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街道 首页
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志洁行芳 百年润心

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始创于1906年,学校的兴起,源于光绪十年甲午战争失败之痛,清政府立意维新,变法自强,于是兴洋务,办学堂,学校应运而生。当时校址设在阊门外山塘老街丁公祠,此后持续在此办学百余年没有挪动过,直到2012年,为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学校异地重建,整体搬迁,结束了原址办学百余年的历史。校址可变迁,校训却恒久,有形无形中“志洁行芳”四个字已铸就成一种精神力量,成为代代师生的文化基因。

百年校训润物无声

虎丘中心小学的老校友、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记忆:老校不大,但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味道,让人觉得它很美。千年守候的虎丘塔,记载功德的青石碑,高大挺拔的玉兰树,肆意烂漫的紫藤,装扮着素雅的白墙黑瓦,成了代代师生心中最美的记忆。还有那与学校一巷之隔的外操场,虽然简陋至极,麻烦不断,但依然铸就了军校学员的飒爽英姿,奏响了鼓号队激昂向上的铿锵鼓点,拉开了运动队夺冠之路的最强序曲……

老校有个西花园,回廊尽头,大堂两侧学生必经的角门门楣之上,镶嵌着用水磨青砖镌刻而成的四个字,左为“志洁”,右为“行芳”,这便是学校百年薪薪传承的校训。“志洁·行芳”,出自《后汗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志向高洁,品行端正。学校的先辈们在新学办成的欣欣之余盼望在此求学的弟子们都能志向美雅,自尊自励,学业有成后挑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作为校训,这四个字浓缩了前辈们对师生的要求与希望,也代表了教育人对教学目的的最高理解与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求。每天,每个通过这门走向教室的师生在它亲切地“俯视”中,浮躁的心变得平和沉着了,会不由自主冷静严肃地考量与检点起自身的行为与心境了。“志洁行芳”就像一块渗透情感,润物无声的丰碑,百年相随,成为历代师生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它引领师生步入一种有文化、有爱心、有智慧、有信念的办学境界。

百年故事历久弥新

校训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追求,在它的背后,一定有许多的故事,尤其是一所历经百年的老校。在虎丘中心小学校史馆里记录有“募捐修校”、“童流的故事”等,都感人至深,可谓是校训精神的真实体现。

当年,先辈们借山塘老街丁公祠的一角,几间陋屋办起了学校,一袭长衫,三尺讲台,点燃了文明薪火。由于时弊运衰,学校开办经费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办学之路艰辛曲折,困难重重,在时任校长姚宏功记录的《修建半塘小学校舍记》中可以看到:我半“塘小学创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以半塘丁公祠为校舍,年久失修倾圮不堪,民国十八年宏功来长斯校目击情状深以公众安宁为忧,适值年岁荒歉经费竭蹶,公家无款可拨,宏功职责所在不得不另谋分策以图补救,爱特商集地方热心人士蒋薄如、陈怀清等十四人组成竭力劝募……”在修建校舍的过程中,除上述14人的劝募小组外,另有热心人士106人及商号15家,他们聚沙成塔,集腋为裘,少的三角,多达五十大洋地进行募捐,正是由于他们,校舍得以修缮,文明之火得以延续。若没有姚校长的奔走呼号,也许,这所学校就不复存在了。故事苦难中透露着教育人的执着,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童流的故事”,讲述60多年前,学校收留了一个在逃难时与家人离散的儿童,全校师生为孩子捐衣送饭,全心照顾。没想到八个月后的一天,孩子不慎走失,校方万分着急,连夜发动全校教师四处找寻,教育局长也亲发指令一定要找到孩子下落。尽管最后是虚惊一场,原来孩子在路上偶遇卖田螺的母亲而随她回了家。但是故事所反映的老一辈教育人对于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的认真程度与拳拳爱心,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于校园。如今,校史馆里陈列着当年记录这个故事的几张纸片已枯黄破旧,但先辈们这种执着、仁爱的办学精神却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百年文脉延续不断

这样一所有文化根基的老学校,要异地新建了。曾经坐拥古街古塔,人文资源丰富,办学历史悠长的学校,远离了古城,落户新城,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水土不服”,丢失历史的厚重感,导致学校历史与文化的断裂,这样的遗憾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校通过物理环境的复原、有代表性物件的移入、历史记忆的呈现等手段,把新校做老,让老校一些标志性的文化元素在新校中有精彩的表达。

如今,一进校门,迎面就能看见种满古老银杏的水景大道,它是一条中轴线,一头是学校的钟塔,另一头连着千年虎丘塔,两塔遥遥相对,它不仅迎合了学校据守虎丘山麓办学百年的寓意,更是象征着苏式校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此外,学校还将水景引入主景观大道,潺潺流水很自然地让人想起老校门前的那条山塘河。校方把它命名为“半塘秋水”,把水景大道叫做“彩云路”,“半塘”“彩云”都是与旧时山塘有着渊源的名字,把它引进校园,不仅营造了“一抹彩云半塘秋水”的优美意境,更是延续了老校那份山塘情结。老校古朴厚重的校史馆也移植至新校了,老校高大挺拔的玉兰树作为校树,也有了精神的象征;富有特色的老校门、旧石碑都搬入新校……这样,老校的一些标志性符号在新校中恰如其分地予以表现,从而更好地延续那份百年的情怀。新校园的每一处的景观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广大师生的情感,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传递交流思想情感和想象的符号。师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身上自然而然会打上一种文化的烙印。

把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沉淀于校园景物,并内化成生命的张力、修养和人品,从而带动百年文化穿越时空,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土壤和平台,这就是新一代虎丘中心小学教育人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