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桥社区 首页
26 岁,我对「死亡」的 3 点思考

⬆️

☆每周二周五晚八点更新,不错过☆

关注/星标

这是

@白与寻

的第

007

 

次分享

​你好,我是白与寻,很开心你愿意在这里停留,和我一起观察世界,探索自己。

国庆假期在家又读了一遍《小王子》原著,前两天还重刷了电影《小王子》。

以前看小王子,注意力总在小王子的玫瑰和狐狸上面,这次却注意到一个以前被我忽略的对象:

一条蛇。

▲电影《小王子》

蛇是小王子降落在地球的撒哈拉沙漠时出现的,当时它对小王子说,“等你想回去的时候可以来找我”,最后小王子消失前,也是去找蛇。

​▲电影《小王子》

所以,我认为蛇是一个关于“离别“的象征,是“离开这个世界”的隐喻,或者用更直白一点的称呼:

死亡。

关于离别和死亡,是我这次读《小王子》感受到的新东西。正好我在 24 岁那年,比较近距离接触了「死亡」,也算是有一点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本”,就斗胆写了篇文章。

,包括我们的身体里,每时每刻都有细胞死去。

死亡看似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

这篇文章是我对「死亡」的思考,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01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将死亡

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宿命,甚至宇宙也有一天会死亡。既然死亡无可避免,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

“世上只有一位真神,那就是死神。而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对死神说,时候未到。”

我觉得这句台词和余华的《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活着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活着,但这个“活着”不是消极的,而是有抗争精神地活着。用我自己的话来理解就是:

生命的意义是去“获得时间”。我们要用「获得时间」的心态去活着。

因为死亡不可逆,我们拥有的每时每刻都是无法再重来的体验,所以生命的意义应该是从死神手里尽可能“争取时间”,然后用这些时间去做那些让你觉得“有必要”的事情。

▲美剧《权力的游戏​》

中国登山者夏伯渝,就是一个努力“争取时间”的人。

1975 年,26 岁的夏伯渝第一次攀登珠峰,因为帮助队友冻伤双腿被截肢,这对一个登山者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别说梦想了,今后的人生都将困难重重。

但夏伯渝没有消沉生活,更没有放弃梦想。他积极做康复锻炼,争取家人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往后的 43 年里,数次冲击珠峰,最终于 2018 年 5 月 14 日成功登顶珠峰,在 69 岁的年纪成为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

在此期间,

夏伯渝还罹患癌症,这 43 年时间,可以说是他从死神手里争来的,为了完成他生命里那件“有必要之事”。

▲纪录片《无尽攀登》

所以啊,,“必要的”也好,“不重要”的也罢,都只有活着才能去做。

人不应该被“活着的意义”困住,活着的意义就是你还活着。因为你还活着,所以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生命本身是一种获得,我们其实不是在失去时间,而是在获得时间。

02

死亡不是解脱

活着才有机会“报复”

我知道,活着并不容易,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死是一种解脱。但是别忘了,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你再也不能感受这个世界的一丝一毫,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情。

在我 25 岁的时候,面对生活的鸡零狗碎,也会有几个瞬间想着“还不如别下手术台”。

▲和朋友的聊天​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多活了 2 年”后,我觉得还是赚的,毕竟又去了很多新地方,有了很多新体验。

▲“多活下来​”的部分新体验

现在我的看法是,

死亡不是一种解脱。你必须活着,因为

活着才有机会“报复”。

这个“报复”,不是说对某些人或这个世界充满怨恨要报复,而是

一种积极的自我展示,即我可以成为我理想的样子,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就像歌曲《玫瑰少年》里唱的,“最好的报复是美丽,最美的盛开是反击”。

▲《玫瑰少年》现场​

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什么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案?》

那篇短文写的是,有天

我把故障的电脑送去售后中心维修,回来路上对一个奇怪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一个东西坏了我们会想着去修?就像一个人生病了要去治疗?

答案当然很明显,东西坏了去修是为了能让它继续使用,人生病了去治疗是为了能够继续生活。

修理故障也好,治疗疾病也好,都是为了能够继续“活着”。那么反过来说,

活着本身,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只要还活着,之前的问题就等于得到了解决(至少是部分解决)。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你再也没有机会去改变、去拥有、去成为。

一个人只要活着,碰到的问题都是有机会得到解决的,而死亡会将所有的可能性抹杀

写到这里,我想引用一段在网上被传得很火的话,据说是罗翔老师说的。但是谁说的可能也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像这段话说的那样,

不要麻木,不要逃避,不要放弃自己仅此一次的人生。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03

谈论「死亡」不是悲观

而是为了更好活着

蔡康永在@人物 的一次专访中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很多人以为你整天把死挂在嘴上,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可是明明知道人会死,就假装人不会死,这才很可悲,一定是你知道人会死,却依然活得这么有劲儿,这叫做乐观。”

蔡康永说,他认为死亡应该是一件“可以被谈论的事情”,他也常常练习面对死亡。

为了更好地活着,对死亡的“练习”是有必要的。

我把死亡理解成“断开连接”,当某个生命死亡时,就是与其他生命以及这个世界断开连接,无法再双向互动。

所谓练习死亡,就是慢慢去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每个人都会在未来的某天,与身边的人还有这个世界永远断开连接。

这确实有些令人沮丧,但生命的有限也是在提醒我们,

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想做的事情及时做、想见的人及时见、想说的话及时说。

把自己的人生,尽量过得丰富些,去取得一些自己认可的成就,减少遗憾。

▲《我的青铜时代》截图​

如今我 26 岁,按照中国男性平均 75 岁左右的寿命算,已经走过人生的三分之一,也经历过几次亲人的离世,越来越能感受到“人终有一死”的真实。

今天我在这里谈论「死亡」,并不是要传递某种悲观的态度,而是想和你分享一种“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的内核是积极的。

“向死而生”这四个字已经在互联网上被说烂了,但真正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我的这篇文章,给你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一点新的力量。

虽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死亡」,但我发现自己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指向「活着」。或许这就是那些哲人大家说的,正是因为死亡存在,生命才有了意义。

最后,想和你分享一个“好好活着”的方法:

当我觉得很糟糕的时候,我就洗个热水澡然后准备睡觉,因为

睡眠就是一次短暂且可逆的死亡,如果我今天有“想死”的感觉,那就早点睡觉,明天再活。

祝你今晚睡个好觉,明天开始新的一天。

如果觉得还不错,希望可以关注/在看/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