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街道 首页
铜仁后坪行〈仁智〉

        铜仁 后坪 行 〈仁智〉


铜仁市后坪乡,为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乡。地处黔渝边陲。
位于县西北角(1914-1941年为后坪古县衙所在地),距沿河县城178公里。
北部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
西部与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
东部与塘坝镇相连。
南部与客田镇毗邻。
南北长21.25千米,东西宽11.00千米,面积105.73平方千米。

1914至1941年民国时期后坪曾设县,现存古县衙,有小渔溪自然风光,有神奇的猴窝子洞,有古老的皇城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后坪地区开化较早,春秋时为巴国南境
战国时属楚后入秦。
秦为巴郡。
汉为涪陵县、三国时设费州,晋为汉复县,唐为洪杜县,宋时曾并入彭水县,宋末田氏豪长田宗恕于此设隘头巡检司。
元以后属为务川县。
后坪为川黔边陲古邑。
曾是官、商运输茶叶、盐巴之要道,俗称官马大道。

后坪,属贵州沿河,处武陵深处、黔渝交界,距沿河近二百公里、务川一百余公里、彭水近一百公里。
红军桥,皇城,县衙,造纸坊,枫林,哭嫁歌,打镏子,抬花轿等构成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后坪名声在外的,是民国时期四任县长在任上被杀。
后查证,这是当地士绅所为,百姓还是温良恭俭让的。

1914至1941年后坪曾设县,1934年4月贺龙带领红三军经重庆彭水从后坪石界进入贵州,后坪是“红军入黔第一乡”。
解放后,后坪属沿河县塘坝区,1992年撤区并乡,原后坪、石界、当门三个乡合并为后坪乡。

春秋时属巴国,三国时设费州,唐为洪杜县,宋入彭水,元后属务川,明时修土司皇城,清时于境内青山寺设都司衙门,民国三年于此设置县衙。

民国后坪县,1914年9月成立,1941年8月裁县,置县28年。在短短28年间,无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情、风物……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许多历史旧闻,流传民间,迄今人们还津津乐道。
后坪位于渝、黔边陲,靠乌江西滨,洪渡河北岸,毗邻遵义务川县、重庆彭水县,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后坪地区,在历史上春秋时为巴国南境,战国时属楚后入秦,秦为巴郡,汉为涪陵县、三国时设费州,晋为汉复县,唐为洪杜县,宋时曾并入彭水县,宋末田氏豪长田宗恕于此设隘头巡检司,元以后属务川县,清代曾于后坪青山寺设都司衙门,光绪十年,于今后坪场白云寺设后坪弹压委员。

民国3年,改后坪弹压为正县,次年九月第一任知县李学源到县视事。
县政府初设后坪(旧弹压府治,今沿河县后坪乡)。

1936年县府迁移至茅天。
民国30年8月后坪裁县。
以刺竹垭,小鱼溪为界。县东的老后坪、塘坝、洪渡、隘门、甘溪、克天坝六个联保划归沿河县;
县西的新后坪,亲团园、后槽门、焦坝、天山坝、石江坪、鹿池坝、分水、濯水九个联保划归务川。
8月1日后坪县封印,停止行使职权,务川、沿河两县正式接管后坪县地。

全县面积,南北纵约75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
据民国26年12月贵州省建设厅测算,有面积766.98平方公里,折合105万亩。
山多耕地少,土多水田少。

县境最高峰是濯水乡的笋子盖,海拔l743米,最低的洪渡乡王家坨海拔230.9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县境东濒乌江大河。
南临洪渡河畔。
中有长溪河(古名都濡水或称都江水),发源于分水南克寨,县内有小鱼溪等四条溪沟汇入,流入彭水县万足区注入乌江,县境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283.4平方公里。
西有濯水河,发源于濯水长江坝,流入正安(今道真)水岩脚注入芙蓉江,县内流域面积193.57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0.98亿立方米,下流落差亦大。
东南有鱼溪,发源于金竹山,流经塘坝区注入洪渡河。
县内各河流,由于夹谷深沟,灌溉效益较低。
除乌江外,其他河流均不通航。

后坪地区解放前未建公路,没有汽车行驶。
民国5年有邮政设置,设后坪、濯水两代办所。
因地处川黔边陲,又是黔、楚、川汇交咽喉,古为牂牁要道。唐宋以来,道路经营较早。今县内有三条古道(官马大道)。

