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镇 首页
临汾李周发:95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城区洪家楼北街一市场二巷住着一位“传奇”老人李周发,他经历过饥荒、被抓过壮丁、当过货郎,还干过供销社山货行的经理,他的一生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看起来80岁出头,但实际已年过95岁,不仅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还耳聪目明脑子灵。虽然目不识丁,却算的一手好账,能记住近百个电话号码。

每天都是笑呵呵

日前,记者慕名前来打探李老的长寿秘诀。老人头发有些花白,双眼炯炯有神,看起来神采奕奕。得知记者来意,他乐呵呵地回答:我没什么秘诀,就是喜欢多动脑,吃饭不挑食,生活很规律,最重要的是时时保持一份好心情。”

大儿媳史红女认为老人的性格非常开朗,遇上不开心的事儿也不往心里去。“我嫁过来这么多年,从没见爸爸跟人红过脸。他不喜欢与人争执,凡事都看得开。”史红女感慨,爸爸喜欢与人交流,和街坊邻居都能说到一起去。他很爱笑,一张口就眉开眼笑。若提到往事,他能说上一整天。”

老人心情好,胃口也好,吃饭从来不挑食,生活作息非常规律。他每天早上6时起床,半小时后开始吃早饭,早饭以牛奶、鸡蛋、蒸红薯或胡萝卜为主;中午11时准时吃午饭,他能吃满满一碗面;晚饭则定在下午5时,他习惯于喝碗稀饭、吃点儿小菜。随后,他在屋内或家门口活动筋骨,最迟晚上8时上床睡觉,标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有规律。

说到这儿,老人“调皮”地张开嘴,让记者瞧瞧他缺失的几颗牙。“一年前,我贪吃苹果,把牙磕掉了,不然胃口更好。过去,我还爱吃雪糕,现在也不敢吃了。”他笑眯眯地说,“我不忌口,也不挑食,肠胃不比年轻人差。”

算账从来不出错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李老也有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就是骑着自行车去买菜。考虑到老人年纪过大,家人总会陪着他一同前去。最令人惊讶的是,老人讨价还价很有一套,算起账来更是不马虎,算得又快又准,让拿着计算器的菜贩都甘拜下风。

“我不会用算盘,也不会用高科技产品,算账全凭心算和口算。”在老人看来,算账是一种脑力劳动,多动脑可防止记忆力减退。不论把自己的物品搁在什么地方,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即使隔了很长时间,需要时也能立即找出。

此时,记者留意到茶几上的电话机下压着几张硬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名字及电话号码。“纸上记的电话号码有近百个,这就是爸爸的‘朋友圈’。奇怪的是,他不识字,却总能准确地把电话拨给自己要找的人。”对此,史红女感到很诧异,并追问过老人原因,但老人却卖起了“关子”,只说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提及此事,老人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记任何东西全凭脑子。我让家人帮我记下这些电话号码,就是防止我记不准时,能根据印象中的几个数字找出准确的电话号码。”

感谢今天好生活

李老一生坎坷,经历诸多灾难,依然保持着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长寿,最主要是得益于今天的好生活。

“1943年,我从老家河南一路逃荒来到山西,我的亲人大多饿死于那场大饥荒。我曾濒临在饿死的边缘,但靠着一股劲儿硬生生地活下来了。”说起过去的故事,老人顿时来劲儿了,当生活渐渐稳定,我曾想回老家看看。没想到刚从运城到了临汾,我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随之又经历了几次生死劫难。”

当临汾解放后,老人留在临汾当起了货郎。他挑着咸盐、洋火(火柴)去山区换鸡蛋,再将鸡蛋卖给城里的人。由于生活贫寒,他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鸡蛋。1965年,他进入临汾供销社工作,一干就是30年。工作期间,他获得过27次劳模,这也是老人最自豪的事儿。

“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我得争取活到上百岁。”李老饱含深情地说,他生在旧社会,闯过几次“鬼门关”。如今,儿孙满堂,孩子们个个孝顺,让他过上了过去从不敢想的好日子,知足常乐必能长寿。

文章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云中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