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社区 首页
婺城沃野展新姿

  记者马晓芬

  碧水蓝天,沃野千里。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婺城区重中之重的工作。今年以来,婺城区农业专班深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不断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全力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婺城大地上,一幅粮仓满、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农业图强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浙中粮仓”打造大产业

  在蒋堂镇前源村,200余亩新品稻“泰优398”长势喜人,微风吹过,翻起了绿色的波浪,令人心旷神怡。这片承载希望的试验稻田,对于婺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倪竹勇而言,才刚刚开始。

  蒋堂镇是市区粮食生产重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占地21676亩。2019年,该镇被列为全省28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对象之一,将在两年时间内,以富硒特色产业为基础、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打造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融合紧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并制定了前源村省级美丽田园样板区规划。看到发展机遇后,倪竹勇坐不住了。当年就与该镇农业开发平台签订了供地协议,进驻开发稻田农业综合体项目。

  “项目将利用蒋堂镇富硒资源优势,打造集大米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等产业于一体的稻田农业综合体,开启城乡互动的‘都市农业’新模式。”倪竹勇介绍,眼下,项目规划在紧锣密鼓进行,经过品种改良后的200余亩“泰优398”试验稻将在7月下旬收割,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倪竹勇一样充满信心的,还有金华市献丰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献勇。该合作社是200余亩新品稻“泰优398”的种植方。从今年起,在蒋堂镇农业开发平台的牵线搭桥下,该合作社与倪竹勇形成了种植与销售合作关系。“此举解决了余粮销售难题,让合作社可以安心搞生产,进一步坚定种粮的信心。”他说,接下来,双方会进一步拓展种植面积,合力做大粮食产业。

  初夏的前源村,满目皆是翠绿的禾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省级美丽田园样板区“规划图”正在悄然变成“施工图”。为改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蒋堂镇计划投资358.71万元开展前源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工程。该项目涉及提标改造道路2.3公里,水渠改善修复1.4公里,目前已进入预算编制当中。同时,稻田农业综合体景观外立面工程将进入招投标阶段,稻田景观绿道效果图设计当中,通过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87%的土地已经流转到位。

  “预计今年底将完成整村流转。”站在田埂边,前源村党支部书记郑根洪踌躇满志,他说,“届时,这里不仅要种万亩富硒稻田,还要种植千亩油菜花海,建设万米花果长廊。”

  近年来,婺城区农业专班大力培育主导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起有婺城特色的粮食高效生产模式。目前全区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80个、面积9.97万亩。

  惠农政策护航农业发展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5月28日,在位于蒋堂镇的金华市建富粮食专业合作社,1036余亩优质稻田上方,两架携带农药的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开始在低空飞行,并向稻田均匀喷洒农药。经过无数次升起、降落,完成了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

  每年水稻拔节期,也正是梅雨季节来临时,水稻最容易爆发病虫灾害。每到这个时候,为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建富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建军都会选择病虫害统防统治来保护禾苗。他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通过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政策,直接减少了近50%防治成本,切实减轻了生产负担,农民对种粮更有信心了。”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以来,为稳定粮食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婺城区推出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野旷天空,清风吹拂。在连片成方的百亩稻田边,金华市盛欣粮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盛桂有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今年的形势好,种粮更有奔头了。”

  “今年种有645亩早稻、110亩单季稻,计划种植晚稻645亩。眼下,早稻长势正盛,有望7月下旬就可收获了。”他说,今年惠农政策实打实,新增的专项补贴除了病虫害统防统治之外,还有稻谷烘干、机插育秧等项。加上常规的贷款贴息、种粮金融保险支持,每项加起来,可以减少不少成本。

  盛桂有对种田的“财务”理得很清,他细数着农资、工资、收割、承包、政策补贴、余粮销售等各项收支,每一项都搞得清清楚楚。“以稻谷烘干补助为例,早稻、晚稻、单季稻每亩可补助20元,仅这项补贴就可拿到2.8万元。再比如水稻机插育秧补贴,晚稻培育了机插秧苗11000盘就有5.5万元补贴。这些补贴直接减少了成本,相当于增加了收入。”

