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圆社区 首页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首先,简单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同《绝句》一样,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那时杜甫的好朋友严武镇守成都,杜甫也回到了他成都的浣花草堂。杜甫在草堂时,应该是有忧有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忧的一面;而《江畔独步寻花》写的,则是诗人喜的一面。

  其次,解释一些词语:1.江畔独步寻花: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2.蹊(xī):小路。3.娇:可爱的样子。4.恰恰:拟声词,这里形容黄莺悦耳的鸣叫声。5.留连:也写作“流连”,就是舍不得离去。

  最后,还是试着赏析这首诗。

  有人这样赏析这首诗写道: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与恰恰鸣叫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在花旁的小路上,“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从这段文字看,赏析者好像认为,诗人这首诗是在渲染春天的美好景色,写了“黄四娘家”的小路,又写了“千朵万朵”的鲜花;写了“流连忘返的彩蝶”,还写了“恰恰鸣叫的黄莺”。总之,写的是美好春天的各种事物。至于诗人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主旨是什么,赏析者似乎并未涉及。

  我认为,杜甫这首诗主要是写花的。诗人是想让春天的美好与它的勃勃生机,通过他所描写的花体现出来。这种写法既折射出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更反映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情怀。下面就说说这样分析的理由。

  一.杜甫的这首诗是他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七首绝句中的第六首。诗的题目,就明明告诉读者,诗人在“寻花”,而并未说他在寻小路、寻蝴蝶、寻黄莺呀!所以,离开写花的这个主旨,来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就可能喧宾夺主。

  二.看看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各句话之间的关系。

  第一句是“黄四娘家花满蹊”。是说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诗人寻到了花。这“花满蹊”三个字,诗人就好像告诉人们:“啊,我在这里找到了最理想的花了!你看,这里的花都连成片了,多得连小路都占满了。”所以,这第一句诗,是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直接显示花的数量之多。

  第二句是“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仍然是直接描写花的。“千朵万朵”一词,除了再强调花的数量之多外,还暗示花的种类之多;不仅如此,还用“压枝低”,来突出花的硕大与浓密。一个“压”字,写出了花朵的力量与傲慢;一个“低”字,诉说出花枝的苦衷与无奈。你看,杜甫运用起拟人手法来,是多么的娴熟!总之,这句诗主要是在突出花之浓之密。

  第三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这句诗,诗人不仅仍在肯定花之浓之密,更在突出花之艳之香。如果还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直接去写,可以写成“花朵馨香而艳丽”。显然,这样写实在索然无味。而杜甫却独辟蹊径,运用了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的妙处。诗人是怎样表现花的艳丽与馨香的呢?请看: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就像舞蹈那样,恋恋不舍。可是,我们要问:它们是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并且舞蹈起来呢?毫无疑问,它们是在花丛之中,是在花朵之上呀!原来,能够吸引蝴蝶的,正是花的艳丽与馨香。

  第四句是“自在娇莺恰恰啼”。这句诗与第三句的写法一样,仍然是侧面描写。“娇”,可以使读者想象黄莺柔美的身姿与撒娇的样子;“恰恰啼”,可以使读者感受黄莺悦耳的鸣叫声;“自在”,或许可以使读者同黄莺一样,在这广阔而美丽的花海中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遨游。你看,诗人一个劲地描写黄莺的欢快,似乎把他好容易寻到的花都忘记了。其实不然。诗人如此着力描写黄莺,其主要目的仍然在表现他情有独钟的花呀!

  请问:黄莺是长着翅膀的,它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它想在哪儿鸣叫就在哪儿鸣叫。可现在,黄莺竟然不住地“恰恰”鸣叫,是什么原因呢?细心的读者当然会领悟到:啊,原来是这个花的世界在呼唤它的歌喉哇!

  总之,诗的三、四两句,不仅暗示出花之多、花之浓、花之密,而且也暗示出花之艳与花之香来。否则怎能让那么多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翩翩起舞,又怎能使那么多的黄莺自由自在地不住声地鸣叫呢?

  三.再从总的方面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艺术。

  1.运用多种艺术方法,从不同角度显示事物的特点。

  这首诗,除运用了拟人与侧面描写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对偶、叠词、互文等修辞格。如,第三句的“留连戏蝶时时舞”与第四句的“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非常巧妙的对偶;其中“时时”与“恰恰”,都是叠词,非常贴切地反映出蝴蝶不停地翩翩起舞的欢乐,十分感人地写出了黄莺动听的鸣声。如果仔细琢磨,你就可以发现,这两句诗中,还暗用了互文的方法:你看,说蝴蝶在“留连”,其实暗中告诉读者,黄莺也在“留连”,否则它为什么不住地“恰恰”啼叫呢?同样,说黄莺“自在”,其实也悄悄地告诉我们,蝴蝶也很“自在”,不然,它为什么要“时时”起舞呢?

  2.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这首诗所展现的意象有三个:一个是“满蹊”的“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朵,另一个是不停地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一个是不住地恰恰啼叫的黄莺。把这三个意象合起来想象,我们的眼前就会闪现出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而这舞台是由无数硕大浓密而又芬芳艳丽的层层叠叠的花朵搭成的。于是,你的眼前很快就会出现好多位舞蹈家,他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好像正在伸着彩色的衣袖招引他们的同伴,也来分享这花的世界。与此同时,你也一定会看到有无数位歌唱家,他们正在这花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似乎在呼唤其他歌唱家,快来这花的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歌喉!

  3.在这首诗里,诗人是导演,也是演员。

  诗题中的“独步寻花”这四个字,已经透露出诗人在诗中所扮演的是引领者的角色,也就是导演。这且不说,现在只看诗的三、四两句,就可以想象到,在这首诗里,诗人最要写的,其实是他自己。诗人分明已经置身于花的世界之中:他沿着黄四娘家的小路慢慢地踱步,他被“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的舞台所吸引,接着他与花中的蝴蝶和黄莺同台演出了。那“留连”那“自在”的,难道仅仅是蝴蝶和黄莺吗?那“时时舞”那“恰恰啼”的,难道会少了已经如醉如痴的诗人?所以,我们赏析这首诗的时候,不得不佩服杜甫这位“诗圣”,他真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于是,我们觉得,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样的陈词定见来评价杜甫的诗,那无疑是对诗人的一种亵渎!文/李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