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襄阳政府网消息) 夏日的铁路社区,生机勃勃,大街小巷,畅洁绿美。这个拥有3.5万居民的大社区,迎来又一个催生文明之花的时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种子,已在这里悄然生发。“善曲歌罢和风煦,中国梦里处处春……”这是路上的风景,温情脉脉地将居民的心握紧。有别于商业广告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一系列活泼可爱、神态各异的“中国范儿”公益广告出现在铁路社区,朴素的字眼里闪耀着热爱祖国、中华美德、勤俭节约的文明光辉,一声声召唤的是敬老、爱幼、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组织老年人春游
王华革老师暑期给孩子们讲绘画课
社区未成年人演奏会
粉刷一新的铁院东路
文明劝导行人过马路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社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如何为襄阳创文出力尽责,这是铁路社区党委“一班人”须臾不敢松懈的话题。他们常说,文明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与每一位居民的言行、意识都息息相关。这项工作抓的是创建,树立的是形象,改善的是环境,促进的是发展,受益的是群众,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都责无旁贷。
在樊城区中原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武汉铁路局襄阳房建生活段的全力配合和鼎力支持下,近年来,铁路社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努力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到人,将社区打造成了环境优美、治安良好、配套齐全、服务周全、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家园!
这是一曲创建为民的乐章
对于创建的变化,很多居民认为,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舒展了“皱纹”,一面面整洁干净的墙壁告别了“黄褐斑”……社区环境变靓了,他们住得舒心了。
穿过铁路社区,从新华路走到中原路,必经铁院东路。这条路上有幼儿园、小学、高中,也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商铺。从前,道路两旁被各种流动摊贩“占领”,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人难走,车难过。
可8月10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进铁院东路,以往的马路市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整齐的菜摊,还有干净整洁的环境,随时可看见清洁员在清扫道路。
住在附近的孙大妈告诉记者,从前在又吵又脏的环境中买菜,烦躁又疲惫。现在从街上买完菜,不仅“菜篮子”更加丰富了,心情也舒畅许多。环顾四周,记者发现,车辆也都整齐地摆放在指定停车位上,街道宽阔了很多。
记者沿着铁院东路一直走,两旁的店门和栅栏都漆成了深蓝色,墙壁则涂成了清爽的天蓝色,映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创文宣传标语,格外养眼。在此之前,各种小广告已将这里吞噬。铁路社区投入十余万元,铲除全部“牛皮癣”,将墙壁重新粉刷,扮靓了街道,美化了环境。
硬件提档升级,软件当然也得跟上。铁路社区耗资5万余元,架设基站,购买对讲机和治安巡逻电动车,成立了一支10人治安巡逻队,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
去年冬天,铁路大院北区四五户居民家中被盗,巡逻队员连续蹲守三天三夜,将正在撬防盗网的小偷抓了个现行。上个月底,铁路二院一男一女发生争执,男的持刀捅伤女的后逃窜,巡逻队员正巧经过,追至铁院西路菜场将捅人男子擒住。
“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我们住在这里,特别有安全感。”居民周师傅感慨地说,一直以来,铁路社区都从群众最关注、最盼望解决的小事、实事、难事做起,让每一位居民在点滴中感受着变化,在变化中体验着幸福,把“为牌子而创”成功转化为“为民而创”。广大居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一页全民参与的篇章
闹市街头,铁路社区组织的“创文知识竞答”现场人头攒动。退休老人、教师、学生、出租车司机、个体户等100多位居民踊跃参与,答对者均可获得居委会提供的小奖品。“为了提高创文知晓率,我们下了不少功夫。”铁路社区党委书记龚新涛向记者介绍,除了每天利用宣传车在辖区大街小巷广播创文知识以外,网格员每天还会入户走访,现场解释核心价值观每个层面的意义,引导居民理解、记忆核心价值观。家住铁路大院中区6号楼的李爱芳说:“我每天起床和睡觉时都会把核心价值观背一遍,现在已经很熟练了。”
龚新涛说,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使创建成为广大社区干部的自觉行动,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
