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蒋砚田(1898—1931),1898年生,邵阳县五丰铺镇人。199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受到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毛泽东组织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0。毕业后,受0湘区执委派遣回宝庆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25年冬,0宝庆党小组成立,蒋砚田是6名成员之一。党小组扩建为宝庆特别支部、宝庆地方执委后,负责组织工作。1926年5月,他组建邵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五丰铺支部,成立南乡第一个农民协会——板桥农民协会。1926年10月,宝庆农民协会成立,担任“农运”领袖。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的委托参加平江起义
唐健如(1912—1996),原名唐连元,1912年5月生,邵阳县塘渡口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司令部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文书股股长,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部审讯科副科长,师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教导第二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一军分区兼警备第八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任免处处长、江苏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李国杰,1943年5月29日生,邵阳县下花桥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1973年调入邵阳市无线电厂(现市计算机厂),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1990年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担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其主持研制的“曙光一号”、“曙光1000”和“曙光2000”、“曙光3000”高性能计算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中国科学院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研制的超
石新安(1907—1978),1907年12月生,邵阳县五峰铺镇人。1930年2月离家出走长沙,加入湘军何键炮兵训练队,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0。此后,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席过“七大”。解放以后,历任贵阳军事接管部部长、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兼-,贵州省体委主任兼党组-,贵州省委常委、昆明军区党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出席中国0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8年在北京病逝。
徐鹏飞,邵阳县谷洲镇金银冲人,1936年生。1953年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预校,1954 年8月入空军十航校学习,1958年8月入空军地空导弹学院深造。1962年8月被分配到空军导弹部队工作,历任技师、技术助理、团参谋长。1965年1月,被军委空军司令部授予二等功臣。1968年被派赴阿尔巴尼亚任军事技术专家期间,被该国0誉为优秀军事技术专家。1970年回国后调军委空军司令部工作。1976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四部,负责电子战情报工作,历任参谋、副处长、处长、总参四部副部长,兼任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航空定型委员会委员。
吕振羽(1900—1980),名典福,字行仁,武冈州(今邵阳县金秤市乡溪田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1900年1月30日)生。曾祖父为太平军旗卒,祖父是自耕农,父亲为乡村塾师,性皆疾恶怜贫,常为吕振羽兄弟讲社会黑暗。 吕振羽7岁入乡塾。少怀凌云之志,学习勤奋。一次塾师点书太少,他哭了起来,要老师多点。13岁时,曾作《咏榴花》诗言志:“门前榴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结硕果,此日莫摇风。”民国5年(1916)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冈县立中学,在教师肖石城的影响下,他广阅康梁著作,崇信改革,尤慕邑人蔡锷。
胡曾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自序》说: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说明其作《咏史诗》本旨,是托古讽今,意存劝戒。
蒋舒惠(生卒年不详),字东里,一字柳庵,湖南邵阳五峰铺人。嘉庆五年(1800)考中全省第一名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8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义乌县知县,有治绩。后家乡教书,文才湘域享名,当时宝庆、永州两府郡高才颇多在其门下,学员有赠光禄大夫席居正等。著有《柳庵文集》、《从政臆说》、纂《邵阳县志》、《新宁县志》。
蒋振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蒋振西,1949年出生在邵阳县五峰铺镇。自古以来,五峰铺镇就有纺纱织布,开办家庭印染作坊的传统。小时候的蒋振西每天都在母亲的纺纱声中睡去,又在吱吱呀呀的纺车声中醒来。这成为他童年最深的记忆。蒋振西的家乡盛产一种蓝草,是天然的染料。当地人织好的白布需要染色时,就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石灰和豆浆调成防染剂,用刮浆板把防染剂刮入花纹空。
何东祥•白仓高跷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何东祥,男,1967年出生,初中文化,现住白仓镇白仓村14组。他从3岁开始随父亲何开科(何开科解放前是白仓“高狮会”的武术教练)练习武艺。 1985年随曾志玉学习踩高跷,由于武术基本功扎实,很快学会了高跷中扭、跃、跳、平衡等高难动作。后多次随团参加县乡镇的演出活动,受到了同事和群众的喜爱。
蒋良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51年,蒋良寿出生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当时在古老的五峰铺镇大小蓝印花布作坊十多家。从记事起,他家就能织染十多个花色品种的蓝印花布:被面、床单、桌布、门帘、窗帘、头巾、包袱等,在当地颇有名气。
刘永安(邵阳布袋戏)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永安小时候就耳濡目染布袋戏,六十年代初期跟叔父刘恒毅挑担下乡在广西境内窜乡演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我单独在广西、贵州、江西、湖南境内乡村或集镇演出。现由邵阳县文化局扶植抢救,专门从事布袋戏的传承、研究、演出工作。第十六代传承人:刘光辉第十七代传承人:刘恒毅、刘恒端刘永安系刘恒毅传承。
李伯蛟(1897—1937),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 淞沪会战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0 岁。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李伯蛟,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应科举,在蔡锷幕府任过私人秘书。但因父早逝,家境衰落,李伯蛟在青少年时代未受过教育。
蒋廷黻,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一个中等农家。幼年读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0岁人长沙明德小学,次年改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益智学堂,开始学习英文。1912年,适值辛亥革命爆发,蒋廷黻只身留美,先是人密苏里州派克学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毕业,转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夏,复返美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当时该校历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学者,最露头角的是海斯教授,蒋廷黻跟从其研究,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吕锐,1963年出生,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1981年从邵阳县二中考入北京工业学院,1991年1月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李溪滨: 男,生于1939年5月,湖南邵阳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8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粉末冶金专业。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副所长、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
唐元虎,男,1940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长阳铺乡贯冲村,籍贯湖南邵阳,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本科,一直在交大任教,曾先后任教研室、系主任。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国杰(1943年5月29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湖南邵阳县下花桥镇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7年回国工作,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担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目前任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毛军发,男,1965年8月出生,湖南省邵阳县人。1981年以邵阳地区(现邵阳市)第2名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1985年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然后留校工作至今。
李薰(1913.11.20-1983.3.20)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冶金系。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兼指导研究生工作,后任冶金学院研究部负责人;1951年获治金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