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亭街道 首页
武冈籍教授周叶中 39岁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宪法

      

      第一次见到周叶中,真让我惊讶。稚气未脱的面庞,透出纯朴的微笑,匀称高大的身材充满着年轻人的活力。这是走进中南海为新一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讲宪法的教授吗?

  23日将来长讲学的周叶中回忆起2002年12月26日下午进中南海讲宪法,语调依然平缓、深沉。
  为新一届政治局讲宪法
  他说,那天与他同去中南海讲宪法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崇德教授,一位受人尊敬的中国宪法学权威。那年,许先生78岁,他39岁。
  周叶中回忆那天的情景说,进入会议室,***总书记就迎过来,亲切问候。总书记握着许崇德教授的手,尊敬地称许先生为许老,还对周叶中说了一些鼓励的话。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今天来听你们的课,都是你们的学生。
  周叶中说,刚开始时还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进入状态,还稍微发挥了一点。在座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听得非常认真,并不时做笔记。课讲完后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最后总书记说,看来大家热情很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但今天时间有限,等以后我们再找机会向两位专家请教。
  周叶中说,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任后第一次集体学习就安排学宪法,说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重视。这次不同寻常的学习成为第二天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谈到进中南海讲宪法,周叶**别强调的是依法执政。他说,中国***是中国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党员都成为遵守宪法的模范,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和依宪法执政。
  几年来讲宪法1200多场
  基于这样的理念,周叶中从1995年起就到各地讲宪法。几年来,他到全国各地讲宪法,讲了1200多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那天我在周叶中的办公室采访他时,就不断有电话来请他去讲宪法。
  我说:“你这样忙,还到处讲宪法,不影响你的工作吗?”周说:“这也是我的工作啊!到各地去讲宪法,我都是一到就讲,讲完就走。”我说:“你不顺便游游当地的风景区么?”他笑笑:“没有时间。”我说:“你讲宪法,人家听得有味吗?”他说:“留校当教师那会,我还真练过演讲技巧。再说,宪法不是抽象的条文,它植根于生活实际,所以我总是力求讲得生动活泼,让人听来有滋有味。有次在一个乡镇讲宪法,有干部说,他连上厕所也不愿去,生怕漏掉了精彩的地方。”
  5月1日,是武汉大学对外开放的日子,学校安排了两场“名师讲座”,其中一场即是由周叶中主讲的“宪政中国”。我早早地赶去,却不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演讲大厅内外早就挤满了人,我只能在场外听。虽然我实在听不见周教授在说些什么,但从场内传来的阵阵笑声与掌声,足以让我知道这个讲座是如何的受欢迎!
  当年高考只够中专线
  周叶中的头上有着不少的光环。他现在是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
  然而谁能想到,周叶中这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学者,1980年考大学,其分数竟然只够中专分数线呢!每当有人当面夸奖周叶中聪明时,周总是说,我素质一般,谈不上聪明,只是比别人更勤奋,或者说机遇好罢了。
  周叶中出生于湖南武冈一个农民家庭。初中就是在村里读的。但高中到了武冈二中,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周叶中知道自己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有多花功夫才能赶上人家。那时学校晚上9点半熄灯,他感到时间不够,就到附近一所学校相熟的丁老师家去看书,一直看到11点多。
  功夫不负苦心人,周叶中1981年第二次参加高考,考入武汉大学。从农村来的周叶中,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发现自己有许多地方不如人家:首先是一口武冈话,人家听不懂,严重妨碍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怎么办?
  周叶中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模仿播音员的声音,学起了普通话。当周叶中刚开始揣着收音机在宿舍拿腔拿调地学普通话时,同房间的同学还觉得好笑,但很快就肃然起敬了。可不,只花了短短的一两个月功夫,周叶中的普通话就说得像模像样了。
  第二不如人家的是英语。进校英语摸底考试,周叶中成绩不好,分在慢班。虽然分在慢班,周叶中却去快班听课,同时也在慢班听课。这等于上了两个英语班。自然,英语水平也飞快地上升了。
