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虬镇 首页
江苏扬州高邮市三垛镇调减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为生态环境减负
(记者 胡俭 )罗氏沼虾(简称“罗虾”)养殖,是高邮传统富民产业,该市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罗氏沼虾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高邮市罗虾养殖面积占全国养殖面积的2/5,三垛镇罗虾养殖面积占高邮市养殖面积的2/5。近年来,罗虾大范围、高密度养殖带来外河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如何引导农民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为生态环境减负?三垛镇巧用三道“加减法”,调减罗虾养殖面积6122亩,占总面积的10.3%。
    一道“必答题”,考验政府部门执行力
    去年7月6日至8月5日,江苏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扬州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意见指出,重点行业环境治理有待加强,其中水产和畜禽养殖无序发展、污染严重。
    扬州共有罗虾养殖面积16.85万亩,其中高邮有13.03万亩,每年产生2.4亿吨富含营养物质的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附近水体,对南水北调清水通道水质影响较大。
    压降罗虾养殖面积,提升生态养殖质量,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高邮罗虾养殖经浙江传入,从1993年起步,至今已发展了25年,带动高邮10万人就业,是高邮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当地有个顺口溜,“要发家,就养虾;要买房,包虾塘”。以三垛镇2017年统计数据为例,该镇罗虾养殖效益约为5000元/亩,是农民赖以致富、无法割舍的传统富民产业。
    据了解,高邮地区罗虾养殖仍主要采用传统的高密度、高换水率等粗放养殖方式,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含丰富氮、磷、有机物等的富营养废水,不经处理排入周围水域,既破坏周边水域生态环境、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又对罗虾养殖业带来诸多潜在危害。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检测结果,每生产1kg罗氏沼虾养殖尾水若不经过任何处理,需向环境中排放41.8gCOD、3.87g氮和1.31g磷。
    罗虾这个传统富民产业,如何为生态环境减负?高邮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每年控减罗虾养殖面积10%,这道“必答题”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执行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罗氏沼虾养殖户喜获丰收

    三道“加减法”,调降养殖面积六千亩
    三垛镇是高邮市罗虾养殖集中区,养殖面积达65000多亩,年产量约1.8万吨。今年春,该镇罗虾养殖面积调降了6122亩,占总面积10.3%,在该市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三垛镇司徒村党支部书记秦国祥告诉记者,该村罗虾养殖面积减少了600多亩,主要靠强大的“市场之手”。该村鳜鱼养殖户多,去年多家规模养殖户纯利润超过70万元,吸引一批农民放弃罗虾、选择鳜鱼。
    当地有个说法,“清水养鱼、浑水养虾”,罗虾以藻类和饵料为主食,需要富营养的水体;而鳜鱼则以鲮鱼为主食,养一亩鳜鱼,需要养5亩鲮鱼配套。目前,该镇养殖鳜鱼4000亩、鲮鱼15000亩,加一起约占罗虾养殖面积的1/3。
    用“鳜鱼的加法”做“罗虾的减法”,精养“清水鱼”、逼退“浑水虾”,成为该镇品种调整的“市场法宝”。
    鳜鱼养殖效益约为11000元/亩,是罗虾的两倍。但是,鳜鱼是业内公认的“高风险鱼种”,三垛乃至高邮的鳜鱼养殖产业还存在着生产链条偏短、监测设施落后、应急措施缺乏等诸多隐患。
    在政策落实层面,三垛镇巧用“合作社的加法”做“中梗阻的减法”,变“事前主导”为“事后奖补”,推进合作社“申请政府项目、落实农户需求、承担市场检验”。永顺合作社负责人曹文明告诉记者,正在申报政府检测检验服务中心,集中检验鱼苗、全程防治鱼病、专业检疫出水。
    在罗虾养殖层面,该镇用“生态的加法”做“治污的减法”,从浙江湖州引进成功模式,围绕大小棚错峰养殖进行尾水循环与秸秆锅炉的养殖试验,探索“养殖尾水—微生物制剂—藻类—鱼类”的食物链内部循环,生态养殖的科技示范引导虾农稀养、精养、净养。

    该镇相关负责同志感叹,环保督察倒逼产业转型、结构调优,无论是文件会议发动还是行政指令推动,都有“上热下冷”的现象,关键还是要典型带动。典型带动的关键抓手就是合作社,只有合作社才能用市场品牌的“盈利加法”去做生态养殖的“成本减法”,最终用“投入产出比”的亩均效益说话,引导农民跟着市场走、跟着环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