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邳社区 首页
花厅资讯:榜样的故事-做军鞋、送军粮、救伤员…古邳有位巾帼英雄!

巍巍岠山,山峦叠翠,林涛奔涌。

青山脚下,

有一位同样伟岸的巾帼英雄,

她就是睢宁县古邳镇老党员卢修玲。

 

一片丹心向党红


卢修玲,1928年11月出生,原是鲍埝乡人,1946年5月加入中国***,曾一度担任妇女队长。“那会儿村里住了不少八路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常帮我们干活,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那时的卢修玲对住在村里的八路军就充满了敬爱之情。勤劳的卢修玲是干农活一把好手,事事都冲在前方,不怕吃苦,不到16岁小小年纪就成为村里青妇队的队长,带领村里的青年妇女在后方抓生产、筹军粮、做军鞋。自从接触到八路军之后,卢修玲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积极入党的念头。由于平时表现积极,村长把不到18岁的卢修玲介绍入党。卢修玲说:“当时我跟弟弟都有入党的想法,但是当时是白色恐怖时期,爷爷害怕国民党报复,极力反对我和弟弟入党,并放下狠话说,我和弟弟谁要是入党就把谁活埋了。弟弟因为爷爷的反对最终没有入党,我则义无反顾地瞒着家里人偷偷地找到村长申请加入中国***”。经过几个月考察,在村长家,年仅18岁的卢修玲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忠于党,忠于人民,永不叛党。”

73年后的7月1日,在古邳镇古邳社区党员活动室鲜红的党旗下,91岁的老党员卢修玲又庄严地举起右手,与古邳社区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卢修玲挺直她那瘦弱的腰身,目光坚定如炬,胸前的那枚党徽熠熠生辉。“我仿佛感觉又回到当年我在党旗前举起右拳进行宣誓的那一刻。”回忆当年激动人心的时刻,卢修玲老人饱含热泪。


不顾生死忙支前

卢修玲加入中国***以后,她时刻用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带领贫困农民斗地主,斗恶霸,在解放战争中积极组织翻身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备军粮、唱红歌等,她兢兢业业地做好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那会我跟邻村的姐妹一起,先到鲍堰乡领任务,领麻绳和鞋样,回到村里后就召集姐妹们开始做军鞋。”卢修玲回忆说,领回来的麻绳先搓成线,然后大家再照着鞋样,有的纳鞋底、有的做鞋帮,大家分工负责,干劲十

“鞋子必须做得好,够标准,战士们穿着才舒服,姐妹们做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检查,不合格的必须重做。”卢修玲说,接到任务后,我们经常没日没夜地干,“那会不觉得苦,也不怕累,想到战士们穿着我们做的鞋上战场杀敌就感觉很光荣。”军鞋做完后,卢修玲跟同村的姐妹,冒着生命危险,用扁担每人挑着50双军鞋,用包袱包着,前后各一包,沿着30公分的小道,摸黑步行10多里地送到鲍埝乡里。







在那段岁月中,她们究竟做过多少双军鞋也早已记不清。“那时候,每个人三天就要做一双鞋,特别赶,我就发动村里的所有妇女,能干的大家一起干,当时大家伙儿都特别支持。”卢修玲回忆,打仗的时候,她和村民不仅帮着战士们赶做军鞋还照顾从前线战场撤下来的伤员。因为卢修玲的家住在村主干道旁边,这里也成了伤病员休息疗养的一个小临时站点。伤病员来了,卢修玲就招呼着村里的妇女帮着烧水、做饭。刚一开始,村里妇女看着带伤的战士,尤其是负伤严重的战士,很害怕,不敢上前。看到这,卢修玲急了:“人家这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们死都不怕,咱们还怕个啥?”就这样,在卢修玲的带动下,村里妇女也逐渐习惯了照顾、伺候伤病员。  

在战争时期,卢修玲不只是做军鞋、送军鞋,卢修玲还要负责筹集军粮和组织群众赶骡子驴子运送军粮。“骡子背上一左一右驮着两个布做的大口袋,装满小麦,只能赶夜路送粮食。”卢修玲介绍,她和群众一起经常赶着骡子、驴,往返于东南部的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运送军粮,“那时候飞机都在头上飞,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但身临险境并没有打退卢修玲的革命信念,她不是发动群众开荒种地、储备军粮,就是纳鞋底、做军鞋,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和军鞋送到八路军手里,有效地支援了前线战斗。

 当好先锋带好头


新中国成立后,卢修玲嫁到古邳镇古邳村,继续在村中做妇女工作。积极参加打土豪、斗地主,镇压***、恢复劳动生产建设家园,卢修玲都积极向前,不怕吃苦不怕累。“当***员,就得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就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卢修玲眼中,***员就应该照着这个标准看齐。她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卢修玲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可是一把好手。解放前,村里的男劳力大多出去参军。她就把妇女姐妹们组织起来种地。有好几次,她组织村里的妇女和周边各村进行劳动比赛,她和姐妹们都拿了第一名。

解放后,卢修玲吃苦耐劳的本色不变。在工作方面,当时村里是以生产队组织形式集体参加劳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妇女干部,她每天早出晚归,田间劳作她是第一个到。晚上散工她是走在最后的一个。当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农村还非常贫穷落后,有的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出热情的双手,村里哪位老人病了,病床前都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谁家孩子没人照顾,人们最先想到她,因为只有交给她最让人放心;谁家下顿饭还没有着落,只要被她知道了,她都会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来给送去。一有时间她就走街串巷走访困难的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村里谁家有大事小事,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她能帮上忙的一定解囊相助,到底有多少人受过她的帮助,她为大家默默做多少好事,她自己也记不清,因为她没有把自己付出放在心上,她只记得作为一名***员,一名妇女干部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生活方面她孝老敬老,相夫教子。在她的精心抚育下,两个儿子五个女儿,相互照顾接应,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生活虽苦还乐,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妈妈缝年过节总是最忙碌的时候,从没有准时回过一趟娘家,总是打发儿女回娘家看望外公外婆,或者自己过完年节后自己才抽空去探望下自己的爹娘。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教育和影响着儿女和家人。她善待姑婿,亲待弟妹,每缝节假,亲至于归,迎送相待,热腾腾的饭菜,乡土的特产,让众多的姑婿倍感娘家的温暖和亲切。 即使早已颐养天年的时候,她还是乡亲邻里的好奶奶。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集体尽职尽责,为乡邻释疑解难。年老心不老,与年轻人一道相处,是当地不少家庭的热心人、明白人、贴心人和知情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但是她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人和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作为一名老妇女队长,一名老党员,村里组织的活动虽然因年龄大身体不好不便参与,但她总是早早赶到现场,用掌声、笑声给年轻人以鼓励和支持,经常和年轻党员们进行谈心谈话并分享自己战争年代的经历。“只有跟着***,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你们年轻一代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老人时常告诫年轻的党员。勤劳、善良、宽容、忠诚,卢修玲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一名中国***员的先进品质。


采访中,卢修玲挂在嘴边的,就是“赶上好社会了,从没想过日子这么好”。经历过最艰苦的岁月,卢修玲称自己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儿女都很孝顺,党和政府还总是惦记着我们。没有***,就没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老人也对我们国家和村里新党员提出了期望,她说:希望国家稳定和平,百姓幸福安康;希望年轻人能继续肩负起重任为人民服务”。她还说:“个人吃好穿好不算好,全国老百姓过好了才是好”。




来源:无线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