濯水大道:实为古盐路。
清光绪四年,贵州人 丁宝祯任四川总督,改革盐务,实行官运商销。
川盐入黔,分涪(陵)、綦(江)、仁(今赤水原名仁怀厅)、永(叙永)四大盐岸。
涪岸盐由江口镇起解,经后坪运往黔东北的务川、德江、凤岗等地供应。
川黔边区由于山高水险,道路崎岖,交通闭塞,运输不便,物资交流,周期过长。当时务川、彭水两县知县商定,动员江口富绅李铭英(进士)、邵健侯(举人)杜鹤桥(秀才)三人为首,组织杨、董、向、赵、江、肖等十大姓集资修筑江口至务川盐路。明文规定:
宽三市尺、长二百余华里。报酬以组织者子孙世代垄断江口食盐零售。
并于显赫之地,树碑立铭,以昭公允。
所以后来江口售零盐有“依轮子”之说。
自盐路畅通以来,独石、濯水一带,商贾盐夫,络绎不绝。濯水场设有盐号,生意十分兴隆,后成为后坪县的商业重镇。

洪渡至分水大路 明清以来,凡来往行,人由乌江洪渡口至务川,必经塘坝、金竹、后坪、茅天、兴隆、过分水丫进入务川。
清初曾在这线设置塘汛,直达思南府城每一塘汛,均派塘兵驻守,盘诘行人,捉拿盗贼,维护治安。
明朝万历年间,务川知县胡金札还在洪渡河口树立“军门禁约”碑。
洪渡至乐居大道 由洪渡经当门、白鹤、焦坝、乐居,渡老鸦溪去红丝进入德江境。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军长的率领下,游击黔东一带,曾途经此路。
因而它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红军长征游击路线。

后坪县地开化较早,在两汉、三国,就有汉人迁入。今后坪乡境内的古迹遗址主要有:

青山寺:位于后坪乡境内,建于明代,清代于此设都司衙门,内藏有都司诏碑。
青山寺都司衙门,咸、同年间,由于白号军起,大尧山红苗暴动。
后坪县地混乱达十年之久。青山都司势微力弱,不足以遏乱萌。
光绪十年,务川知县张济辉会同安化知县邓家绩禀贵州巡抚,请设后坪弹压,由务川代管。

白云寺:建于清代,造型讲究。请光绪十年于此设后坪弹压委员。遗址现为后坪乡解放军烈士陵园。

皇城遗址:据传始建于明朝末年(1644年),明中央政府在贵州设立司,当时,土家人懿德相友因征渝有功,军威显赫,明廷赐皇命四道,将他功升宣抚使司,行参将事,责令镇守贵州,皇帝授书“黔郡之首”四个大字以示褒奖,其妻田氏也被诰封武略将军零夫人。
此时懿德相友实际统治着贵州东北、渝东几千平方公里的地盘,虽雄踞高位,但懿德相友心宿故乡,1652年回贵州,在洪渡岩(今红竹村)修建土司皇城。
与懿德相友的地位相配,据传“土皇城”可谓耗资颇巨,气势不凡,千斤巨石铸就城墙,相传,巨石太大没有办法堆砌,懿德相友特地到湘西请神人麻邀子来赶石头,所以,不到3年,整座占地500多亩的皇城就建成,虽全是用当地石料建造,却显示着当时土家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
距现在目测,当时的皇城占居缓坡,按照土家族聚落的传统规矩,洪岩土司城不过放大了规模。
缓坡不占良田,便于引泉排水,而且有利防洪。
可以想见,当年即使山洪瀑发,也无损洪岩土司城分毫。
洪岩土司城的遗存本来十分丰富,但也与全国其它地区的生态同命运,“农业学大寨”给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仅有零星的城墙有遗迹可寻,其余城内建置,本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可—一指出其位置。

据《沿河县志》记载:
“皇城”位于后坪乡崇山峻岭之中,平坦宽阔,四周陡峭,东、西院门完好。清咸丰年间(1851-1861),黄号军胡黑二义军,支持地方义军田易得据此竖旗,并加修“皇城。”

后坪县衙:位于今后坪乡中心完小,建于民国,1936年后坪后署迁至茅天,原后坪县衙改为小学,今旧址保存完好。

据《续思南府志》载:
在明清时期,后坪县地就有分水垭、客店坝 (今克田区所驻地 )濯水场 (传说起于明成化年间)茅天口、 后 坪 、塘坝场 、王家沱、 乐居 、蕉窝坝等乡场,每逢集期,四方村民,摩肩交易。川、黔、湘、鄂商贾,往来买卖。务川政府派员稽查、课税,维护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