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首页
大山之子 ——石台县云里居生态度假有限公司经理陈招龙的扶贫情怀

魁梧的个子、微黑的面庞、风风火火的脚步、地地道道的牯牛降口音……朴实之极的陈招龙,让人有些难以相信他竟然是合肥一家企业的管理者,现在又成为石台县仙寓镇云里居生态度假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在近两年石台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这位有着近10年党龄的中年汉子以饱满的热情、浓郁的乡情、执着的痴情,采用“能人带户”的模式,为自己的家乡——仙寓镇利源村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成绩。


“我是大山的儿子”

1998年,陈招龙从合肥体校毕业后应聘到安徽金帮电子有限公司。陈招龙确实是个“能人”。虽然虽然独自一人在外闯荡,但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先进的经营理念,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之一,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同时也铸就了他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性格。

拥有了财富之后,陈招龙没有忘记自己是牯牛降的儿子,从小就生活在这座大山脚下的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我是大山的儿子,是在牯牛降的怀抱里长大的。家乡的一草一木、儿时的点点滴滴,都在我的心里烙下了难忘的记忆。”

每一次回乡,每每听到贫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渴盼,陈招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些仍在贫困线下挣扎的父老乡亲,时刻让我牵挂。”从那一刻起,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成为陈招龙的目标。

陈招龙清楚,自己所在的利源村紧邻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牯牛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好的扶贫方法就是发展生态旅游。2012年,陈招龙注册成立了石台云里居生态度假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00万元。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当地的旅游开发中,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

“带着情怀去扶贫”

“回顾近年来的旅游扶贫之路,我的感慨和体会良多。但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扶贫是一项需要原动力的事业,也就是要带着情怀去扶贫。”陈招龙说。

在开发当地旅游的过程中,陈招龙始终把农民作为受益主体,通过劳务用工、就业拉动、技能培训、资源入股、农产品购销等形式让利源村百姓受益。

云里居生态度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农家乐”,兼带农特产品销售。近几年来,公司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使用劳务上,陈招龙始终坚持把就业的机会让给贫困人口。据了解,云里居在建设过程中,共安排贫困人口参工、参建2000余人次,劳务收入30多万元。2016年6月,公司初运营。需要招聘9名工作人员,陈招龙仍旧主张将就业机会留给困难家庭。

烧的一手农家菜的利源村村民舒琴女一家老小四口,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小孩,使得她无法外出务工。陈招龙得知后,考虑到她的特长,让她在公司的“农家乐”掌勺,并开出了每月3500元的工资,很快就让这个贫苦家庭走出了困境。“要不是陈总在家门口创办这样的企业,我即使有着这一手烧菜的本领也是枉然,更谈不上脱贫致富了”。舒琴女说。

“把旅游当作扶贫产业来做”

陈招龙说,利源村虽然贫穷落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牯牛降开发,这些资源就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宝库。但是,旅游业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也很大,一般的企业不愿涉及这个行业。“我是把旅游当作一项扶贫产业来做的,不求短期回报,但求农民长期受益。”

陈招龙的梦想是把云里居打造成集养生、度假、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带动更多的农户依托他这个平台摆脱贫困。为此,他出资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云里居徽派园林休闲山庄,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采用贫困户土地入股的方式开辟了面积50亩的农家菜种植基地,让农户自己种植然后公司高价回收;自己出资购买猪苗,与12户贫困户合作进行农家土猪养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丰富自己公司的产品,为今后做出品牌特色奠定基础。”

失聪多年有轻微智障的老人檀世杰就是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入股到云里居的。附近村民说,像他这样的人,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已属不易,哪能像现在这样,既能从土地上拿到每年每亩500元的租金,又能让自己种的蔬菜买上好价钱,还能每月从陈总那里拿到1500元的零工钱。

目前,陈招龙的云里居已经像模像样,名气越来越大,效应日益明显。客房年收入100万元,餐饮年收入50多万元,农副产品销售20万元。一些附近的村民看到陈招龙的经营模式,也想在旅游上有所发展。陈招龙说,这就是我想达到的目的,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于是,他千方百计与一些专业从事旅游的专家联系,让他们进村给老百姓授课、培训,提高村民旅游观念,提升村民服务意识。“我每年拿出12000元,举办4期旅游培训班,培训对象面对整个仙寓镇的农民。”

邻村村民王光热,因病致贫后苦于找不到挣钱的路子,经过培训以后,大胆筹资180万元,建起了4层楼的“农家乐”,今年开业以来,每天纯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如今每逢节假日,他家门前的车排成了长龙。“原来没有胆量,也没有技术,经过培训后,观念改变了,胆子也大了。别看现在我还负债累累,照这样发展下去,摘掉穷帽子的日子不远了。”王光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