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时值冬日却温暖如春,云南普洱城区草木葱茏,红彤彤的火焰花绽放街头。振兴路边上,一棵三百多年的高山榕枝繁叶茂,人们专门为它辟出一个“倒生根公园”。杨家贵、许志云老哥俩在大榕树下自弹自唱,自得其乐。他们说:“树是城里的‘乡愁’,许多老华侨靠大榕树找回普洱城从前的样子。为了保护好它,前些年还搬走了公安、司法和法院三家单位。”
普洱市的生态出类拔萃: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七成,各级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两成,拥有全国近1/3种类的动植物。2015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海明珠”发生了什么变化?记者日前走进“普洱茶之乡”,一探究竟。
账怎么算?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达2000多亿元
2012年普洱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时,私底下也有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普洱生态环境这么好,事实上就是“森林城市”了,还瞎折腾什么?有人觉得:“创森”得花不少钱,拿这钱搞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
但市里研究认为,如果孤立地看“创森”,当作一项工程,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若把“创森”放进普洱发展的大局看,则是水到渠成,而且非干不可。
普洱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所辖九县一区中有8个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但生态条件优越。普洱早就确定“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创森”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可以作为工作的平台和抓手。市委书记卫星表示,森林城市是高品质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发展方向和潮流,“创森”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事情。
在普洱市北部新区,800多亩城市湿地风景如画,由于草木丰茂,常常是只闻人声不见人影。不只有城市湿地,在普洱城区周边,还有1000多亩的洗马湖生态湿地和近800亩田园湿地。普洱市区只有23万人口,看不到冒烟的工厂,徜徉其中如在画中。
市林业局局长李钊说,普洱“创森”不是临时起意,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2010年6月,普洱成立“森林普洱”建设领导小组,瞄准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和森林城镇体系持续发力。2012年开始,普洱“创森”全面启动。
“创森”历时三年,普洱市总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五六十亿元,支出达200多亿元的普洱来说,难能可贵。如今,据专业估算,普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达2000多亿元。
活怎么干?
显山、露水、弘文,酿出浓郁的“普洱味道”
漫步莽莽丛林中,舒适的“天然大氧吧”让人心灵宁静,犀牛在奔跑,水鸟在鸣叫。住在隐藏于林间的小木屋,早上推门可能邂逅野生小动物。这里是普洱国家公园,距离市区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城市周边有个占地32万亩的国家公园,非常罕见。
“创森”是“全域化”的事,这意味着不仅在城区,在全普洱境内都要达到森林城市的标准。但森林城市不是“千城一面”,普洱的特色在哪里?
普洱人把保护森林既融入发展理念,又彰显在做事的细节。在澜沧县景迈山,万亩古茶园的地下,埋藏着一个世界级大铁矿。但为了保护祖先留下的古茶树,当地立法划下开发红线,正在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予以更完备的保护。在普洱国家公园,供旅游开发的面积,不足5%,如今实际建设还不到1%,且都不在自然保护区里。在犀牛坪景区,企业兴建旅游设施的采伐量,还不到给定采伐指标的1/3。景区负责人刘方告诉记者,公司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处理好和政府、当地居民的关系。
在普洱街头,绿化的树种多姿多彩,一年四季花开不同。市林业局党委书记于成刚介绍,利用本土物种优势,多栽本地树,多种本地花,是普洱“创森”的又一个亮点。一棵棵凤凰木、榕树、杨梅、菠萝蜜、香樟树、鸡蛋花、大花紫薇等乡土树,把普洱装扮成大花园;通过乔木、灌木、藤本、花卉、地被等立体绿化,鲜花走廊、生态走廊和自然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普洱美不胜收的景观系统。
不是先天自然条件好就够得上“森林城市”,综合施治对欠发达地区至关重要。普洱“创森”重内涵,彰显南亚热带地域独特风貌,显山展大气、露水秀灵气、弘文蕴底气,酿出了浓郁的“普洱味道”。
谁是受益者?
“在森林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我们越来越‘好在’”
“我们这里有城里的设施,还有乡村的山水,可不是一片乐土吗?”问起店名的由来,老板杨庆九哈哈一笑。“乐土饭馆”占地两亩,在思茅区南屏镇菩提箐片区,位于城乡结合部。
菩提箐片区因建设普洱学院,土地大多被征用。以前村里路是羊肠小道,大车进不来,环境较为脏乱。在“创森”过程中,思茅区结合征地拆迁后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民居,一方面进行传统风貌改造,一方面建设小游园,提升环境。
在外开了20多年饭店的杨庆九,瞅准机会回家创业。如今,菩提箐片区有各具风味的农家乐20多家,成了普洱人周末休闲好去处。
在思茅区倚象镇鱼塘村人杨忠和眼里,“创森”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莫过于游客的涌入。鱼塘村离普洱国家公园牦牛坪景区不远,旅游环线穿村而过。2013年普洱国家公园建成后,年入园游客从最初的一二十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六七十万人次。杨忠和说:“我们这里森林植被好,一个雨季下来,有的村民光捡菌子就能卖几万块!”杨忠和家有30亩茶园,2000多棵柑橘,200多亩山林,一家四口人一年收入不下10万元。
“‘创森’不是为了好听好看。”李钊说,“关键还要让群众得实惠,地方得发展。”
浙江义乌人范有弟,在思茅区山林里找到了一片种植石斛和中草药的“宝地”。他说,石斛在5摄氏度以下不生长,温度太高了也不行,普洱的条件刚好合适。在他的“斛哥庄园”里,记者看到,原始森林里,仿野生种植的石斛错落分布,用生物措施防病,只施羊粪;折一段嚼一嚼,有明显的黏黏的胶质感。“斛哥庄园”里,种下了3500亩石斛和2000亩中药材。
思茅区是我国20个林下经济试验区之一,境内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兴林富民,普洱力求“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特色林产业。如今,茶叶、咖啡和石斛成为“普洱三宝”,180万亩核桃和55万亩澳洲坚果长势良好,光是绿化苗木一项,一年就有5个多亿的产值。2016年全市的林业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
去英国闯荡一番后,艺术家贺昆现在踏踏实实地在家乡洗马湖片区“筑巢安家”了。作为普洱“绝版木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贺昆在湖光山色中建起工作室,还开了家艺术客栈。他说:“在森林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我们越来越‘好在’(云南本地话,宜居幸福的意思)!”
来源:人民日报
新余雲为媒网络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