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街道 首页
三生万物其道大光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将迎110周年华诞

                                               校园新貌

                                            女生做实验(资料照片)

圆柱楼情,麦兰园梦;璞石成器,其道大光。2016年,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将迎来110周年华诞。

创办于1906年的苏州市第三中学,其前身为晏成中学和慧灵女中,历经三个时期:晏慧春秋(1906-1952)、峥嵘岁月(1953-1976)、跃动年代(1977-2016),对应出现了三个办学高峰:第一个高峰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晏成、慧灵崛起城东,众多贤达来校讲学,外语、体育、科学享誉苏城,培养了短跑名将程金冠和民国才女宋清如等一批名人;第二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州三中聚集了一批名师,1957年高考平均成绩名列全省第八,其中化学成绩名列第一,1960年被命名为省重点中学,培养了王礼恒院士等一批英才;第三个高峰是21世纪初,成功晋升四星、温家宝总理题词、“苏州三中星”命名、李政道博士赞誉等,让苏州三中声誉鹊起。纵观110年漫长的历史,我们发现:

苏州三中的文脉是:中西文化的融和。晏成中学校歌写道:“东西文明兼容并蓄贯而通之。”因此,晏慧时期,学校就一直探索东西文化的融和,这从当时学校的师资构成和课程设置中可以窥见。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由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东西文化的融和一度中断,但是一旦外部环境改变,这一文脉又重获新生而得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三中积极探索外语特色(多语种)办学之路,提出“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即是中西文化融和的重要表征。

苏州三中的特色是:“一特多亮”(外语、科技、体育)。晏成、慧灵为教会学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文授课,外语基础较好;当时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科学探究蔚然成风;晏成中学体育享誉苏城。这些都是苏州三中发展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外语、科技和体育特色有了新的发展。当然,学校的这些办学特色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彼此消长。譬如,20世纪90年代,外语特色发展势头较好,而到了21世纪初,科技特色和体育特色仿佛后来居上,发展强劲,尤其是2006年前后科技特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到了2009年后,外语(多语种)特色再次发力,超过科技特色。总之,这三种特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州三中亮丽的风景。

苏州三中的精神是:自强不息。无论是在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苏州三中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被“雷电”击倒,而是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她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诚如卫新先生所喻:苏州三中是“一棵不倒的雪松”。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苏州三中人做事踏实,勇于创新,甘愿奉献!

苏州三中的灵魂是:不懈弘道。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孙中山先生为苏州三中前身晏成中学题写的匾额为“其道大光”。因此,“道”便与苏州三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应合了《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苏州三中11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弘道”的历史。苏州三中之道,是育人之道、治学之道、做人之道,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道。它通过一代代苏州三中教师的辛勤耕耘而纵向延续,又通过一届届苏州三中学子的好学致远而横向传播……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曾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这句话是否意味着历史需要不断地创造(书写与重写),无论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还是我们编撰的历史;这句话也是否意味着我们铭记昨天,是为了珍惜今天和更好地创造明天?!今天,我们已站在苏州三中110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扑面而来,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用信念与智慧去描绘苏州三中美好的蓝图,需要用情怀与担当去弘扬苏州三中厚重的文化,需要用拼搏与挥洒去耕耘苏州三中的每一块沃土,需要用自信与笑脸去迎接苏州三中的每一个清晨。唯其如此,百年三中,才能“其道大光”!

校庆公告

时间:2016年11月6日

地点:苏州市第三中学校(苏州市临顿路谢衙前14号)

活动安排:

1.11月5日校园开放。9:00,学校举行校史馆揭牌仪式。

2.11月6日为校友返校日。9:00—10:30,学校举行校庆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结束后,各届校友在指定地点参加各自的聚会。

校友范围:

晏成中学、慧灵女中的历届校友;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历届校友;平江中学1996年创办以来至2012年毕业的历届校友;原苏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的历届校友;原苏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历届校友;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006至2012年毕业的历届校友;在上述学校和时段内工作的所有教职工。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吴老师

联系电话:0512-87771284