  算完账,盛桂有还意犹未尽,他带着记者走进沟渠纵横的稻田欣赏田野风光。稻田泛起层层绿浪,田野里满是稻香。他望着这些,激动地说:“今年年景还不错,一定会好好干。”

  据了解,为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婺城区农业专班在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各项补助资金的同时,新增区级粮食生产补助资金242万元,充分激发种粮积极性。其中水稻规模种植补贴由28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旱粮规模种植补贴由120元/亩提高到240元/亩。与此同时,农业专班还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对种粮大户的生产指导,提升种植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推进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的应用,不断提高种植效益。

  非粮化整治还良田本色

  初夏时节,位于乾西乡栅川村的金泉畈农旅综合体项目——群飞集团金泉畈水稻研学基地,稻浪翻飞,阡陌纵横,白鹭翩翩,蛙声悦耳,野鸭嬉戏。风力发电机随风舞动,农业机械来回穿梭,12种颜色100多个品种的稻谷长势正盛,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每天两万余步,一走就走遍933.57亩稻田的角角落落,婺城区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丰群飞对此信心十足,“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婺城区第一个稻田研学基地,为农业生产融入新的理念,力争让更多的人接近‘稻’、了解‘稻’、体会‘稻’。”

  在绿色稻田中,一组108米长的集装箱分外显眼。它是“乐田小课”的时光隧道,几只萌宠像在入口处迎接着客人。“这里将展示悠久水稻种植史、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发展历程,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研学养分。”丰群飞介绍。

  沟渠通达,田陌交错,蛱蝶飞舞。一条条田埂上,南瓜、花生、黄瓜、番茄、韭菜等当季蔬菜应有尽有,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摆。泥鳅冒着泡泡,“赤溜溜”地出没在土壤里。一群群野鸭在水稻田里觅食、嬉闹,悠闲自得。龙虾挥舞着大钳子,捍卫着自己的领地。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在深水潭里嬉戏,而青蛙则自在地唱响又一季“稻花香”。丰群飞介绍,“基地采用‘泥鳅、鸭、青蛙、龙虾、稻共生’模式,让每一寸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又完善了稻田生态系统,唤醒游客小时候的‘田埂记忆’。”

  在一处近5亩的稻田,西瓜苗叶蔓茂盛,依着水稻秧苗恣意生长。“这里曾经是一个鸭铺,土壤肥力低下,排水灌溉困难,给复耕增加了很多难度。如今经过努力,西瓜稻长势喜人,有望在夏天迎来丰收。”丰群飞说,像这样的荒地都能复耕,还有什么不能呢?

  在丰群飞的眼中,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展望着它的美好未来,记者很难想像,去年这里还种植着大量花卉苗木。“这个地块种植苗木已经有约15年的历史,每次起苗带走很多土壤,导致耕地地力下降。”栅川村主任于**介绍,去年9月在乾西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开始清退苗木,经过近3个月完成交地。

  由于多年未种稻,金泉畈区块存在苗木地、水塘地、沙地,甚至水泥地等情况。大部分水渠年久失修,灌线过长,田地灌溉不均匀。为让金泉畈变成千亩粮田,今年2月底,乾西乡成立金泉畈地力提升专门工作组,以标准地的模式对土地进行整村流转,加快推进农田地力提升工作。共完成了933.57亩农田的统一流转,再由村集体发包给种粮大户承包经营。到4月底,已全部种上了早稻,土地的粮食种植属性真正恢复。

  5月中旬,群飞集团金泉畈水稻研学基地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彩霞满天,稻香芬芳,游客在这里亲近稻田,了解水稻种植技术,体验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活动。截至目前,基地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

  据了解,未来,乾西乡将在金泉畈水稻研学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千亩粮田观光区、摄影区、田间农贸市场、粮食安全宣教基地、金婺农业蛋鸭养殖基地、花果山等农旅项目,深挖田埂农旅文化、栅川于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沙治水文化及走马灯民俗文化,打造成婺城极具特色的田园农旅综合体,最终实现“村庄美、产业美、农民富、环境优”的总体目标。

文章来源:婺城新闻网,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发表者,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