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镇 首页
望江申洲“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2008年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在望江县落户,这是一家在全国针织行业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该公司在望江先后投资8个多亿,建成了占地规模550亩,拥有员工1万人,年产值50多亿,上缴利税达一个亿的大型企业。


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五年多来,该公司先后投资两个亿用于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联网的自动裁床机正在飞速的裁剪。“我们这个自动裁床每天可裁剪2800米布料,相当于十几个熟练工人手动裁剪量。一台自动裁床机投入将近100万,但按照节约的人工成本计算,两年即可收回裁床成本。”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裁床公司有十多台。除了裁剪的自动化,水洗、印花、绣花等程序上也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公司还投入了一千多万用于“两化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增强了产品运输、加工过程中的识别功能,基本达到了每一道工序的可追溯性。


除了大型设备硬件升级外,该公司还以“劳模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小件设备上的改进研发,在产品工序的简化上下功夫,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走进“许灯宝劳模创新工作室”,许灯宝和同事们正在一台拆得七零八乱的机器上研究改装。许灯宝原先是一名机修工,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渐渐成长为公司的设备主管和技术革新人才。2014年他被评为“安庆市十大能工巧匠”,他发明改进的双头锁眼自动送缝机,把效率提高了50%以上,仅此一项技术革新每年就能为公司带来数百万的利润。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许灯宝”们还把全厂1380台缝纫机离合器马达全部更换成直驱式马达,这一设备改良每年可为公司节约150多万元的电费。


此外,许灯宝还根据不同布料不同款型设计出了140多种模板应用在缝制的方方面面。“别小看这几块塑料板拼成的模板,它可是能将几道工序合成一道,在贴口袋、轧衣领、上拉链等小工序上提高30%以上的效率。模板的运用一年能为公司增添300多万的利润。”许灯宝告诉记者,这几年他的工作室共获得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申洲公司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现实生产力。据了解,该公司年产值从2009年投产时的3.2个亿逐年大幅递增到2015年的54个亿,2016年预计总产值可达60亿元。


申洲安徽公司副总经理沈冬说:申洲落户望江这几年不断苦练内功,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我们将着力创建绿色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工业4.0的目标迈进。”


“红利共享”激发内在活力


要想彻底打赢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构建良性的产业新体系,除了硬件要跟上外,软件也要有活力。为了激发万人申洲的内在活力,该公司打开经济“粮仓”,与职工一起共享几年来申洲安徽公司的全部红利。


在工厂附近,公司投资1.5个亿,兴建了占地500亩,总共587套高标准“班组长公寓”。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满两年就有权分房子,满十年就无偿拥有房屋的全部产权。85后阜阳小伙子彭玉杰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的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厂长,管理着价值几千万元的仓库和设备。2015年彭玉杰被评为全国劳模,当年又成为第一批分到新房的职工。“以前我和妻子住在厂里提供的单间宿舍里,因为没房子,小孩跟奶奶生活在阜阳老家,公司出台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去年9月彭玉杰分到了房子。“不仅分房,公司还贴了4万多块装潢费用。今年元旦我们就入住了新房。9月份在公司的安排下小孩顺利就近上学。现在我们一家三口感觉特别幸福。”安居才能乐业,生活、上学问题解决了,彭玉杰夫妇工作热情更高了。


方育斌是申洲公司仓库管理人员,由于只有高中学历,信息化数字化升级后,方育斌感到很吃力。除了方育斌,申洲公司还有很多学历不高,但现在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的农民工。提高文化素质不仅是职工自己的愿望也是公司的意愿。为此,公司多次到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商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经过长达一年的沟通,安庆职院将课堂搬进申洲厂区,由学院老师到厂区教学,学习期满颁发大专毕业证书。2015年11月21日,“申洲大专班”正式开班。“学习机会也是一种福利。”方育斌等工友为公司能够给职工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而感到高兴。


在“红利共享”的决策下,今年公司启动大幅调资政策,每位员工基本工资均上浮500元,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要多支付6千万的工资。居有定所,学有所成,薪有所长。“红利共享”大大激发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万人申洲就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在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