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庄村 首页
鹤壁市遇上家长里短的“窟窿”这个法官爱“主动出击”
  两家人因为墙窟窿打官司,他没判案,去把窟窿补了,让当事人握手言和
  从此,大家叫他“补窟窿法官” 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批示,要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像《神探亨特张》里的“神探”一样,河南浚县一位基层法官,每天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他不讲大道理,遇到不合理的事也会骂两句,可大家都信服。
  他有个别称叫“补窟窿法官”,听起来不雅,但他的“补窟窿精神”正成为全省法院系统研究的工作方法。
  缘起
  法官把“惹事”的窟窿补了
  苏建新是鹤壁浚县城关人民法庭的庭长,很多人叫他“补窟窿法官”,这个绰号源于一次审判。
  2004年5月18日,鹤壁浚县善堂镇的两家邻居因宅基地发生了矛盾,前面那家盖完房,后面那家看不惯,在对方墙上捣了一个大窟窿。
  这一纠纷,交给了当时的善堂镇法庭庭长苏建新。
  后面那家愿意多赔钱,就是不愿补窟窿。前面那家说,给多少钱也不行,后面那家必须把窟窿补上。
  看双方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苏建新到正在施工的法庭院里拿了水泥、砖、瓦刀,自己动手把窟窿补上了。
  两家一看法官补窟窿,再也不拗了,握手言和。
  当年,《人民法院报》报道了这件“小事”,“补窟窿法官”的叫法不胫而走。
  写实
  就像“神探亨特张”,遇到的都是家长里短
  苏建新就像《神探亨特张》里的张惠领,没有判过惊天大案,每天都是和家长里短打交道。
  “敢说敢骂,对谁都不留情面”,这是当地村民对苏建新的评价。
  李建华是善堂镇西善堂村党支部书记,他家宅基地被村民老张盖的房子占了一部分。
  李建华找到苏建新,打算走法律程序,没想到被苏建新“骂”了一顿:“你还是个村支书,别人不给你腾地方,是你这个干部当得怂。你告人家,只能增加矛盾。”
  苏建新劝他别打官司,经他调解,老张拆房子,李建华给老张赔了一些钱,化解了纠纷。
  李建华说,苏建新“用农民的方法解决农民的事”,大家觉得都能和他说上话,都信他。
  因为他的诉前调解,很多纠纷走不到打官司这一步就解决了。
  观点
  “补窟窿精神”应该发扬
  不过,在公开报道之初,苏建新“补窟窿”的能动司法理念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批判,司法不能主动,法官应“不告不理”。法官是是非的判断者,法官“补好了窟窿”,却没有断出是非,没有告诉人们今后该如何做,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苏建新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能调解解决的就不用法律审判。
  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曾说,中国司法的人民性、政治性决定了人民法院的性质,能动司法也和中国特殊的国情息息相关。“调解不仅成为东方经验,而且得到西方的推行。”张立勇说,调解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兄弟打架、争宅基地,单纯从法律层面判输赢容易引发矛盾,一般采取调解的办法。
  浚县法院院长王贺曦说,善堂法庭每年有300多起案件,调解率达80%以上,苏建新调解的案件没有一例上访的。
  对于“补窟窿法官”,张立勇近期两次批示,“请研究这种‘补窟窿精神’应该如何发扬光大”。
  (原标题:遇上家长里短的“窟窿”这个法官爱“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