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窑第三社区 首页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迎转机,政府部门已介入

除了癌症,他的眼睛患有黄斑病变,还有长年的高血压和肾炎病史。由于收入有限,现在医药费用成了这个家庭不轻的负担。

原公浦说,1994年他从甘肃退休回上海后,工作关系依然挂靠在甘肃,如今和妻子每月的退休金一共大约7000元。

现在他吃的这款抗癌药(醋酸阿比特龙片),2017年已纳入了医保药品行列,降价到1.5万元一瓶。每月用量一瓶药,医保之外个人需要承担约6000多元。

断药时,他有时会托人购买仿制药。常吃的有两款,一款每月一瓶需要3200元左右,另一款大约4000元。但仿制药买起来手续很麻烦,而且每次有购买数量限制,并不能完全保证用药需求。

针对自己吃药难的境况,他提到,一直以来闵行区民政部门对自己很关心,每年春节和建军节会来家里探望,介绍企业界爱心人士,为他提供一部分慰问金。

同时,儿女们也一直在为父亲治病吃药想办法。原公浦大女儿告诉记者,他们姐弟三人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经常来看望和照顾父母,也送些钱。只不过抗癌看病是长期的事,这让父亲感到压力大。

澎湃新闻记者在原公浦家里注意到,他与妻子居住的这座房子比较简陋,但他还是腾出地方,珍藏着自己与我国原子弹研制相关的各种奖章、照片以及其他资料,向前来拜访他的人热情地展示。

年轻时的原公浦和妻子。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摄

原公浦有一个雅号“原三刀”。

他回忆,1959年他与妻子新婚刚两个月时,被选入大西北的保密工程,只身前往位于甘肃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404核基地。在那里,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也开启了他数十年的支边事业。

“看不见的刀山火海,”原公浦称,这份工作对技术的要求可谓极致,也有不小的风险,甚至对每次车削的铀屑都有严格控制,容不得一点闪失。最终,他为我国首颗原子弹加工出了“完全合格”的铀球。

在原公浦眼里,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是自己一辈子的骄傲。原公浦用红笔在书籍中标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记载。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你们还读吗?”他说,这是他那一代人最喜爱的故事,还有方志敏所著的《可爱的中国》,“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当时我们看了都掉眼泪。”


 目前,来自各方的帮助让原公浦吃不上抗癌药的境况正在迎来转机,澎湃新闻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