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戴卓良烈士的革命生涯

戴卓良祖上属汝旃公后裔,清光绪宁乡二十三年(1897年)四修族谱时,宗祠在唐市。戴卓良父亲戴竹村家境殷实,有上好的青瓦土砖房9间,在白石冲有90多亩出租田。戴竹村共生四子,戴卓良排行第四,可谓家道昌隆、人丁兴旺。

戴卓良出生于1905年12月9日。他在父亲的熏陶下,6岁开始读私塾。据戴卓良孙子戴桂初回忆,父亲戴一球听祖父戴卓良讲过:“上学先拜孔夫子,后交学俸,同学二十八人,我是最小的,最大的有二十岁了,我三年就把《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字认尽哒,9岁写的小作文被教书先生张秀才赞誉……”14岁时,戴卓良考入云山学校,接受了当时宁乡最为先进的民主思想熏陶。他在这里学习了算术、国文及选修的课程,参与了勤工俭学,在云山学校学习4年。

1923年,戴卓良18岁,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宁乡甲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周震鳞等将位于长沙望麓园由刘典创办的沩宁试馆改为宁乡驻省中学堂,兼办速成师范科,1921年停办后迁回宁乡县城,选校址于王氏宗祠,后迁到城北北孝祠,命名为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喻士龙任校长,1923年9月17日正式开学。谢觉哉、王凌波、梅治成、许抱凡、陈章甫都先后来此任教,能来“甲师”读书的大都是大户人家子弟。也正是这一年,戴卓良儿子戴一球出生了。

▲戴卓良之孙戴桂初房屋。

1926年1月,中共湖南区委决定将直属宁乡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周湘圃任特支书记,戴卓良任组织委员,许抱凡任宣传委员,下辖4个支部,共31名党员。同年4月胡辉接任特支书记。

1926年7月,北伐军进入宁乡城。在以胡辉、戴卓良为主的“特支”组织下,宁乡县农会成立,将5镇7乡1城区改设为21区560个乡,并着手建立区乡农会。12月,全县农运会员30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一半。戴卓良此时主要负责农运会讲习班的发展工作,主讲“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共产主义与共产 党”等内容。戴卓良培养出来的讲习师“形象好、口齿清、气魄足、意志强”,为农运会发展做出来很大贡献。

但不久,大革命失败。驻扎在长沙的国民党何健所部团长许克祥出动1000余人枪把宁乡搞得鸡犬不宁,袭击农民协会,解散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捕杀共产 党员和亲 共的国民党左派……马日事变后,宁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反革 命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戴卓良以及其他共产 党人。1927年5月22日,夏曦传达了中共省委准备武装平定许克祥叛乱的指示。自此戴卓良和其他共产 党人又投身到发展宁乡武装斗争之中。

1927年5月26日,他们组织自卫军攻打姜畲、遇敌猪婆岭等战斗。同年6月,中共宁乡县委遵照新省委的指示领导了沩山起义,戴卓良参加了这次组织工作,武装力量围 攻沩山,同反动势力开展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斗争,并将自卫军升级为工农义勇军。

至于戴卓良被迫出走的这段历史,鲜为人知,据后辈综合戴卓良妻子在世时的回忆,以及相关资料证实:1928年4月底,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决定,瞿秋白、周恩来负责筹备出国召开党的六大,留下李维汉、任弼时负责中央留守工作。党需要一批有文化的党内挂职党员到江西苏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戴卓良在1928年冬拜别胞兄弟3人,带上妻儿,锁屋出门,到江西找到了李维汉(入党介绍人),受任带职在江西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妻子谭正参继续当裁缝并传授技艺。谭正参因水土不服,在江西患眼疾致一目失明。戴卓良直到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撤离井冈山才回宁乡,回宁乡后直接受王凌波领导。

1938年2月,戴卓良担任地下党宁乡县委书记,此时主要组织协助李石锹回县“扩军”,共在老粮仓、唐市、毛公桥、横市等地招 收113人去新四军平江办事处工作,招 收112人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6月,“平江惨 案”波及宁乡,白色恐怖又笼罩着宁乡。同年7月到9月,戴卓良主要协助县工委在唐市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9年10月,湖南成为抗日正面战场,国民党把全县划分为5个防区。此时戴卓良任望北乡第十一保保长,他同其他任职的同志一道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号召广大民众关心国家大事,为抗日救国出力尽责,捐款捐物。11月,戴卓良在大田方建立竹鸡坝读书会(抗日救亡会),组织知识青年和小学教员20多人,定期集中学习《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国共产 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等文献,并开展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还定期交换阅读书刊。在此期间,戴卓良还发动读书会成立宁乡人民农村工作团,用顺口溜、快板、话剧、舞蹈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

