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街道 首页
1克拉毛坯成本90 七天培育钻能否打破营销神话?

最近,培育钻石成为了投资市场上的“香饽饽”。Wind数据统计显示,4月27日以来,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反弹行情,截至7月28日培育钻石指数涨幅达到79.34%,

2021年5月,珠宝商潘多拉(Pandora)就宣布将不再出售天然钻石,完全由培育钻石代替。

就连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为招牌的钻矿垄断巨头戴比尔斯(De Beers)也推出了自己的培育钻石品牌。

地球花上亿年孕育出的钻石,人类只需要7天就可以做到。不仅价格打了对折,甚至可以定制和量产,这样“廉价”的钻石是否还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当身价被拉低,以精神意义和面子需求为主要附加价值的钻戒,还会有人买单吗?

文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培育出来的“真钻石” 价格仅为1/3

听到“人工”、“培育”这些关键词,人们总是会联想到山寨货。事实上,培育钻石并不是假货,它和天然钻石无论是从化学成分、硬度、外观,甚至折射率都如出一辙,并且二者都采用国际4C标准认证。

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化学成分是碳(C)。所谓仿钻,是用与钻石外观相似的材料来充当钻石,比如常见的莫桑石、锆石(水钻),它们的本质都不是碳。

我们可以把培育钻石理解为天然钻石的克隆兄弟,它们本是同根生,只是一个自然生长,一个由人工技术培育,身价也不尽相同。

天然钻石是在地表之下高温高压的环境,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形成的,它的储量有限,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平均需开采3-4吨矿石才能产出一克拉钻石,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而人工培育的钻石不仅可以量产,还避免了繁琐的开采过程。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两种培育钻石的方法是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高温高压法指在人为制造的高温高压环境中,配合其他金属成分,改变石墨的分子结构,使其变成钻石。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在低压下导入含碳的混合蒸汽 (通常为氮、氢和甲烷),加热分解出的碳原子在金刚石籽晶表面上沉积生长。

人工培育出的钻石和天然钻石从肉眼上看基本毫无差别,且零售价相当于天然钻石的3-5折。假设你的预算是2万,可能只能买到20分的天然钻戒,但如果选择培育钻戒,可以买到足足1克拉。

7天速成“中国培育钻”挑战消费理念

当大部分国人还不知道培育钻石为何物的时候,中国已经悄然成为了世界培育钻石制造中心之一。

2021年全球培育钻石的900万克拉产能中,中国制造约400万克拉,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远超其他国家。

不止是培育钻石的产地,中国拥有的培育钻石品牌数量也处于全球领先,仅次于美国。

目前,欧美地区培育钻石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而我国在高温高压法(HTHP)生产领域几乎形成了垄断。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培育钻石的生产中心——河南。以HTHP技术为主的中南钻石、黄河旋风、郑州华晶和力量钻石等公司,占据国内培育钻石产能的80%-90%。

这种培育方法的优势在于生产周期很短,技术相对成熟。相比于CVD技术3-4周的培育周期,HTHP技术只需要1-2周。“7天速成的钻石”听起来很离谱,却真实地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消费观念。

根据河南力量钻石招股说明书,2020年其用HTHP法合成的培育钻石毛坯成本约为1克拉90元。尽管还要经过后续设计、切割、打磨等一系列加工处理,但这个成本数字已经向消费者抛出了一个问题:钻石本身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钻石如何被营销成爱情的象征?

尽管钻石已经被埋在地下上亿年,但人们将它视为“永恒爱情”的象征,时间却不到100年。

De Beers(戴比尔斯)成立于1888年,是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钻石矿业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一手打造了钻石的“爱情象征”地位。

想要让一件物品升值,首先要让它变得稀有。

19世纪末,戴比尔斯几乎收购了当时全球所有大型钻石矿的开采权,通过垄断上游,控制产量,将天然钻石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控制了产量后,第二步就是营销它的附加价值。

戴比尔斯每年都会支出巨额广告费用,将钻石与爱情、浪漫、永恒等标签绑定,鼓励女性将钻石视为求爱的必需品。

20世纪30-40年代,戴比尔斯不仅买下了125份报纸的版面,请大牌明星代言,还将钻石植入好莱坞电影,男主角求婚时,都会单膝跪地,掏出钻戒,赢得美人心。这种求爱行为,至今依然被各种影视作品模仿沿袭。

凭借这一招洗脑式营销手段,戴尔比斯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成功将钻石“炒作”成了美国、日本、中国等主要消费国家的求婚必备单品。

从戴比尔斯的消费者研究来看,钻戒在40年代最先开始在美国风靡,70年代进入日本。目前约有75%的美国人和60%的日本人会在订婚时选择钻戒。

而钻石营销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在90年代。“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戴比尔斯1939年的经典广告语,被“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戴比尔斯对钻石与爱情的绑定,无疑是成功的营销奇迹。但随着对钻石本质的了解,以及培育钻石技术的出现,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比起碳元素本身多么奢侈珍贵,消费者更看重的是钻石背后的精神需求和面子属性。

未来,钻石还会值钱吗?

目前,培育钻石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2021年全球天然钻石产量约1.16亿克拉,而培育钻石仅900万克拉,二者完全体量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假如以后培育钻石的产能能够与天然钻石平分秋色,随着培育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培育钻石会不会抢占市场,让钻石本身变得不值钱了?

如果我们去观察近些年的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价格走势曲线就会发现,培育钻石的价格呈现一路走低的状态,但天然钻石的价格虽然有起伏,但整体走势并没有偏离基准线。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虽然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虽然从化学成分角度来说是同一种物质,随着天然钻矿储量减少,以及培育钻石的宣传营销,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市场份额。但从商品属性来说,它们本质还是属于两种级别的商品。

培育钻石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天然钻石的“平替”,是为了花更少的钱去买一颗代表爱情或富有的象征。如果哪天天然钻石失去了它奢侈品的属性,培育钻石也会随之变成一堆石头。

纵观钻石的价格走势,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通货膨胀,天然钻石的价格始终并未出现过崩盘。这是因为它背后的高度垄断的钻石开采矿商,资本巨头通过操纵钻石供应量,统一销售原钻来维护全球价格。

以戴比尔斯来说,它在2018年就推出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每克拉的售价800美元,是天然钻石售价的八分之一。

这一举动并不是为了让培育钻石取代天然钻石,而是用价格来更清晰地区分二者的定位:以昂贵稀缺的天然钻为代表的高端线,以人造量产的培育钻为代表的低端线。

此策略不仅可以拓宽消费市场,还可以突出天然钻的奢侈品属性,鼓励预算充足的消费者选择昂贵的天然钻。

所以说,无论是买培育钻省了钱,还是买天然钻赢了面子,看起来是自己赚了,实际还是珠宝商赚麻了,总有人在为铺天盖地的营销而买单,因为相信一颗石头可以代表爱情而自愿被割韭菜。

或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钻石还会是爱好者眼中纯净、美好、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只有等到某一天钻石与一些本不该属于它的标签割席,他们才能认识到它真实的价值。

来源:搜狐四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