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路街道 首页
“假性减税”:不减反增、明减暗增、税减费增,企业并未真正享受到减税带来的优惠

中国的税负到底是不是“死亡税率”?官方和民间数据不同,说法也各异。不过,双方可以达成的一个共识却是: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困境,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税负过重。减税也就成了增强中国制造业实力、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应有之义,“结构性减税”随之产生。

所谓“结构性减税”,通俗点讲就是对税负结构进行调整,具体税负有增有减,但总体税负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

这样的政策表面上看是在减税,但其实效果并不明显。经济学家马光远直接把“结构性减税”斥责为骗局:“有增有减的结果就是增的多,减的少。宏观税负不断上升,减负成为一种口号。”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结构性减税”是骗局

事实也是如此:有的税负被上级取消,转眼下级还在继续征收;有的地方政府表面上在减税,实际上还在增税;有的原来不征的税后来又重新缴纳;还有的税收虽然减少(取消),但相关的行政性费用依旧飞涨。

这些都可以被称之为“假性减税”,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在减税的大背景下,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减税政策所带来的具体福利。

《经济观察报》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大型进出口企业的税务总监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明显感觉到税费的减少,报关费虽然取消了,但是一个月几万块钱对企业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另外,公司在省里的堤防费(河道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虽然取消了,但是市里依旧在征收。而从整体来看,税收虽然减少了,但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却相应增加了。

意识到“结构性减税”存在问题,财政部门也开始对总体税负“开刀”,今年5月1日全面推广的“营改增”就号称要保证所有行业的税收只减不增,并且给企业送出5000亿元的税收减免大礼包。

问题是,这些真金白银真的能让企业享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