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路街道 首页
诗词大会考“月落乌啼霜满天”难倒北大博士,专家:语文书也错了

看了5季《中国诗词大会》后,笔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有很多挺简单的诗词,我们都以为很简单,但事实上很多人从来没读懂过。

一:先随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大家李白的千古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词大会曾考过“蓬蒿人”是什么人,答案是贫居之人,结果百人团100个人中有34人答错了。

在另一期节目中,同样考的是李白诗,这一次考的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西辞”是什么意思?答案是孟浩然是自西向东去,所以答案是向东去,结果百人团39人认为是向西去。

除此以外,诗词大会上还曾考过: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什么;“但愿人长久”中的“长久”何意;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红和瘦”是什么?这些咱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诗,都难倒了不少高手,这些诗词名句到底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参看笔者前期的文章。

二:不只是选手会错,有时候连语文书都会出错

我们对诗的解读有错也就罢了,有时候连一些教科书其实也有错。比如诗词大会第4季曾出了这样一道题:

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愁”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旅费不足,寄宿游船。

B 国家动乱,自己漂泊。

C 环境凄凉,疾病缠身。

当时台上的是诗词大会很有名气的选手,来自北大的博士生陈更。陈更的实力看过诗词大会的朋友应该是很清楚的,她不但能背诗,对很多诗词中的典故也是如数家珍。

对于这道题,她给出的答案是A。对此她的解释是:这首诗是大诗人张继在落第后回家途中所写,那时候他穷困潦倒,也就题目中的旅费不足。但事实上,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B。当时主持人把这个答案公布出来后,百人团很多人都表示惊讶,看来错的不只是陈更一人。

三:命题组专家李定广特意发文解释此题,并表示:不能怪陈更,语文书也错了

对于大家的疑惑,命题组的负责人李定广先生专门发文解释此事。他表示之所以会出这样一道题,就是想和大家好好探讨一下张继这首《枫桥夜泊》,我们先一起来温习一下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很显然,张继这首诗通篇写的就是一个“愁”字。多年来,很多人都和陈更一样,以为这首诗是张继落第后所写,但据《全唐诗》记载,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一月份,但《唐才子传》第三卷中,很明确地写着张继在天宝十二年就已经中了进士。所以说这是一首落第诗,完全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张继之所以愁,正是因为安史之乱。这首诗写于苏州,此时张继和很多才子一样,为了避乱逃到了江浙一带。虽然美景当前,但想起才中进士两年就遇此乱,他怎能不愁?所以他的愁,正是答案B选项中所言。

诗词大会的专家李定广先生,之所以会说语文书也错了,是因为在一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一篇散文。此文名叫《不朽的失眠》,作者为我国著名女作家张晓风,此文正是对《枫夜夜泊》的解读,张女士写道: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很显然,张女士也误以为这是一篇落第诗。事实上,不只是张女士和陈更这样认为,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不得不说,诗词大会的出题专家确实很懂我们的知识盲点。一道看似很简单的题,其实这么有针对性,就是为了让我们准确地理解古诗词。

四:还有多少诗词正在被你我误读

看了诗词大会的这些题,说实话,作为一个诗词迷,笔者心里确实是有点儿心虚:到底还有多少古诗词,正在被我们误读?

曾有家长问余秋雨先生:“该不该让孩子从小背古诗词”?余秋雨表示:“死记硬背是没有意义的,拥抱古人的情怀才是最重要的。”是的!我们读古诗词,不是拼谁背得多,重点应该在理解上。一个咱们背得滚瓜烂熟的名句,如果理解上都有问题,又有什么意义?

美诗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