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 首页
平定县:追忆校长——赵富元
   赵富元,1921年出生于岔口乡冯家峪村一个农耕家庭,自幼酷爱读书,但迫于生计,勤于农耕,持之苦读。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东峪井任教师,巨城完小任校长,平定九区、一区、三区搞扫盲工作,在山西省教育干部学校学习后,到晋中干部学校任教导员,后调回岔口乡负责扫盲工作。在这期间,又奉命负责筹建了岔口中学,后到岩会公社、黄统岭公社负责文教工作。1960年9月至1975年1月任岔口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革委会主任;1975年1月退居二线后,担任副校长直至1980年4月退休,1981年改为离休。1994年5月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35年。赵富元一生为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忘我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经常在我的脑际中闪现……
  1960年我到岔口中学上学,1963年毕业。在这三年间,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赵富元奉命创建岔口中学,带领全体师生勤工俭学、生产自救,苦渡难关、创造业绩的艰辛历程……凡是当年在岔口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聚到一起的时候,总要提到他,公认他是个好校长。
  临难受命创建岔口中学
  1958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不仅要扫除文盲,还要普及中、小学教育,力求在学校数量上赶超以往”的号召,岔口公社党委选派赵富元负责筹建岔口中学,地址选在岔口村原奶奶庙。当他带领修建人员到庙上一看,废弃多年的古庙已破旧荒芜不堪,墙壁倒塌透风,顶瓦破碎透天,齐腰的蒿草淹没庙院,蚊蝇成群,虫行鼠窜,面对这样的情景,他知难不畏难,有愁不言愁,就和大家商量确定先清理后修建的初步方案,随后就开始和工人们一起拔除蒿草、清理垃圾、平整院基,按方案有序地清理,为了便于管理,先整理出一间小庙,他一个人先住了下来。荒郊野庙的夜晚,风吹狼嚎,毫无惧感,因为他全身心扑在工程上,顾不得理会这些。他按照学校规模格局边规划边施工,整座庙宇内外,角角落落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据当时参加修建的人说:“赵富元虽然是负责人,但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面临困难还很乐观,几个月和我们一起滚爬在蒿草破庙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难以言喻的。”不到五个月的时间,破旧不堪的古庙,修葺一新。二月开始筹建,八月挂牌开学,出色地完成了创建岔口中学的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岔口中学的诞生,了却了革命老区人民的多年夙愿。岔口中学的建成,赵富元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岔口中学的校志,就记载着他辉煌的业绩。
  奉命再闯关辉煌谱诗篇
  1960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全国进入最困难时期,岔口中学也陷入了困境。县长王元寿选兵点将,直接委任赵富元为岔口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重担又一次压到了他的肩上,当时岔口中学面临的是:设备简陋,教具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生活饥寒交迫,教师思想不稳定,学生纷纷退学的状况。工作千头万绪,他先从稳定教师队伍入手,和教师心对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通过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教师的思想迅速转变,都愿安下心来在艰苦环境中为山乡教育作出贡献。随后他带领教师分头到岔口公社和黄统岭公社所属各村,做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往返几十里地都是步行走村串户的,通过他们辛勤的动员工作,辍学学生大部分返校上课,也有新生报名入学,学校又出现了新的生机。那时学校没有宿舍,路途近的是走读,路途远的是借住岔口村里百姓的闲置房子,后来整理出两间旧庙做学生宿舍,但没有床板,他就和老师商量组织学生上山割茅草扛回来铺在砖地上当床睡觉,冬天一个房间生一个用砖、泥垒成的火,为了节省煤炭自己还动手打泥糕,我们老是看不好火,经常火就灭了,白天上课饿得肚子咕咕叫,晚上火灭了就冻醒了,当时上学确实是艰苦,我们都产生过退学的念头,有部分学生又开始辍学,这时,赵富元又组织老师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赵富元校长经常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虽然你们生在旧社会,但长在红旗下,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是最幸福的,我们的今天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条件是艰苦了点,但和革命前辈相比,我们的苦算什么呢?国家现在还给我们每人每天供应八两粮食,革命前辈吃树皮草根都没有保障;我们现在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文化学知识,那时革命前辈是:头上敌人飞机轰,后面敌人的枪炮追着跑,是他们苦还是我们苦呢?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机会吗?现在的困难是前进路上暂时的困难,我们只要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一定有办法渡过难关,光明就在前头。”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也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政治教育的红线把全体师生紧紧连在一起,在赵富元校长的动员带领下,全体师生开展了勤工俭学、生产自救。学校的桌椅板凳,教具灶具,坏了都是自己修理,不花一分钱;平河滩修操场,都没有花钱用人,建教室修厕所,外面请匠人,师生当小工,理家庄抬煤担炭,黑掌扛椽、东峪担砖;夏天担河水冬天积雪水。赵富元校长还组织全体师生上山割荆条、刨药材,卖钱补贴伙食,添置办公用具;还带领全体师生上山垦荒造地,种小麦、谷子、玉米、红萝卜、白萝卜,并沤制储存大麻叶、玉茭皮、皮皮板、苣苣菜等当做主食渡过饥饿关。我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虽然劳动时间多于学习时间,但我们感到劳累中有欢乐,苦难中有甜蜜。校园里始终洋溢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赵富元校长带领岔口中学的全体师生勤工俭学、生产自救,闯过难关,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成绩显著,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县里的通报表彰。可以说赵富元在岔口中学发展进程中,洒下的辛勤汗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永远陶醉,永远回味……
  校园家园情谊飘香
  赵富元身为党支部书记、校长,但他和老师们谈笑风生,常常和老师们说:你们的学历比我高,咱们学校工作要搞好,你们要多费心、出主意、想办法。对学生们讲:学校你们是主人,我们是服务员,你们学好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好了。所以学生和校长没有距离感,只有亲近感。记得我到岔口中学第一次见面紧张地叫他赵校长时,他说在学校应叫他赵老师,回村他还叫我叔叔呢。我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就松懈下来,感到一股亲切感。
  赵富元在学校是这样,回村里也是这样,男女老少见面都要打招呼,按村族辈分称呼,他往地里担粪,桶子大装得满,走得满头大汗,村人劝他少担一点,他说:不行,我这人,生来就是挑重担的人,外面工作挑重担,回家还得重担挑。他种庄稼比常年种地的人并不逊色,把地锄刨得像模像样,庄稼长得喜人,当村人夸他种地种得很好时,他说:考种庄稼我还不行,得高分可以,但得不了满分。说话风趣为人谦和,人们都乐意接近他,好像在他身上有学不完的世理。
  赵富元在家里孝敬父母、善待妻子、与邻和睦、众口皆碑,他勤劳俭朴,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他教育子女生活要俭朴,学习要刻苦,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在身教胜于言教感染下,他的五个子女,除二儿子不幸车祸去世外,四个子女都是佼佼者。他为国育才、教子有方,可嘉可贺。
  赵富元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善于进取;他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高尚品格,感染人,激励人,人们怎么能不怀念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