  大学二年级的周叶中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法制报》发文章了。本科4年,共发了7篇文章。这在本科生中是非常难得的!
  24岁成为最年轻的理事
  硕士阶段,周叶中啃了许多难读的理论著作,记了27本笔记,读书卡片装了一麻袋。知识积累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生裂变,新思想的火花就会不断喷溅。尚在读硕士学位的周叶中,才华横溢,共发表了11篇文章。其中发表在《法学》1987年5期的《宪法实施:宪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收入《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精选》。
  1988年,硕士学位刚拿到,周叶中就被选为中国宪法学学会的理事,那年他才24岁,是学会最年轻的理事。
  1988年周叶中留校任教,1991年他考取在职博士,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还被选举为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成为当时法学界全国性学会中最年轻的副会长。
  重亲情,也重友情、师情
  今年“五一”长假,周叶中忙中偷闲回了趟武冈,看望他父母去了。他回来后与我聊起了他的武冈之行,很是兴奋。他说这次回乡,又一次看望了他高中时的班主任张颖老师。张老师79岁了,身体还好,见到周叶中高兴得像个孩子。我说:“你每次回家乡都去看望老师吗?”他说:“是的。”
  谈到老师,周叶中充满着幸福之情,言语变得分外温和。他说,他1978年进武冈二中时,遇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批原来在大学教书后来被打成右派的老师平反以后,纷纷来到武冈二中担任教师。这些老师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课上得真是好。于是他如数家珍地一一说起他中学的老师来:语文老师讲唐诗宋词是如何地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数学老师解析数学难题是如何地程序井然,条分缕析;理化老师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如何地生动形象,逻辑严密。
  周叶**别谈到了他高中时的第一任班主任李丽君,对他这位来自农家的孩子是如何地关心,爱护,如同慈母;他还特别地感谢那位让他在家里读书达深夜的丁老师,丁老师虽然不是二中的老师,但待他如同自己的学生,不,如同自己的孩子。他不仅让周叶中在自己家读书,而且经常送好菜给他吃。说到这里,我发现周叶中的眼中隐隐地闪着泪光。
  中学老师不仅关心他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的思想,他的立志。他说,他永远记得上初中时,教数学的丁行钧老师在课堂上全文朗诵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情景,那个场景他毕生难忘。
  大学老师是另一种风格,更多地从学业上关心着、提携着周叶中,周叶中深情地谈起了他的导师,著名宪法学家何华辉教授,谈起了虽然不是他的导师却像导师一样关心他、指导他、提携他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崇德教授……
  周叶中是个重感情的人,重亲情,也重友情、师情。
  每天清晨跑5000米
  在周叶中的办公室,要想与他顺利谈上十分钟话是不容易的。他的办公室有三部电话。往往是这部才响,那部又响了,时不时还有人来向他请示工作。我感叹地说:“你这样忙,哪还有时间做学问?”他说:“有啊,晚上。一个完整的晚上胜过一个白天。”“那你的身体吃得消吗?”他说:“没有问题。我身体强壮着呢!”
  我笑问:“你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哪里,只不过是注重锻炼罢了。”周叶中告诉我,他每天清晨要跑五千米,而且从不间断,那怕是在外出差。我问他坚持多长时间了。他说,从上高中时开始,到现在20多年了。
  与周叶中交谈,我发现,周对于要做的、想做的事,有着难能可贵的清醒。他眼光敏锐,善于对复杂的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他步履坚定,对他所认定的每件事都力求做好。
  作为一位教师,周叶中主编的《宪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他主编的《宪法学》是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规划教材。他的法学思想泽被的不只是武汉大学的学生。
  作为一位学者,周叶中曾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农村税费改革与基层政权建设”等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撰写战略报告达150多万字。他的思考、他的研究成果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决策时的重要参考。2002年,周的学术专著《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视野——基于宪法学思维方式的一种研究》出版了。此书很快到达中央首长的案头,有好几位领导看了后,称赞说写得很好,还有领导建议他再写一本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书。
  作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周叶中每天都在进行着学术上的长征,他每天跑的何止是5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