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所村 首页
继传销之后,国家又对这一祸害出手,关系到每个人!

来源:中视财经频道
如果说传销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毒瘤的话,那么非法集资就是中国社会的一大定时炸弹。
一旦任由其发展,不仅危害个人,还将对整个中国经济造成难以想象的打击。
就在上周,国家终于挥出重拳,向那些非法集资的“赌徒”作出最终审判!

非法集资,国家不再“兜底”
相信不少国人都看到过关于“非法集资”的新闻,其中不少投资者最终都落的破产的下场。
因为从本质上讲,非法集资就是“庞氏骗局”的一种,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空手套白狼”或“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换言之,从他们投资的那一刻起,结局就已经注定,破产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这些贪婪的投资者发现被骗之后,妄想着一哭二闹三上吊来“骗”国家的钱,希望国家对其作出补偿,用纳税人的钱来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抱歉!从今天开始,你如果自己想交“智商税”的话,责任只能自己承担!
刚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

是的,只要你买的理财事后被认定为非法集资,你将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说得更直白一些,那就是:于非法集资诈骗案受害者,该清退的资金,政府会帮你清退,但你别指望政府100%帮你兜底!
骗子固然可恨,非法集资诈骗案受害者固然可怜,但是政府不能确保100%帮受害者追讨资金。有些已经被洗出境的资金,可能的确很难追回。
政府的钱,其实是纳税人的钱,用纳税人的钱,来帮你交“智商税”,这不公平,不是吗?
从现在起,不要指望出了事国家就会为你擦屁股,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非法集资,一切源于人的贪婪
众所周知,以前的中国,日子穷,生活过得拮据,根本没有钱玩金融。现在,日子好了,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就喜欢搞投资、尤其是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
但是,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是,人家玩金融玩了将近一百年,而中国才仅仅二十多年,在抗风险能力方面,中国人的确还是有些许差距。


正是因为这一点,那些金融骗子就抓住这一弱点,大肆宣传产品的可靠性、高回报性,利用人性的贪婪,击鼓传花,甚至利用亲杀亲、熟杀熟的套路,把一波波心怀暴富梦的人们坑进来。
而一旦有人卷钱跑了,一旦再也没人参与,那么所有的钱都会打了水漂,崩盘只是早晚的问题。
无论是国产的泛亚、e租宝、中晋,还是国外传来的什么mmm金融互助、WV梦幻之旅,最终的故事大同小异:当鼓声停止之时,庞氏骗局的链条会忽然断裂,只剩一地鸡毛。等到投资者恍然大悟时,已经为时已晚!


其实,从全世界非法集资和传销的历史来看,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是骗局,但是都义无反顾的参与这种骗局,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很多人具有羊群效应,这在金融市场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那就是当别人都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不去做,就脱离了羊群,最终会孤单,因此就会跟随大众,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羊群效应。
还有一种就是明知是骗局,但是自己想参与骗局,然后去骗别人的人性,这种人性其实非常普遍。


根据统计,参与非法集资和传销的群体,80%以上都知道是骗局,因为只要是正常的人都能明白这是不可能持续实现的暴利,但是这些人仍然会参与当中,因为在分成的诱惑下,他们会充当骗子去骗别人。
还有一种是斯德哥尔摩心理,就是被骗之后,自己被骗子洗脑,或者行为模式成为了惯性,继续参与到行骗之中。
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种暴利的宣传就层出不穷,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心理,非法集资和传销就如野火般燃烧。
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非法集资等传销的打击难度越来越难,尤其是互联网传销,具有非强迫性、社交性、知识性、隐蔽性,更是很难监管。
对于这类非法集资等传销,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接受风险,那就是一旦参与进去,如果受到损失,应该是损失自担。

提高风险意识,立于不败之地
在笔者看来,国家颁布的《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味着是让民众认识到参与非法集资的巨大风险,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这种风险自担的意识,相当于金融行业的打破刚兑,这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健康的真正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民众风险意识觉醒的象征。

当然,政府出台这个“不兜底”的条款,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警示教育:普通投资者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远离非法集资!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参与任何一次集资等传销行为,事先会想两个问题:
1、这是否属于非法集资等传销?是还是不是,这是一个大问题。
  
2、如果参加这个非法集资等传销,受到了损失是否自己承担?
这两个问题一问,很多人都不会参与到里面去,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参加的目的就是赚钱了归自己,亏钱了就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从而放纵了自己参与非法集资、传销的心理。
当然,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这里给大家提个醒,要小心下面这3类新骗术:

第一种:打着假银行的旗号
一些地方的农民合作社以合法身份为掩护,仿照银行外观设立网点,通过代办员、业务员广泛吸收农民存款,欺骗性极强。特别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千万不要迷信农民合作社。

第二种:打着消费返现的名


如今在小县城这种消费返利的骗局越来越多。本质上,就是以各种虚拟货币的形式承诺高息,吸引你不断投钱。

第三种:打着培训机构和慈善事业的幌子
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健康咨询机构,以养生讲座的名义获取老年人的信任,进而骗取钱财;还有就是类似文章开头所说的“慈善富民”骗局,以慈善之名行骗钱之实。

总之,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
金融,一半是信用,一半是风险,没有无风险的暴利,暴利往往是骗局;
记住:天上砸下来的,永远不会是馅饼,更大可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