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街道 首页
以技术融入推动育人模式转变

      

       推动普通高中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回归教育原点,一直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经过7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指导评估体系,整合学校的团队课、班会课,形成了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会团会课为四大类型的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初步实现了高中育人模式由应试取向向育人取向的转变。

  技术融入驱动课程评价和学校组织方式连锁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普通高中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学校从2010年5月开始参加教育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课题研究,以技术融入为突破口,以技术融入推动评价方式的改变,以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课程模式的改变,以课程模式的改变推动学校组织方式的改变,最后促成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改变。

  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评估体系。

  学生发展指导的目的在于通过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包括性格测评、心理辅导、职业建议、学科定向、课程规划、生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活动。前提和基础是通过专业测评工具的运用,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作出评估。为此,学校建立了“两系统、一平台、多问卷”的学生发展指导评估体系。

  “两系统、一平台”是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心理测试系统和“成长的足迹”过程性记录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学生学籍系统、学业成绩、宿舍表现、常规表现、社团管理、志愿服务等子系统,对学生的各项过程性、连续性数据进行收集与记录,使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心理测试系统包含学生个性、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心理、兴趣、能力等测评量表,通过这些量表的运用,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两个电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师的分析提供过程性、连续性、真实性、客观性的数据。“成长的足迹”过程性记录平台是学生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收获与反思的平台,学生自己定期记录,导师定期批阅,同学定期评议。借助这一媒介,导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心路历程。

  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整合现在高中的所有课程,形成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模型、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后,学校在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的基础上,增加了理想指导,形成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模型,以此为出发点,细化每一点的内容与目标。

  确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后,学校经探索后形成了“四驱车”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开发模式——将发展指导课、班会课和团活动课作为后驱的两个轮子,保证全媒介形式的课程有的放矢,教师和学校为实施主体,在日常教学中保证课时,为学生的发展进行方向指引。将活动课和选修课作为前置的两个轮子,由家长、校友和社会机构作为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开展全主体、全过程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方法和平台。

  围绕课程的类别与目标,运用“四驱车”的课程开发模式,学校形成了基于高素质现代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会团会课四大类型,合计43门课。

  必修课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为教材,在高一年级开设,对应理想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设置通往梦想之路、最强大脑、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等章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在高中生活中要达成的各项目标。

  班会课、团会课以体验和内省为主,围绕高中生活设置相关主题,分布在高一到高三学习生活的各个关键时期。

  选修课和活动课以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的发展为目标,基于项目设置历史与人生、职业启蒙课、学生公司、投资理财、健身体能训练、朋辈心理辅导等相关课程,旨在提供不同数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需求,主要分布在高一和高二年级。

  通过课程模式的改变驱动学校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班级授课制下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运行机制。

  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清晰的工作开展机制。在组织运行机制上,学校确定了导师制指导体系,学校层面设立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室,指导年级领导小组和班级导师开展工作,将班级授课制下线形的组织结构进行横向连接,实行扁平化管理,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顺利开展。

  在工作开展机制上,学校形成了“评估甄别—指导实施—导师指导—活动开发—制度保障”的指导流程,以及学校、校友、家长、社会专业机构四方互动合作的指导网络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指导评估体系指导工具。

  面向未来而教,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

  经过7年的实施,通过技术融入推动育人模式的改变收到了实效;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建立了一支具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打造了学校的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而教的办学格局。

  第一,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天赋和潜质得到了最好的发展。2014年至2016年三年中,学校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94个、省级奖项2188个。校团委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26个。在体现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自主招生方面,得益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学校每年进入面试环节的人数及最终被录取的人数,均名列广东省第一位。

  第二,建设了一支具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通过学生发展指导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近三年,学校教师撰写相关论文34篇,公开发表5篇;公开出版专著1本;先后申报相关课题12项,获得学生指导工作的省级表彰奖项8个。

  第三,形成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促使学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升级,在组织形式上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并在各项活动中渗透融入了生涯指导的内容,使华南师大附中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目前,每学年一次的心理节活动,各项具体的活动方案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了心理部(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和心理社(学生独立管理的社团)两个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四,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而教的办学格局。面向未来的办学以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理念。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促成了我校以数据为基础、以评价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利用数据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明确指导方向和重难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而教的办学格局。如今,每学期伊始,学校都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制订本学年指导计划,明确指导的重点;每个学期中段,各个年级都会进行学情和心理状态调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反馈来调整与改进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