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街道 首页
船模达人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杨育锥的家门口。此时,他正在门外整理自己存放的木材,他说这些对船模制作者来说可都是宝贝呢。

杨育锥,今年66岁,虽已过耳顺之年但仍精神矍铄。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船模,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痴迷地造出一艘又一艘满载历史的古船。

 一进杨育锥的家中,我们就被眼前的“船模世界”给惊呆了:大到等人高的巨型船模,小到半个指甲盖的船模小部件,这里一应俱全。杨育锥笑呵呵地同我们说:“好端端的一个家都被我改造成了船模工作室了,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这里。”

 

 杨育锥取下一个木块,将其锯成大小相同的小木块,用于制作船模上的小部件。为了造出精致的船模,杨育锥到处去“淘”材料,连鼓浪屿居民废弃的旧木床都不放过。他告诉我们,福建省生产的杉木、樟木和松木,都是优质的船模制造原材料。

 在杨育锥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工具。他随意取出了两件,“你们看,这些工具都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有的还是我亲手做出来的,到现在还十分耐用。” 

 杨育锥出生在造船世家,年轻时学过做木工,后来当了近10年的海军军舰技术员,又精通汽修、木工等技术,这让他对“福建古帆船”的研究和船模制作十分得心应手。

 杨育锥拿出已经制造好的船模部件,大的如锚和绞盘,小的如轮滑,都做得精致无比。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他干起活来依旧一丝不苟,常常废寝忘食,哪怕是为了制作出最细小的配件。

 “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是中国四大名船之首,也是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优秀的远洋木帆船之一。如今,“福船”已经难觅踪迹,杨育锥觉得很有必要留住古帆船的记忆,在近20年的时间内,他先后手工制作了数十艘古船船模。

 “来,你们闻闻,很香的。”杨育锥拿出一艘用香柏木制作的小船,样板来自福州的舢舨,是“福船”中很具代表性的交通艇。

 为了让古帆船保留古老韵味,杨育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艘船都是严格按照比例缩小制作,就连古帆船的帆布,他也是按照最原始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

 杨育锥正在重新整理一艘厦门钓艚的帆布,这是闽南沿海地区广泛使用的优秀船型,稳定性高,抗风性强,是远洋和海上作业母船,是老厦门人心中无法忘怀的船型。

 杨育锥告诉我们,他做过的数十艘古船船模中,有多种类型,如战船、商船、渔船、官船、执法船等等。

 近期,杨育锥正准备着手制作“新安沉船”,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航海贸易船。虽然国内已有人做出该船的船模,但并未得到业界的认可。为此,杨育锥不断查阅资料和老照片,希望能够还原其真实面貌。

 杨育锥造出的船模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和好评。他与中国航海博物馆签约制造“福船”模型,他制造的多条船模被该馆永久收藏。在我们闲谈之间,杨育锥接到博物馆的来电,对方和他商量近期将筹办的船模大赛事宜。
 杨育锥说,他不予余力地雕琢船模,撰写论文,是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中国古船的关注,留住那渐行渐远的古船历史,而不是一味地崇拜西洋船只。“做船的时候不单是在做船,而是在学习一段历史和文化,我们要记住咱们国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并弘扬中国的船舶和海洋文化。”

 《厦门人的一天》到此结束,让我们为杨育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点赞!



                                       厦门云中宝网络整理发布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