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厚重石台 红色七都】李益仁
新棚村位于石台县七都镇西南,距镇中心30公里,共有六个村民组,全村共160余户,590余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主要为茶叶和林木、毛竹、外出务工。
周日应文友韩久顺先生相邀,我们一行六人从县城出发,前往新棚村探访。沿省道行驶约半小时便开始爬行稠岭,至岭头右拐继续行驶四公里便至桐岭,观景台上,回望来路,远山层峦叠嶂,近路九曲回肠。
翻过岭头顺着山势下行数里,便见一狭长的河谷掩映在满目苍翠之中。
村庄散落于河谷沿岸,凭我多年在皖南深山中穿行的经验判断,居民大多应迁自江北,理由是房屋构造简易、低矮,以土墙屋居多。随行的汪老师则解释道,迁自徽州的都应建有祠堂。后经久顺介绍,果不其然,居民大多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迁自江北怀宁、潜山等地,有韩、曾、吕、孙等姓,原居民(下图)则为李姓,后经考证,此支李姓与黟县柯村东坑李氏共出三田之新田一脉。
在久顺家小憩片刻,便继续顺溪而下,三、四里处另有一溪水汇入,那是源于黟县柯村的一条小河,二溪合处河道渐宽,水流减缓,一平板水泥桥横亘两岸,桥下河滩开阔,据传曾是当年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集结之所在。
新棚一名的来历据说就与新四军有关,传说新四军有一支部队被打散,十几个伤员找不到大部队,便临时被安置在李家大屋(下图为李家老屋遗址)。
也就是当年的皖南红军总医院旧址。
不知哪里走漏了风声,国军前来围剿,伤员被村民转移至后山茫茫竹海之中,
国军搜索未果,一怒之下,一把大火将李家大屋烧了个一干二净,目前在故址还能看得见一些遗存散落于荒草荆棘之中。
半月后伤员痊愈,便下山帮村民搭建临时住所,也就是用茅草、毛竹搭成的茅棚而已,由于是新四军帮忙搭建,故名新棚。
新棚山多地少,世代以林茶为业,木材、茶叶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两项重要来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与新中、红桃一起曾作为样板村,是全县学习的典型。这不路边堆放着不少等待出山的木头。
新棚生态环境优良,到处是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古树名木。
峡谷幽深,溪水清可见底。
满眼的苍翠,扑鼻的清新,是新棚人最宝贵的财富!原生态的村落正展开双臂迎接前来体验慢生活的外乡人!
图文 沧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