在黄鹤巷与前进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当信号灯亮起红灯时,行人们停下脚步耐心地等待。一名文明劝导员告诉记者,原来时常有行人不顾信号灯乱穿马路,现在许多居民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每个居民感觉到身上有一种责任感,他们觉得做个文明人不再是个人的事,把社区环境当作自家小环境,从而创造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大环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铁院中路一水果店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商铺外的道路上时常有乱扔瓜子壳、果皮的市民。社区大力开展创文工作以来,丢垃圾的现象少了,他自己也主动清理门前杂物,街道变得越来越干净了。“文明创建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文明意识的大提升。”“过去主要协调解决邻里、婆媳纠纷等矛盾,现在主要解决公共设施、生活保障、帮扶、就业、教育等方面问题。”铁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明创建以来,居民素质逐步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文明是什么?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个座;逛街时,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红灯亮了,自觉在线内等候……其实,文明行为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生活中的举手之劳。
从干部到群众,从单位到个人,从老人到小孩,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铁路社区参与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深的一项活动,成为对各项工作产生巨大推动力的一项活动,成为居民满意率高的一项创建活动,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让更多居民从中得实惠,铁路社区努力做到服务居民更精准。“我们社区老年人多,他们高兴了,我们工作才算做到位了。”龚新涛说,除了在社区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搞好居家养老服务,他们还组织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今年4月,铁路社区请了3辆大巴车,组织辖区200多名大爷、大妈到习家池春游踏青,同时还带老人们去东津新城,看襄阳的新变化,老人们都乐得合不拢嘴。“社区连午餐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只管玩儿。”73岁的崔奶奶说,生活在铁路社区,她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这是一段谱写文明的华章
8月10日,在铁路社区特奥班,63岁的志愿者王华革正手把手地教一位残疾孩子画画:“手放松,慢慢画。”
2006年,退休教师王华革在铁路社区筹建了特奥班。每周一、三、五,她都会来这里陪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教他们画画、剪纸、吹乐器。她的智障儿子被培养成多次在国际大赛获奖的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她主动与残疾人家长和孩子分享经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勇气。近日,她还获得了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9年过去了,特奥班的学生袁冶、彭亮成为全国特奥会冠军,严阳、熊俊军摘得省特奥会冠军奖牌;赵磊在省智协举办的红歌大赛中取得第一,还有李帅、张君、刘杨……他们学会了不同的才艺。特奥班带给残障人士、义工老师的,有感动,有收获,也有希望……
和王华革一样,铁路社区还有许多志愿者在服务社会和他人,比如爱心妈妈团的成员,比如社区心理咨询室的义务心理咨询师。正能量存于每一个人心中,并渴望与他人相连。在榜样的带动下,铁路社区居民崇德向善、争做“好人”,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75岁的陈继华和78岁的肖保忠是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拌了一辈子的嘴,如今儿女纷纷成家远去,两人一闹别扭连个说和的人都没有。社区志愿者李新生知道后,没事儿就到老两口的家里串门。“我陪他们拉家常解闷,顺带帮他们干点家务活。”李新生说,时间长了,老两口都特别信任他,有什么事情都会跟他说。
住在铁路大院中区11号楼的李信成,因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看报纸。可由于经济拮据,他家并没有订报纸,想看报纸只能到居委会。得知此事后,志愿者姚路军每天下午都会专门赶到社区一趟,将当天的《襄阳日报》和《襄阳晚报》送到李兴成家里,让他如愿看完新闻。
人人争当文明表率,处处闪耀文明光辉。居民刘静自豪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铁路人,我亲眼见证了铁路社区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文”对社区的影响是深远的,文明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居民的内在品格气质。居民杨悦说:“社区美了,居民素质高了,邻里之间相处更和谐了,幸福感也更强了。”随着铁路社区“创文”行动的蓬勃开展,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位居民的心田,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湖北省“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全省残疾人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襄阳市“文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樊城区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和谐社区“先进社区……近年来,铁路社区先后获得多项殊荣。如今,铁路社区又鼓足干劲创文,精心浇灌文明之花,争取更高的荣誉。在文明之花的掩映下,一个幸福文明的社区越来越靓丽……
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文明,早已在每一位居民心中深深扎下根来,孕育出一朵朵幸福之花。今天,铁路社区的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