不到合适的摊位地点,还被城管到处撵,“当时我们十几个民间艺人一起卖,直到元宵节当晚都没有个稳定的摊点。”
  “往年还有很多庙会,这两年也都取消了,大概是怕人多事杂吧,可是却苦了我们这群手艺人,没有了庙会又不让沿街摆摊,真是把很多手艺人逼得转行放弃……”
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更多年轻人传承
  “小钟”近两年经常被邀请到小学校教孩子们做风筝,他也非常喜欢给孩子们讲怎样制作怎样放飞风筝。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看重这个,让他们坐住了几天制作一个风筝基本不可能,我今年57岁了,我们民间手工艺人风筝界里我都算是最小的了,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把这门手艺继续传下去。”
IMG_9812.jpg
  房间一角的大箱子装满了他30年来的奖牌证书
IMG_9790.jpg
  “小钟”拿手的荷花灯和他的工笔画
IMG_9801.jpg
  工作室的一个小房间内,小钟工艺绘画区,身后是他制作的“奏乐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