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社区 首页
为何我们为1个PPT兴奋 美国舆论却担心被超车?

日前,百度董事会副主席,集团总裁兼COO陆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做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因为一份测试版的PPT,许多中国业内人士开始借机刷存在感。与此不同的是,国外对此并没有“趁火打劫”,而是把重点笔墨放在了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及行业影响力上。

现在,重新思考的时间到了,是时候深入了解陆奇的演讲内容,了解一下人工智能了。

喧嚣过后,不妨听听国外人士的声音了

此前,国际知名媒体Asia Times 发表文章称,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科技企业比较领先,不过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紧紧跟随,美国公司的领先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Asia Times还认为百度是引领亚洲人工智能研发的领军企业。对此,T. Rowe Price国际技术基金经理Josh Spencer强指出,百度与谷歌可谓是齐头并进。他称,这两家企业在自动驾驶汽车、语音助手、语音处理、互联网搜索和地图技术等人工智能应用项目中,都倾注了大量资源。他强调,“可以说,百度与谷歌是毫无二致。”

而在更早些时候,高盛在其《2016高盛人工智能(AI)生态报告》指出,百度和其它世界知名互联网巨头如谷歌、微软、IBM和英特尔公司一道被列为推动AI未来发展的引擎,潜力无限。

从报告之中我们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最引人热议的并非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为中国市场创造一个商业模式,而是百度与美国和其他科技巨头在这个热门领域技术创新上的角逐。美国不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世界中心。依赖百度的推动,中国势必在AI领域赶超美国。

百度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内和国外的媒体和业内人士对于一家企业的关注点如此不同?百度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要认清这个问题,不妨对陆奇当天的演讲做一个深度复盘。其中,最核心的一段话是:“百度已经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我们整个公司一切以AI为先,一切以AI思维来指导我们创新,AI是我们的核心能力,我们用AI的核心能力来整体提升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我们用AI的核心能力来建立一系列的强大的新的业务和新的创新。”这些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利用百度大脑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核心,百度大规模地提升了核心业务——搜索。

目前,语音搜索、图像搜索等新兴搜索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用户每天通过百度使用多达3000万次的语音搜索和1000万次的图像搜索,搜索方式的迭代更新为用户带来“一说即达”“一拍即达”的搜索体验。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隶属人工智能的语音搜索研究领域,NLP(自然语言处理)一直是最难攻克的难题。

对于百度来说,从最初搜索诞生时,就已经有NLP方面的工作且十分重视该领域的研发,不仅在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和语言学方面的积累上研发了针对NLP的知识图谱,并大量分析、理解语言、段落及篇章,陆续建立和完善了机器翻译和对话系统。目前,相关数据分析和技术已经应用在百度搜索等业务与产品方向,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另外,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对更多产品进行支持,如百度NLP Cloud平台拥有 20多种 NLP 模块,每天的请求数量超过1000亿次。

同样,在图像搜索领域,百度依赖于背后扎实的图像(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提升用户的提升搜索。

除了人工智能+搜索外,作为搜索引擎和信息入口,百度每天都会收到海量金融服务的搜索需求,大家耳熟能详的百度搜索、百度地图,都已经覆盖了大量用户,还有十几个用户过亿的APP,整个使用的场景包括使用的功能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正帮助百度金融走上一条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人工智能+金融的道路。

例如在数据的基础上,百度金融将搭建风控模型,并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去,帮助合作伙伴优化风控模型。目前,中信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买单侠这样的新兴消费金融公司都开始陆续使用百度的风控模型优化服务。具体到数据层面,百度除了需要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来给用户画像之外,还需要获取大量互联网类和金融类大数据形成自己的金融知识图谱,以及获取资产大数据形成资产画像。这三类数据汇聚到一起后,借助“百度大脑”的支持形成智能的资产配置。

其三,智能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而颇受业内的关注。为此,2017年3月,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L4)、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L3)、百度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合并组成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由陆奇亲自挂帅,兼任总经理。随后,2017年4月,百度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的新计划,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这在全球自动驾驶业界上述首次,成为自动驾驶领域里程碑事件,将可能深刻改变自动驾驶行业的格局。

除了上述几大颇受关注的领域外,百度也在发掘人工智能与新业务结合的机会,而在诸多业务中,内容生态的建设尤为抢眼。例如2016年,百度发布资讯流广告,实现“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升级。通过“搜索”+“推荐”的结合,百度帮助广告主全面布控消费者决策路径的不同环节,减少流量在跨媒体、跨平台之间的流失,从而让品牌广告效果大有不同。除了在内容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商业杠杆的作用,人工智能还帮助百度新业务撬动新的场景,打开更大空间的商业想象力。

如果说上述是人工智能在百度自身业务内部场景的应用,那么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在外部场景落地。例如百度向中国开发者开放了百度大脑的API接口,借助领先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推出了DuerOS等基于支持人工智能的项目,探索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比如,人脸识别应用于寻人平台;帮助乌镇景区搭建游客识别系统;助力泰康保险的远程在线业务;与中信国安共同推出了基于DuerOS的电视盒子,以及基于DuerOS的家居环境等。而百度牵头筹建国家级实验室之后,未来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推动力量,能够进一步的开放应用。

到此,不知业内对于百度有怎样的认识?在我看来,就像外媒所言,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表现确实抢眼,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百度已经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喧嚣背后的思考

但不幸的是,百度上述在人工智能的表现却被某些国内业内人士忽视了,而这种忽视的背后,反映了人工智能虚火太旺,即每家企业都想打人工智能的概念,每个人都被卷入人工智能的探讨,但事实上,即便是科技圈的人士对人工智能都没有切实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揪住错别字不放的深层原因。

提及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我们认为业内存在着极端化的趋势,要么非常狭隘地理解人工智能;要么就是“高大上”到遥不可及。对于前者,诸多业内人士其实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还停留在“人机大战”的谷歌的AlphaGo上,认为它就是人工智能的代表,其实这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海水之滴;对于后者,则认为人工智能离自己仍很遥远,尤其对于中国的企业和用户。而通过百度在人工智能的表现,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其实已经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上落地,且与全球的大佬不相上下;对于用户,人工智能也已经走进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真正要在在中国开枝散叶,不仅需要百度这些企业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开展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文艺复兴,即相关的人工智能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让业内在观念和认识上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观,即不要低估也不要神化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更不应该一味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创新和技术水平上,中国的企业不如人,甚至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的关注“喧宾夺主”,而只有当那些不属于科技圈的人不再喧宾夺主,即不再关注错别字,而是关注人工智能本身(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落地应用等)之时,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被冠以“时代”一词。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