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街道 首页
工会大厦:一座城市的守望者

工会大厦:一座城市的守望者

城市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时代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坐落在霍林河大街与和平路交汇处的通辽市总工会大厦,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一边守望着这座城市的点滴变迁,一边完成了自己的华丽巨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楼高5层、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工人俱乐部平地而起,瞬时在“道路窄窄、房屋矮矮”的城市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年代的地标式建筑。当时,有通辽市总工会、科尔沁区工会和通辽县工会在此办公,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培训教室、歌舞厅等面对职工免费开放,各种健康向上、妙趣横生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生活。

目之所及,高最醒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高层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工人俱乐部也不甘于“平庸”,于2005年推倒重建,历时两年,当它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红砖楼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23层、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高层建筑。

从那时起,虽然建筑的主体仍为工会,但已不再是工会的“专属”办公地,而是包括公共影剧院、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地震局、内蒙古商报、人民调解委员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室内装修工程质量预算检审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民族歌舞团、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和气象局在内的15家单位的共同办公场所,600多名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市民提供服务。可以说,正是由于各家单位的相继入驻,才使得这座大楼的空间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在这其中,可能最让通辽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到傍晚时分,大厦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市民的“天气播报员”——顶层的LED屏幕上会准时出现次日的天气情况。下班路上、放学途中,甚至在等红灯的短短几秒里抬头看一眼天气预报,渐渐成了人们的一个下意识动作,如此看来,与其说工会大厦是通辽城市变迁的缩影,不如说它已经成为守候在市民身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