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商贸港 首页
二孩”一年间:过半家庭不愿再生因为啥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如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满一年,但是,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

二胎生育意愿这么低?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从2016年4月开始历时半年,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范围包括北京、辽宁等10省(区、市)的0到15岁儿童的父母。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陈晓霞介绍,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从地区来看,北京和东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最高;从家庭类型来看,城市普通家庭已有二孩的比例最低,为29.6%,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5.9%。

由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的现象。>>延伸|超半数一孩家庭不愿生二孩 发达地区更低

报告对已经生育了二胎的家庭也做了调查,生二胎的动机主要是“家庭的快乐与完整”、“陪伴第一个孩子”和“想要儿女双全”等。

生育二胎之后的烦恼也接踵而至。目前超过50%的二孩家庭对两个孩子的养育存在新的困惑:

生二胎有多纠结?

如此看来,指望“二胎”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似乎并不太现实。在实际中我们也确实没有感受到“二胎生育潮”的汹涌,尽管医院妇产科常有二胎妈妈出现,但“二胎纠结”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媒体报道来看,生二胎面临着医疗、教育、就业、养护等各方面的压力。>>延伸|生育率不像水龙头想关就关 想开就开

网络舆论中既有“二胎保卫者”,也有“二胎抵触者”。不生二胎的原因也更加情绪化:

考虑到生产的痛苦,不愿再冒险

没人带孩子,养育太累人

家庭生活面临更多风险

家长偏心,不愿悲剧重演

谁在生二孩?

根据卫计委的统计,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约9000万对夫妻中,60%以上女性在35岁到49岁。具体来看,过去一年中,都是哪些人生育了二孩呢?

就区域来看,如果数据属实,全面两孩政策在山东的效果比较明显。根据山东卫计委的数据,山东省1~9月份一孩出生38.1万人,占出生总数的37.9%;二孩出生60.3万人,占出生总数的59.9%,增幅38%。贵州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头九个月,全省常住人口出生数为32.46万人,其中二孩占46.98%。

从具体人群来看,全面两孩第一年中生育二孩的70后呈现增加趋势。

70后在全面两孩实施第一年生育二孩的积极性相对较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年龄不等人。

15~49岁女性被确定为育龄女性。2016年,70后的年龄在36岁到46岁,已经处于育龄期的末端。对70后女性来说,生育二孩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窄。要想实现再生育的愿望,就必须想方设法,尽快怀孕。

据北京市复兴医院妇产科主任姜桂英介绍,今年以来,来建档的高龄产妇明显增多,有些人自然受孕不成功就选择了做试管婴儿。

她认为,今年上半年孕产妇死亡率比去年同期上升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部分高龄育龄女性集中赶末班车生二孩。

相比而言, 80后就从容得多。

从年龄看,80后在26岁至36岁,由于晚婚晚育的趋势,这个年龄阶段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结婚,另有一部分人头胎孩子刚出生不久,一部分不愿意要二孩,即使愿意要的,也不像70后那么着急。

这就使得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现这样一种错位,部分拥有较强生育意愿的70后由于年龄问题怀不上或者出于顾虑放弃生二孩,年龄较轻的80后生育二孩的意愿又不那么强,简单说就是,想生的生不出,生得出的又不愿意生或者不着急生。这种错位最终将在全年新生儿数量上显示出来。

而从整体看,民众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强烈。

阻力究竟来自“条件”还是“观念”?

对于许多有生育意愿的普通家庭来说,最烦恼的还是“经济条件”,但“二胎”并非有钱人的特权,随着生育政策的挑战,近年来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尽量解决一部分困难。

目前来看,各地政府主要从生育保险、产假、医疗卫生等方面来为“二胎”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未来还期待政府在教育、养护、产后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延伸|社科院报告:全面二孩不是终点 未来或需取消生育限制

“二胎政策”的阻力除了“经济条件”,还有现代人的生育观念、养育观念。从“独生子女”到“全面二孩”,国人的生育观念也逐渐从禁锢走向开放。不过,在更加崇尚自由和人权的今天,人们对于生育权的看法也更加多样化,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有一个标准。

根据2015年全国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到1.05。这个数据让很

让很多人十分震惊,为此,相关专家指出,综合调查方式弊端及人口发展显示等多方因素分析,我们不必为所谓的“超低生育率”担心。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出生人口的平稳增加是客观的,我们不必为所谓的“超低生育率”而担忧。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主流观念的情况下,如何转变社会生育意愿,如何满足新的生育服务需求,对于从“独生时代”过渡到“二孩时代”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只要坚持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总和生育率水平必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北京时间综合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