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村 首页
区“1+1”助老志愿者用爱温暖独居老人的心

“你们又买东西来看我了,八月十六送来的东西我还没吃完呢!”近日,“1+1”助老总队下设的“义工敬老服务小队”的若干名志愿者早早提着一大袋食材走进西城街道半洋王村王献东老人家中,第5次陪老人过重阳节。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一年一度的陪伴,每个月,王献东老人家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王献东是“1+1”助老帮扶的对象之一,耄耋之年,无妻儿子女,独居在家,早年从事小本生意,生活还能将就。66岁时,老人动了一场大手术,身体愈发嬴弱,时常感冒,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心酸。自从2012年,“银龄互助小组”和“义工敬老服务小队”与王献东结对后,志愿者们经常陪老人唠唠嗑、烧烧饭、理理发、打扫卫生……5年下来,老人的家明亮了,老人的心态轻松了,生活也逐渐转好了。

“我们带了些蔬菜和肉,打算包饺子,给您留着重阳节后吃。”说话的是“义工敬老服务小队”队长徐小燕,她和义工们时常会捎一些农副产品塞进老人的冰箱,叮嘱老人及时吃掉。“昨天,村里的志愿者不是来给您安装抽水马桶和水槽了吗,我们就想着今天过来把家里的卫生也搞一搞,干干净净过节。”听着徐小燕的话,老人一脸笑容:“还没弄好呢,泥水师傅说水泥硬化后才能安抽水马桶。”说话间,老人还不忘领着徐小燕去看看他家的新厕所。

与老人短暂的问好后,徐小燕等人立马着手整个房间的清扫。王献东的家在半洋王村的村口,是两间一层的砖木混搭的老屋,屋内没有任何粉刷,时间一长,灰尘就布满桌椅、橱柜、玻璃。“咱们分工吧。”志愿者中“在水一方”(网名)提出,大伙儿兵分两路,一组人整理餐桌、冰箱,清洗食材包饺子;一组人打扫房间卫生,擦拭衣橱柜。

一时间,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充斥着各种声音,“我去洗茭白了,桌子你们帮忙铺一下”“我把橱柜里的碗重新洗一遍”“我整理地上的木柴”“那咱们几个把衣柜和橱柜挪个方向,腾出点空间”“那我去拿畚箕扫垃圾”……伴着扫帚一遍遍清扫地面,扫帚尾部扬起一层厚厚的灰,顿时呛得大家直咳嗽。“来,我喊一二,大家使劲抬。”两个透着年岁的巨大衣柜和橱柜,在志愿者们吃奶的劲中,挪到了靠墙的位置,为这个本就窄小的屋子腾出了大量空间。

“阿公,这些瓶瓶罐罐你还要用吗?”“用不着了。”“那我帮你分类一下,不用的丢了,能当塑料废品卖的,给你卖掉。”老屋门口,志愿者碰到一位收塑料废品的妇女,将老人的瓶瓶罐罐处理后,将所得的钱如数交给老人。

“阿公,我帮你将桌上药品全部整理了一遍,放在柜子上了。”“哦,我过来,你再说一遍。”充实的上午在志愿者和老人的对话声中过得异常快。“阿公,这盏灯坏了,我帮你重新装一个。”“电线不好了,你当心点。”“没事,我把电闸关了,你放心。”大扫除扫尾阶段,一名志愿者端来一盆水,洒向地面。一名细心的志愿者不忘检查老人家中的电灯,发现坏的灯盏,立马跑到小卖部购买了一个灯泡。一名志愿者将散落在马路上的垃圾扫到十米开外的垃圾房中。

“阿公,饺子帮你放到冰箱里了,你饿了就拿出来烧几只,千万别省。”随着大扫除的结束,巧手志愿者们将老人家开放式的厨房也整理得干干净净,冰箱里也摆上了新鲜的蔬果。

“太谢谢你们了,每次来都让你们干活,我都不好意思了。”看着明亮的屋子,王献东紧紧地拉着徐小燕的手,说不尽感谢:“每个月都来看我,每个重阳节都来陪我,这已是第5个年头了。”

“阿公,我们来照张相吧!”“哎,来了。”道不完,说不尽的话在两两相望的双目中变得愈加清澈……

“1+1”助老行动是从2012年2月上旬开始的,为破解我区一千多位居家养老单身老人帮扶常态化这个难题,区老龄工委对全区居家安养单身老人(指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情况开展了全面普查,会同黄岩义工协会组建了两支队伍(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村“银龄互助总队”和义工组成的“为老志愿者服务总队”)策划开展以“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单身老人的心灵”为主题的“1+1”助老行动。

西城街道作为“1+1”助老行动的“先行者”,在街道下属的22个行政村分别成立由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会员为骨干的“银龄互助小组”,3人一组就近结对村里的独居老人,实行“老帮老”,同时与“义工敬老服务小队”紧密合作,服务时间互补,服务内容互补

数年下来,“1+1”助老行动不仅在全区多个乡镇、街道顺利实施,还取得明显成效。

志愿者为老人装灯泡。

四盒水饺够老人吃好几天。

志愿者叮嘱老人按时吃药。

扫去灰尘。

清洗桌子。

志愿者和老人合影。

志愿者们将衣柜挪到靠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