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社区 首页
兰花屋场

  在宁乡西部重镇——巷子口镇,有一处保存了百余年的古迹,它是宁乡境内惟一一处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建筑,2011年1月24日这里被评为了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兰花屋场。百余年来,许多名贤俊彦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这处兰花屋场由谁倡建?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带你一起走近兰花屋场的历史。

       

       门依沩水,背靠屏山,白墙灰瓦的兰花屋场在周围现代民居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伴着秋日的暖阳,推开木质槽门,兰花屋场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处砖木结构的两层民居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房屋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中间大,偏房小。兰花屋场共有48间房,总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屋场内随处可见的寓意美好的精致木刻,具有湖南特色的封火山墙,独具巧思的大小天井设计,无不反映了兰花屋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李乔生说:“整个兰花屋场的建筑工艺特别精美,像它的纹饰有喜鹊登枝、麋鹿含梅、八仙花鸟等,都是寓意吉祥美好的生活。第二个它的滴水很有特色,是我们宁乡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少见的一种长涡型滴水,这种滴水可以把水聚在一起自然地排放。第三它有8个天井,在古时候天井是四水归堂的意思,寓意着财不外露。另外屋场内的水沟都做了暗沟处理,无论下多大的雨,它的里面从来不积水。所以基于兰花屋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我们就把它申报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说到兰花屋场,就不得不提到张氏家族。南宋时期,抗金名相张浚、理学大家张栻相继葬于巷子口镇的官山后,部分张姓后人便在此处定居了下来。到清道光年间,张家已成为巷子口镇大族。十九世纪,张栻后人中的张谷瑞、张寿荃两父子在巷子口镇建起了一座占地10多亩的青砖大宅院。由于人口众多,到1882年,张谷瑞、张寿荃在家宅不远处的田冲又建起了兰花屋场。

       张栻第25代传孙张勉效介绍:“兰花屋场分两部分,现在我们保存完好的这里叫做上兰花屋场,以前是由献宝台的主人居住,而佃户住的是下兰花屋场,就是已经毁了的那一大片。”

       二

       兰花屋场的设计美观实用,在这里,我们能领略到清末时期精湛的建筑工艺,它为研究宁乡古民居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同时,这里也是著名药理学家张毅的故居,兰花屋场也是由他出资扩建成了如今的模样。张毅出生于1902年,其祖父正是修建巷子口镇张宅的张寿荃。张家理学传家,十分重视教育。加上祖上行医,从小张毅就与医学结缘。1913年,张毅就读于宁乡第二高等小学(即云山学校)。当时,“宁乡四髯”先后任教于此,学校成为了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为后来张毅加入地下***,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924年,22岁的张毅考入了湘雅医学院,从此他离开家乡,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解放事业与医学事业。张毅走上革命道路后,他的原配夫人易氏就一直居住在兰花屋场。后来,张毅回宁乡时,也曾在这里居住。

       张毅一生好学,十分积极上进。在湘雅学习时,因为学校为美国教会创办,采用全英语教学,他为此苦学英语,跟进学业。

       张毅的继子张国储说:“张毅在湘雅医学院读书时,当时老师全是外国人,讲的是英语,写的是英语,考的是英语。张毅跟不上,他为了学好英语,翻烂了三本字典。他的记忆力也很惊人,年老的时候,我们问他有关英语翻译的问题,他还可以把英语字典上的几个解释都背出来。当时我们都非常吃惊,可见张毅读书真正地下了工夫”。

       1926年,张毅加入了地下共产 党。在学校时,他积极参加反对列强入侵和军阀统治的学生运动。1927年4月,张毅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11军叶挺部队任上尉军医,此后他随叶挺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1935年,张毅考取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成为了伦敦大学生理学系研究生,师从名师,获医学博士与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他谢绝了导师挽留,回到了烽火连天的祖国。1957年,周恩来总理颁发任命书,任命张毅为大连医学院副院长。之后,他又担任了遵义医学院副院长,兼任过旅大市副市长;他是新中国药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系统地传播药物作用“受体学说”的药理学家;他桃李满天下,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十分短缺的药理学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大学和中专药理专业教师。1980年,张毅过世前,特意叮嘱继子张国储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他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2009年,张毅评为新中国60年大连英模谱入选人物;2011年,大连医科大学为纪念张毅教授诞辰110周年,特意制作了张毅教授半身铜像摆放于药学楼正厅,同时将药学楼命名为“张毅药学楼”。

       张毅的继子张国储说:“张毅有一句话是说,他是给青年人当铺路石的,回顾他这一辈子,没有当学生的绊脚石,就是他满意的地方”。

       从兰花屋场走出的张毅,理学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在他身上交相辉映。张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医学人,也影响了张家后辈,积极为国、为民做贡献。

       三

       行走在兰花屋场,耳畔总能听到一阵阵读书声和孩童的欢笑声。离屋场不远处,就是巷子口中学和宁乡十中的校址。1941年,张寿荃侄孙、时任教育局长的张光干,提出要在全县每个乡镇建立中心小学。张家后人张先煦特意将巷子口镇部分家宅捐献出来,办起了巷子口第一所国民小学。抗战时期,贺耀祖创办的鹅山中学,因没有办学场地,张光干又提议将学校办在巷子口镇张家。之后,鹅山中学几经搬迁,最后落户坝塘镇,成了如今的宁乡二中。解放后,张家家宅先后建起了巷子口中学与宁乡十中,并一直沿用至今。数十年来,这里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培养造就了数十万山区学子。巷子口镇张氏家族和兰花屋场也成了宁乡西部学子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

       解放后,兰花屋场也被张家人无偿捐献了出来。历史变迁中,兰花屋场被分配给当地群众居住,还被用做沩山区政府、巷子口政府的办公场地。现在,年近80的刘连秀仍是屋场的常住户。

       正因为一直有居民居住,兰花屋场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了下来,成了宁乡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民居。

       2018年7月,已是耄耋之年的张国储教授从美国归来,他是张毅教授的继子,也是他的学生,一直从事医学研究。阔别60多年重回兰花屋场,张国储内心十分感慨。这一次回来,他还特意去到大连医学院,取回了张毅数件遗物,并将这些悉数捐给了家乡。这一次归来,不仅圆了张国储思乡的愿望,更是张毅魂归故里之旅。

       跨越百余年历史,兰花屋场始终被时间温柔眷顾,她的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漫长的时光里,兰花屋场走出的张家人,一直以厚德载物,兼济天下为使命,兰花屋场在他们眼中,不单是一处住所,更是心灵的寄托。当新一轮的骄阳升起,兰花屋场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她也将继续为这一片热土,留下更多动人的故事。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