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街道 首页
从“生产分工”转为“创新协作”,一批意大利项目集中落户南京浦口
从“生产分工”转为“创新协作”,一批意大利项目集中落户南京浦口

  交汇点讯 “早在20年前,我们就与中国在汽车制造领域展开合作,但此次我们与南京的合作,更侧重于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科研创新。”4月2日,由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意中基金会主办,南京科学城、意中基金会(江苏)创新中心承办的“2019中意(南京·浦口)创新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一批意大利项目集中签约,意中基金会主席、布雷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席彭巴塞透露的“合作方向”,是当天众多签约项目的一个缩影——中意合作在江苏,正实现从“生产分工”到“创新协作”的鲜明转变。

  意大利“牵手”南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意大利正在实践工业4.0,而中国也正面临智能制造的转型,两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多契合点。意中基金会总裁文森佐·佩特尼在峰会现场表示,眼下,意大利很多制造型企业,都非常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据悉,今年6月意中基金会(江苏)创新中心将在浦口科学城正式启动运行,将为意大利企业搭建在江苏投资的平台,促进一带一路科技战略合作以及科技企业的交流。

  因为都拥有古老城墙,意大利古城卢卡与中国南京结为友好城市,堪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根顶梁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都以不同主题在南京博物院“开展”……“过去,我们通过很多方式加深了意大利与中国、与江苏的交流交往,同时也期待通过建立友好省份、友好城市等形式,搭起更多两国科技创新的桥梁。”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朗佩德表示,此次签署建立的南京科学城(意大利)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将致力于促进科学城与意大利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创新孵化器、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促进意大利的技术、成果在江苏落地。

  会上,南京科学城与布雷博集团、意中基金会企业研究服务中心、意大利创新协会、ECSI研究事业部、美食嘉年华创新中心、逸摩迅汽车公园(江苏)市场研究中心等7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及谅解备忘录。其中“千米红墙”科技园区是意大利十大创新园区之一,园区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疗、信息工程、高等教育等领域。

  “这次峰会进一步拓宽了浦口的国际合作领域,有利于意大利的前沿技术、产业经验、企业成果等落地浦口,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谈到,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加速双方社会经济发展,携手共创“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典范。

  合作20年——“老朋友”寻到“新机遇”

  “日前,中意两国签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这是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当天参会的上百名来自意大利的专家、企业家都谈到一个观点:意大利的企业越来越看重与中国、与江苏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

  随着科技革新,除了动力系统朝着电动化的方向发展以外,汽车部件也正逐步迈向电子化,意大利企业布雷博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在布局制动系统的电动化。“我们希望与南京共同建立创新中心,在制动系统电动化、新能源车等多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布雷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席彭巴塞告诉记者,早在20年前,公司就与中国开展了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然而如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合作,成为该公司与南京的合作重点。

  “这几年,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新大国,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企业向我们咨询,如何与中国企业、园区面对面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上海意大利商会董事劳伦佐·瑞卡迪介绍,目前意大利与中国在机械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企业合作。江苏是制造大省,立足产业优势,未来,商会将带更多意大利制造企业、机械企业来江苏增进交流、促进合作。

  走出去、融起来——加强创新链、产业链“相互协同”

  在对外合作中,江苏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未来还要“融起来”,增强企业在世界舞台的竞争力。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赵顺龙以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表示该公司通过在美国、德国等各地建立全球性的科研网络和生产基地,坚持自主创新、精耕细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入选“江苏省上市企业公司品牌竞争力50强”,不断擦亮民族品牌。

  “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挖掘,几乎是所有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共同点。”赵顺龙告诉记者,就他所知,近年来不少江苏企业从制度上出台创新举措,加大对专利研发的投入,有企业特地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企业研发中心等,这对企业今后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峰会现场,赵顺龙介绍,通过对江苏全省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了制约江苏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十大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创新成本、外部资金支持、技术人员流失。“企业的供给问题需要研究、重视,创新服务的需求非常之大。”赵顺龙建议,发挥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的作用,注意研究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为企业寻找到契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路径。

  哈佛商业评论(意大利)评论家、ECSI创新研究协会合伙人保罗·塞维尼谈到,当前意大利和中国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初恋期”,双方对各自的政策、商业模式、创新环境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比起‘量级’,双方更应重视合作中创新协同的占比,这才是未来中意双方企业合作发展的主流趋势。”保罗·塞维尼谈到,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由大到强”的阶段,如何拥抱新技术,实现传统业的升级,是双方当前发展中的共同目标。

  如何在合作中保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德勤亚太区合伙人奥尔德里戈?范塔奇谈到,在航空航天、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意大利的技术更为成熟先进;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国当前走在世界的前沿,双方应该更多注重合作中的优势嫁接,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