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坛村 首页
学习类APP增长迅猛需及时纠偏

近年来,市场上孵化出了众多学习类APP。一方面,这些学习类APP发挥了改变传统教辅形式、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推动个性化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参差不齐的学习类APP中滋生出的色情、交友、内置游戏等诸多乱象,让家长们非常困惑。学习类APP如何规范使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习类APP成部分中小学生“标配”

小学二年级的冬冬一直是妈妈眼里的写作业困难户,冬冬妈妈形容,“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学习类APP倒是解决了冬冬妈妈和儿子的“拉锯战”,老师会在手机上留10道题,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打分给出解析,“这种作业形式多样,我看他在手机上做得津津有味,比原来积极多了。”

“在手机上跟读单词,解决了我辅导发音不准的问题。”石家庄市小学生家长周颖介绍,孩子读小学三年级,老师会不定期布置英语作业在手机APP上完成。只要在这款作业APP上输入家长手机号,便能进去班级群组看到学习任务,孩子也非常感兴趣。“以前英语要出去上培训班,路费、接送都是负担,现在在家上网就能学习,十分方便。而且内容丰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有,听、读、录等功能齐全,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方便、及时、可以分享。”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梁女士表示,通过学习类APP,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写作业,手机、平板电脑的易携带性,让学生可以随时接收到来自学校、教师甚至是家长的信息,还可以通过APP将自己的作业、成绩、心得分享出去形成互动,甚至是共享学习资料。

莫让学习类APP变了味

尽管学习类APP优势明显,在使用中,家长们还是有所担忧。

冬冬妈妈说,她最担心的是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孩子还小,正在成长期,每天对着手机学习,肯定会对视力有影响。”

冬冬妈妈认为,学习类APP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时长,另一方面孩子看屏幕的角度、姿势,屏幕的色彩、亮度以及室内光线等家长都应该及时关注。

除了视力,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自控能力成为家长对教育学习类APP的又一个主要担心。唐山刘先生最近留意到孩子拿手机的时间变长了,原来这款APP上有留言功能,孩子们能够在线互动,完成作业后孩子总会在软件上翻一阵,有时玩手机的时间比学习时间还长。为此,刘先生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先完成作业任务,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手机。

更严重的是,在线教育的诸多优势,却在个别运营商过度逐利的商业模式下变了味。

高校教师张女士发现孩子每天使用的作业APP有很多和学习无关的附加内容。“现在的APP植入广告泛滥,隐藏游戏多,甚至诱导孩子花钱购买所谓的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学习带来的效果。”

记者在百度上以“教育学习类APP隐藏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资讯达172万余篇。

“目前学习类APP尚处在发展阶段,部分课程内容粗制滥造,精品课程收费高以及虚假宣传、夸大学习效果等问题仍需加以规范。要探索学习APP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发挥新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益作用。”石家庄学院信息中心主任马书德建议,面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新变化,家庭、学校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各自发挥主体责任,最大程度避免其带来的弊端,发挥其积极作用。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