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市金花广场运营管理方案(数字经济·应急产业·低空经济·统一大市场·共同富裕)
一、核心定位与目标
依托泉州市数字经济、应急产业、低空经济等战略布局,结合金花广场现有产业基础(纺织服装、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将其打造为国家级数字经济与应急产业融合示范平台、闽西南低空经济创新枢纽、统一大市场区域协同标杆,并通过产业联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 数字经济引领:构建“数字 产业”生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数字业态。
2. 应急产业集聚:整合应急装备制造、培训、服务资源,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3. 低空经济突破: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创新。
4. 统一市场枢纽:强化闽西南协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竞争力。
5. 共同富裕实践:通过产业带动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结合金花广场现有功能分区(A区产业会客厅、B区设计师潮牌空间、C区创新发布中心、F区优品展示中心),优化升级如下:
1. 数字经济核心区(A区)
- 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整合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供应链金融等功能,实现“区外展示、区内发货”的新零售模式。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贸易数据平台,提升跨境交易效率。
- 产业大脑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纺织服装、应急产业等细分领域“产业大脑”,整合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数据,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设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
- 数字技能培训基地:依托泉州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操作等培训,年培训规模不低于5000人次。
2. 应急产业集聚区(F区拓展)
- 应急装备展示交易中心:设立应急通信、救援设备、防护用品等展示区,引入海能达、科立讯等龙头企业,打造“永不落幕的应急产业博览会”。
- 应急培训与模拟演练基地:建设VR/AR应急演练中心,开展消防、地震等场景模拟培训,与南安工业学校等合作定向培养应急技术人才。
-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平台:整合泉州市应急物资资源,建立智能仓储系统,依托“快递出海”工程实现跨区域快速响应。
3. 低空经济创新区(广场及周边空域)
- 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部署5G-A通信基站、北斗定位系统、ADS-B监视设备,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覆盖无人机物流、航空旅游等场景。
- 无人机应用示范场景:
- 物流配送:开通“金花广场—晋江机场”无人机货运航线,试点跨境电商包裹快速配送。
- 应急救援:建立无人机应急响应中心,配备医疗物资投送、灾区勘察等设备,与泉州市应急指挥中心联动。
- 低空旅游:开发“世遗泉州”空中观光路线,串联开元寺、清源山等景点,配套航空服务站和起降点。
- 低空经济孵化基地:引入无人机研发、飞控系统等企业,联合黎明职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
4. 统一大市场协同区(闽西南联动)
- 区域产业联盟:
- 应急产业联盟:联合厦门、福州的应急装备企业,建立技术共享、标准互认机制,共同承接国家级应急项目。
- 低空经济联盟:与厦门新机场、福州航空产业园合作,共享空域资源,推动无人机跨境物流试点。
- 物流一体化枢纽:依托厦福泉综合货运枢纽,开通“金花广场—厦门前场物流园”海铁联运专线,实现“一单制”跨境运输。
5. 共同富裕实践区(周边社区联动)
- 就业增收计划:
- 定向培训:针对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无人机操作、跨境电商运营、应急救援等技能培训,年培训不低于2000人次,就业率不低于80%。
- 创业扶持:设立“金花创业基金”,为本地居民提供低息贷款和孵化支持,重点扶持农村电商、手工艺品等项目。
- 城乡融合平台:
- 农产品上行:在F区设立“泉州优品”农产品专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对接国际市场,帮助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等特色产品“出海”。
- 文旅融合:开发“金花夜市”“非遗体验工坊”,引入德化陶瓷、惠安雕艺等非遗项目,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收入增长。
三、运营管理机制
1. 管理架构
- 成立泉州市金花广场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整合商务、工信、应急、交通等部门资源,统筹政策制定、项目落地、安全监管等工作。
- 设立市场化运营公司,负责园区招商、物业管理、活动策划等,采用“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2. 政策支持
- 产业扶持:对入驻企业给予前三年租金全免、税收“三免三减半”等优惠,对低空经济、应急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
- 创新激励:设立“金花创新奖”,对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带项目入驻,给予成果转化收益分成。
- 人才保障:对引进的低空经济、应急产业高端人才,提供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和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3. 安全监管
- 低空安全:建立低空飞行申报系统,划定禁飞区和飞行路线,配备无人机反制设备,确保空域安全。
- 应急管理:制定《金花广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
4. 区域协同
- 闽西南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闽西南四市(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产业协作会议,协调空域开放、物流通道、标准互认等事项。
- 数据共享平台:建立闽西南应急物资、低空飞行、跨境贸易等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效率。
四、实施步骤
1. 短期(2025-2026年)
- 完成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通首条无人机物流航线。
- 引入20家以上应急产业、低空经济企业,建设应急培训基地和数字技能培训中心。
- 启动“金花创业基金”,开展首批500人次就业培训。
2. 中期(2027-2028年)
- 建成闽西南低空经济创新枢纽,无人机物流覆盖泉州全域及厦门、漳州部分区域。
- 应急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
- 带动周边社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0%,培育10个以上农村电商示范项目。
3. 长期(2029-2030年)
- 成为国家级数字经济与应急产业融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百亿。
- 闽西南统一大市场协同机制成熟,要素流动效率提升30%以上。
-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1以内。
五、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支持,设立规模10亿元的“金花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 技术保障: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低空通信、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攻关。
3. 宣传推广:举办“中国(泉州)低空经济与应急产业博览会”“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预期成效
1. 经济贡献:到2030年,金花广场直接产值超2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产值超500亿元。
2. 就业带动: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培训技能人才5万人次,助力泉州“新农人”计划目标实现。
3. 区域协同:闽西南物流成本降低15%,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低空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4. 社会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形成可复制的“产业 就业 共富”泉州模式。
通过以上方案,金花广场将成为泉州市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支点,为应急产业、低空经济、统一大市场和共同富裕提供创新实践样本,助力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