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薪火相传弦歌不绝 一封家书亲情永恒: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封家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侧记

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到“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道德风尚,凝聚精神力量,12月27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一封家书”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主会场设在市民之家,设有三个分会场。在主会场活动现场,市民纷纷用真情朴实而又愧疚的心声,说出了或对儿女、或对父母、或对丈夫的感人话语,让人听来不禁潸然泪下。

“女儿,你是我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我真想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你……”

“妈妈,以前女儿对不起您。我以后一定要学会懂事,学会宽容别人,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母亲皱纹深了,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母亲手臂粗了,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母亲背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最亲爱的妈妈……”

一封封家书,成了整理思绪,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朴实的语言包含真挚的情感,一封家书既是爱的传递,更是对亲情的表达。

“你吼她不气,你哭她更伤。你笑她也笑,面具扔一旁。此人就是妈妈,迁就我宠爱我。”来自十三中高一1908班的洪瑾一边排队领取独具宁乡特色的“首日封”信封,一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她准备写一封信给妈妈,感恩妈妈。

“妈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爱,感谢您的关怀与教育,也感谢您带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知道,有时我的任性,不听话,让您担心难过,对不起!以后我会慢慢改正,我也会好好的孝敬您!”当记者问及内容时,洪瑾说着说着眼眶红了,晶莹的泪水悄然滑落。沉默片刻,洪瑾低声说到,曾经因无知而让母亲操劳,如今长大了,妈妈的爱,她会一辈子珍藏在心。

现场布置一个“拍立得”照相区域,市民排着队准备拍一张自己现在的照片,随信寄出,给远方的家人寄出一份可以收藏的思念。领了“首日封”信封的市民安静认真地看着、写着、思索着,将内心的千言万语汇集在纸张里,使浮躁的心逐渐静下来。有的写给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多年的栽培;有的写给自己的孩子,倾诉平时不会表达的情感;有的写给自己的丈夫,体谅丈夫打拼的辛苦,嘱咐将安全放在第一;也有的写下了自己对塑造好家风的看法和见解……来自益阳的李女士想到自己略有缺失的儿子,想到父母姐妹这些年的帮助和扶持,拿着信笺纸的她思绪难平,还未动笔,眼泪便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泪水滴落在崭新的信笺纸上,一下笔,墨水便晕染开来。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写都写不完……”来自市总工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朱顺平告诉记者,他想写封家书给84岁的老母亲,说说心里话。上周日,朱顺平在帮老母亲洗头发,看到那稀疏的白发时,便心生愧疚之情,一生勤劳俭省,受尽苦难的老母亲真的老了,而他因工作繁忙,多年没好好陪老母亲聊天、尽孝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向亲人表达问候,但有时候,有许多感恩的话语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将平时难以启齿的话写给家人看,更好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刘女士一口气领了十个“首日封”信封,她一边走,一边掐着手指告诉记者,给母亲写一封,给弟弟写一封,给老公写一封,给姑姑写一封……

“刚刚接了一单!”穿梭在人群中的“红马甲”喻小姐告诉记者,她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志愿者。如果需要写封家书,但又不知如何下笔或者不方便写的市民可以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申请代写。由该中心派单,文化志愿者接单,完成后群众评单,实行闭环管理模式。

“每一封家书将都是一笔文化遗产。”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娟表示,开展“一封家书”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以家书为媒介,挖掘家书中蕴含的道德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让亲情不再远在天涯,让关爱近在咫尺。

分会场

白马桥街道百灵鸟小学

随着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一诗的诵读声响起,来自百灵鸟小学六年级的50名学生一起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书课”。课堂上,老师从写家书的目的和意义、家书的格式等方面展开授课,寓教于乐,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随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笔一划写在了漂亮的信纸上,并亲手封上了独具宁乡特色的“首日封”,投递到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意准备的信箱,期望这封家书能替自己向爸爸妈妈问声好。

“今天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书指导课,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家书,能够让孩子们会写家书,借家书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以及思念之情。家书是一种文化,希望这种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百灵鸟小学六年级老师钟菊香告诉记者,她教学的班是寄宿制班级,班上留守儿童占了90%,

“我写这封信,是让爸爸放心工作,我过得很好,我在学校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疼爱我的老师。我也希望通过这封信,让爸爸知道我很想他,也很爱他。”该校六年级学生孟晴朗告诉记者,她今年12岁,父母之前都在云南,如今妈妈退休回家了,爸爸依然在云南从军,只有在寒暑假才能见到爸爸。

夏铎铺镇敬老院

“我帮吴爹爹写了一份家书,他很快乐,我也很高兴。”在敬老院82岁的吴有贵房间里,记者看到了夏铎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志愿者汤建斌执笔为他代写了一封家书。

“这次全市开展‘一封家书’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非常好,要多开展。我希望全民都参与进来,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继承了家的文化。”汤建斌说。

吴有贵通过家书的方式,向亲人介绍了夏铎铺镇敬老院的吃、住、行以及环境,并且要亲人安安心心工作,放宽心。“老年人住在敬老院,通过家书让亲人放心、安心,亲人通过家书,了解到老人的真实情况,给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新风尚,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汤建斌告诉记者,在与老人交流沟通中,她深刻的感受到,老年人年纪越大,也越孤独,希望亲人有时间多来看看老人,陪老人聊聊天,谈谈心。

▲文化志愿者正在帮吴有贵(左一)代写家书。

碧桂园美的院子项目工地

时值仲冬,天气寒冷,但碧桂园美的院子项目工地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进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一封家书”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更是带来一片温馨。

据了解,碧桂园美的院子项目工地有500余名建筑工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周边县市。常德澧县的戴玉秀来工地上班近一年了,父母住在老家,不常与家里老人沟通。这次“一封家书”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来到工地,她主动参与。

“这次写信,主要询问一下身体、吃住方面。”戴玉秀告诉记者,她不善言词,也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之情。用信来表达,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用手机和电话沟通比较多,但是写一封信感觉比较温馨。”碧桂园美的院子项目工作人员郭道告诉记者,他也给十岁的女儿写了一封家书,把对女儿的爱和希望都写进了信中。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