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镇 首页
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原标题:

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坪山出招让文物“活起来”

位于坪山区的大万世居。(资料图片)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 摄

深圳新闻网讯 12月7日,深圳市坪山区召开全区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副区长沈华新,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负责人,重点文物业主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区城市更新局、建筑工务局、市规土委坪山管理局等单位围绕文物保护工作作了发言,区文体旅游局与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17处

据了解,坪山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17处和可移动文物719套916件。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坪山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当前坪山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结合全区城市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对全区117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类,摸清每一处文物的类别、地理位置、面积、年代、环境状况、保存状况。同时,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前提下,结合文物所处片区的规划功能,研究每一处文物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保障文物开发与片区功能相一致,形成文物开发利用策略。

据了解,坪山区针对文物保护工作轻重缓急的实际情况,有序地推进大万世居、龙田世居、庚子首义旧址等建筑群的修缮保护工作。同时,坪山区正在推进龙田世居、庚子首义-罗氏大屋、新乔世居、盘龙世居等文物修缮工程。

对文物进行分级分类保护

记者从会上获悉,坪山区下一步将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业主的积极性,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建设深圳东部中心提供文化支撑。

具体而言,坪山区将完善文物保护制度。研究制定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文物认定管理实施细则、文物修缮管理实施细则等;编制文物保护规划,重点推进龙田世居、大万世居等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文物保护规划与各层次规划衔接,严格按照规划落实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风貌控制;研究制定文物活化利用扶持政策。按照功能用途的不同,探索“公共服务型”“文化产业型”等多种活化利用模式,制定实施流程和配套鼓励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文物活化利用。

坪山区还将推进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根据文物价值、保护现状,进行分级分类保护,按照“抢救一批、修缮一批、活化一批”的思路,做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同时,坪山区将不断探索文物的活化利用,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社会运营机构,推动大万世居、龙田世居等重点文物的活化利用,还原历史建筑的文化魅力,植入文化展览、创意办公、休闲购物、文化体验等功能,打造文化遗产活化典范;推进文物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

针对文物管理工作,坪山区还将建立健全文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文物工作人员;修编坪山区文物保护规划,重点保护区内已定级的10处文物保护单位。

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坪山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按照“一屋一策、分类实施”策略,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修缮后用作基层公共文体服务设施,作为基层开展公益事业、公共文体活动的载体,服务社区群众。

目前,正在推进南中学堂、盘龙世居、文武帝宫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其中:南中学堂位于坪山大学城,拟打造为高文化品质的“坪山城市书房”示范项目;盘龙世居拟用作社区文体活动场所;文武帝宫位于商业街区,按照“一街道一书吧”的要求,拟引进社会力量打造简阅书吧。

(记者 潘咏)


《来源于: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