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时,县委成员都在山上的一间小屋内聚会,在下边正屋站岗放哨,遇到紧急情况,同志们可沿山顶预备路线脱逃。

1940年开始,党组织又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奉令潜伏的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只能单独地做一些有益于党的工作。1940年6月16日,戴卓良、张伯伦、张漱华等人被列为“最严重分子”,从那时起,唐市善正小学、大田方尹泽南家……都成了特务盯梢的重要目标。特务分子曾潜入老粮仓,搜出老粮仓完小校长王子台一本《帝国主义论》而将其关进牢房,受尽折磨。凡被列为“最严重分子”的共产 党人士家中,常有特务机关行动队夜半闯入,突然搜查,宁乡老四、五区的青山桥、流沙河、唐市、老粮仓、黄材等地被搞得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

1940年秋,戴卓良与李石锹接王凌波通知,二人连夜赶到长沙识字岭新四军办事处接受党的秘密指示任务。1941年正月初一,戴卓良被上级委派外出发展南方新四军抗日救国工作。正月初二天还未亮,白石冲被特务围住。因戴卓良已外出,只有妻子谭正参和儿子戴一球在家,特务拖出戴一球,以为是戴卓良。正准备就地枪决时,邻居戴应秋下跪求饶,同时拿出族谱,证明戴一球不是戴卓良,搭救了戴一球一命。

而戴卓良到闽侯县只半月左右,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面对刑讯,戴卓良坚贞不屈,最后慷慨就义于闽侯县城西门,时年39岁。戴卓良妻子谭正参悲痛欲绝,身体每况愈下,于1961年去世。谭正参曾作诗云:“凄风苦雨天地昏,苍天不怜苦命人。夜晚难睡安稳觉,要防特务来横行。含悲忍痛丈夫杀,泪水洗面伤透心。匪首斩掉英雄汉,尸体未卜在何方!芭蕉树下血泪帐,三年后信做道场。承蒙族上多帮助,哀怨世态太炎凉”。

戴卓良之子戴一球,1948年到1949年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后被安置到沈阳机械厂工作,1955年回乡,1957年病故……

解放后,戴卓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为了更深入了解戴卓良烈士生平事迹,我们来到烈士家乡老粮仓镇江花村白石冲组开展田野调查。

老粮仓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朱果红热情地带我们来到戴卓良烈士故居前。近百年的时光流逝,烈士故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仅留下两三间土砖房。旁边是一栋当地风格的楼房,正是烈士的孙子戴义军所建。房子的正对面是一座小山坡,林木茂盛。据朱果红主任介绍,当年戴卓良带领群众在当地闹革命,曾在这个山坡上建了一个小亭子权当哨所,如发现敌情,他们便从屋内撤离,经过这个亭子安全转移到别处去。

我们正在故居前留连,正巧戴卓良烈士的另一个孙子戴桂初老人来了。尽管他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但他对于爷爷十分爱戴,几十年来一直在试图还原爷爷的生平事迹。他带我们来到他家,要我们看看他收藏的烈士遗物。

戴桂初老人居住的房子仍是几十年前建的土砖房,阴暗潮湿,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十分整洁。他拿出一只陶钵,告诉我们,这是戴卓良烈士留下来的唯一一件遗物,是烈士亲手制作的。除此以外,戴桂初老人还收藏了很多关于爷爷戴卓良的资料。

陪同我们进行调查的朱果红主任告诉我们,当地群众对戴卓良一直怀有崇敬之情,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将烈士故居稍加修缮。为了还原烈士生平事迹,他们甚至去过烈士牺牲的福建闽侯县,也去过省党史馆查找资料。而朱果红本人对戴卓良烈士更是多有研究,曾写有《粮仓追忆戴卓良》一文。

我们在遗迹尚存的烈士故居前久久留连,为先辈们献身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震撼,同时也为先辈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口口相传而感动。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