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头社区 首页
【双创腾飞新农人】背井离乡,他们在北京的田野里培育着希望!

     这是一批具有知识、眼光、技能和追求的新农人。他们中不乏海归回国、城市青年下乡的高学历人士、有经营工业商业的成功者,也有进城务工、进城求学再回乡草根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里,他们不断探索和突破,沐浴“三农”改革的春风,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本公众号将开设《双创腾飞新农人》专栏,关注新农人的创业创新行动。第一期“候鸟先飞”聚焦农民工创业者,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听他们的“双创”故事。

       背井离乡,他们在北京的田野里培育着希望! 


       2009年,在距离北京500多公里外的豫北一座小村庄,七八个年轻男子正挤在一辆农用三轮车上,即将朝着他们的目的地—北京—驶去。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的向往而兴奋不已,夹杂着因对未来无知的恐惧,他们上路了!


       2016年1月在距离北京市区30公里的顺义区南彩镇顺平路一侧,有一处绵延数百栋温室大棚的地方,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河南、山东、河北······他们离开家乡故土,来到北京这片异地他乡,承包温室大棚,种植着蔬菜和水果,为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供给着营养。

 

       从顺平路这条主干道下来,刚行进几百米,就会遇上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对十多岁的姐弟正在路边招揽慕名而来采摘草莓的游客。见有游客过来,他们就很熟练地来到人前,带领着游客走向他家的温室大棚,还不时介绍道“我们家的草莓又大又甜呢!” 可等进入大棚后,游客开始采摘后,就能听到小女孩对他爸爸小声说,“这次你得给我们两五十啊!”哦~原来还是有偿劳动啊! 


       进入大棚里,一眼望去,无尽的绿色中红星点点,鲜红的宛如核桃大小的草莓静静躺在地膜上,其中不乏小苹果那般大的草莓。恰好遇见两个小朋友提着小篮子,在一垄垄草莓间蹦蹦跳跳,瞅见一个又红又大的草莓就弯身把它摘下,然后放进小篮子里。 



      王纯发告诉记者,他是2009年来到北京顺义承包大棚的,至今已经七年了。“前几年种黄瓜和苦瓜,今年是第一年种草莓。”

      “今年草莓的价格怎么样?” 

      “批发给客商的一般是20块钱一斤,采摘的话至少要35块钱一斤了。” 

      当问起今年大棚收益怎么样时?王纯发有些不好意思地支吾说,收益还不错。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才羞涩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棚是跟公司承包的,每年光承包费要一万元,再加上种苗、人工以及其他费用,我承包的两个大棚光投入至少就得七万。这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差不多净收益五万元吧。” 

       记者又追问道:“那前几年种蔬菜收益怎么样?” 

       “跟这种植草莓差不多吧。”



      在记者采访的同时,小姐弟俩不时又引来了两拨采摘的游客。主人要急忙去招呼游客,介绍价格、提供包装盒。 

      记者好奇问道:“现在前来采摘的人多吗?” 

      “周末人会多一点,平时比较少。前些年,有媒体宣传过一次,渐渐地来这里的人多了起来。” 

 

      当问起现在有什么困难时,王纯发说:“困难倒没啥困难,草莓都是直接卖给(销售)公司和批发商的。不过这两年种植草莓的人多了,你看看外面这些大棚,全是种草莓的。今年草莓的价格已经开始降了,比去年能低五块钱。” 

      “孩子上学困难吗?” 

      “孩子现在上学不要钱,就是当时转学籍时有点麻烦。女儿现在上小学四年级了,儿子上二年级,因为学籍不好转,儿子还在老家上了一年呢!女儿上学倒是很顺利的。”

      “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吗?” 

      “继续种草莓吧。不过,要是能和水果超市、商场直接对接就好了,虽然不敢说我种的草莓是无机的,但至少敢保证是绿色的。我这些草莓都是经过检测的,绝对安全!”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大棚的一角看到了这些,简易而混乱的生活起居。冬季,床铺移到温室大棚里;夏季,床铺移到大棚外的小屋里。但不管棚里还是棚外,孩子的奖状都是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背井离乡,孩子的未来是父母最大的希望。



      临别时,记者问起当年一起来此打拼的那些年轻人时,王纯发说“当年一起来的八个人,现在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其他都回家了。”酷暑寒冬在异地他乡的劳作,瞬息万变的市场,总有一些人忍不住辛苦,没挣到钱,选择离开了。而坚持下来的王纯发已经承包了两个温室大棚种植草莓,另一个年轻人甚至承包了三个大棚。他们都买了车,甚至要在河北燕郊买房。 

       守得其艰辛,方闻得其芬芳。

 

      2016年3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记者再次来到那片草莓种植区。新的一茬草莓已经成熟,只是价格已跌落许多。但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亲朋好友来到此处,采摘最新鲜的草莓,让孩子亲近下生机盎然的土地,采一把草莓,挖几株野菜,在阳春三月的艳阳里,感受下春天的脚步。 

      在南彩镇这一片狭小的土地上,有二百多个温室大棚。每户人家都是冬季住在大棚里,夏季搬到大棚外入口的小屋里,他们是真正以棚为家。他们背景离乡,在陌生的土地上耕耘,只是为了让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看到孩子的奖状,当我问起大棚主人王纯发,将来孩子高考怎么办?他乐观的告诉我,“现在政策变化那么大,说不定到时就能允许外地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了!”我不仅被他的乐观所感染,或许这一天不会太远。 

       王纯发还告诉我,当年和他一起来的有七八户人家,现在就剩他们两家了。但是坚持下来的他们挣到了钱,虽然种植技术都是他们自己摸索的,种植成本也越来越大了,而且农户总是盲目的种植同样的作物,农产品检测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市场对他们的认可也越来越高,生活同样会越过越好。他无意间透露道,“去年要不是手里一时没那么多现金,我差点就在北京燕郊买房了呢!”  

      第二次到王纯发的草莓大棚时,发现他们已经开始**老家的乡亲来棚里干活了,因为夫妻两个实在忙不过来。当然,天气转暖,游客增多,小姐弟两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了!😊 


来源:农民日报新媒体出品

文字、图片:王帅杰 

编辑:Small 榕

                                      厦门福弘云科技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